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下渣口的导向装置及包括其的气流床粉煤气化炉,用于下渣口的导向装置包括: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包括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进料端设置有第一水冷壁,所述第一水冷壁围绕在下渣口内,且从所述导向管的外部延伸至内部,所述第一水冷壁与所述导向管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一环隙;所述出料端设置有激冷环,所述激冷环上设置有喷头;第二水冷壁,所述第二水冷壁围绕在所述导向管的内壁上,且沿所述导向管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第二水冷壁与所述导向管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二环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下渣口的导向装置及包括其的气流床粉煤气化炉,解决气流床粉煤气化炉的相关设备频繁烧损,避免合成气带灰严重、碳转化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下渣口的导向装置及包括其的气流床粉煤气化炉
本技术涉及气流床粉煤气化炉的附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下渣口的导向装置及包括其的气流床粉煤气化炉。
技术介绍
我国的能源是以煤炭资源为主,对煤炭资源进行转化利用,来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目前,煤炭的转化过程普遍存在效率低、污染环境严重等问题,而气流床粉煤气化炉可把价格低廉且直接燃烧产生污染较大的煤、石油焦、垃圾等原料转化为清洁的且高附加值的合成气,如一氧化碳与氢气,提高粉煤气化的吨煤产量和气化强度,以及提高煤的利用率,实现煤炭的清洁生产。气流床粉煤气化炉在运行过程中,采用激冷喷头喷淋激冷水,使粗原料气从燃烧室经过下渣口直接进入激冷室中,经过激冷水的冷却和雾化,达到洗涤原料气中灰尘的目的,其中激冷喷头向上喷淋,冷却激冷室的穹顶,同时在激冷室底部维持一定的液位,保证液封,防止粗原料气窜入闪蒸系统。由于激冷室采用激冷水进行洗涤,容易造成大量飞灰及少量灰渣随合成气进入合成气洗涤单元,导致合成气洗涤单元的负荷增大,造成合成气带灰严重、碳转化率低等问题,而且,气流床粉煤气化炉的相关设备、阀门、管道磨损严重,最终造成气流床粉煤气化炉停运,更换相应磨穿设备。因此,需要一种用于下渣口的导向装置及包括其的气流床粉煤气化炉,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下渣口的导向装置及包括其的气流床粉煤气化炉,解决气流床粉煤气化炉的相关设备频繁烧损,避免合成气带灰严重、碳转化率低等问题。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下渣口的导向装置,包括: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包括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进料端设置有第一水冷壁,所述第一水冷壁围绕在下渣口内,且从所述导向管的外部延伸至内部,所述第一水冷壁与所述导向管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一环隙;所述出料端设置有激冷环,所述激冷环上设置有喷头;第二水冷壁,所述第二水冷壁围绕在所述导向管的内壁上,且沿所述导向管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第二水冷壁与所述导向管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二环隙。优选地,所述激冷环与第一供给单元连通,所述第一供给单元用于为所述激冷环提供冷却液。优选地,所述激冷环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喷头,多个所述喷头沿所述激冷环的环向均匀分布。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冷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折边和第二导向折边,所述第一导向折边由所述进料端到所述出料端呈渐缩状,所述第二导向折边由所述进料端到所述出料端呈渐阔状。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冷壁的向火侧设置有第一耐高温层。优选地,所述第二水冷壁的向火侧设置有第二耐高温层。优选地,所述第一环隙内填充有耐火介质。优选地,所述第二环隙内填充有耐火介质。另外,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冷壁和所述第二水冷壁均采用盘管制作而成,所述第一水冷壁和所述第二水冷壁均与第二供给单元连通,所述第二供给单元用于为所述第一水冷壁和/或所述第二水冷壁提供冷却液。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气流床粉煤气化炉,包括上述的用于下渣口的导向装置。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下渣口的导向装置及包括其的气流床粉煤气化炉,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导向装置能够冷却和洗涤粗原料气,保证燃烧室内的粗原料气及高温熔渣安全稳定的通过下渣口进入激冷室,确保气流床粉煤气化炉的安全稳定运行,降低设备、阀门、管道等磨损程度。其次,通过导向管上的激冷环对粗原料气进行冷却和洗涤,提高对粗原料气的洗涤效果,同时,在激冷室内洗涤时,防止造成大量飞灰,避免灰渣随合成气进入合成气洗涤单元,避免合成气带灰严重、碳转化率低等问题。最后,第一水冷壁和第二水冷壁用于降低进入导向装置的粗原料气的温度,可以防止插管和导向管在高温情况下烧损,延长导向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用于下渣口的导向装置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导向管;11:进料端;12:出料端;2:激冷环;3:第一水冷壁;31:第一耐高温层;4:第一环隙;5:第二水冷壁;51:第二耐高温层;6:第二环隙。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用于下渣口的导向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用于下渣口的导向装置包括:导向管1和第二水冷壁5。导向管1包括进料端11和出料端12,进料端11设置有第一水冷壁3,第一水冷壁3围绕在下渣口内,且从导向管1的外部延伸至内部,第一水冷壁与导向管1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一环隙4,出料端12设置有激冷环2,激冷环2上设置有喷头(未标识)。第二水冷壁5围绕在导向管1的内壁上,且沿导向管1的延伸方向分布,第二水冷壁5与导向管1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二环隙6。导向管通过第一水冷壁安装在下渣口上,第一水冷壁为粗原料气从燃烧室进入激冷室提供导向作用,激冷环对粗原料气进行洗涤,提高洗涤效果,同时防止在激冷室造成大量飞灰,来避免灰渣随合成气进入合成气洗涤单元,同时避免合成气带灰严重造成的碳转化率低等问题。第一水冷壁和第二水冷壁可以确保从燃烧室内出来的粗原料气及高温熔渣安全稳定的通过下渣口进入激冷室,保证气流床粉煤气化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延长使用寿命。第一环隙和第二环隙分别为第一水冷壁和第二水冷壁的热障冷缩提供变形空间,以便确保第一水冷壁和第二水冷壁能够提供良好的降温作用。优选地,激冷环2与第一供给单元连通,第一供给单元用于为激冷环2提供冷却液。冷却液可采用冷却水。当粗原料气及高温熔渣通过导向管1时,第一供给单元为激冷环2提供冷却液,冷却液通过激冷环2的喷头喷出,从而对粗原料气及高温熔渣进行洗涤和冷却。为对导向管内的粗原料气进行充分的冷却和洗涤,优选地,激冷环2上设置有多个喷头,多个喷头沿激冷环2的环向均匀分布。从燃烧室出来的粗原料气及高温熔渣在通过下渣口时,激冷环2的多个喷头同时工作,以便粗原料气及高温熔渣能够得到充分的冷却和洗涤,使其安全稳定的通过下渣口。优选地,第一水冷壁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折边和第二导向折边,第一导向折边由进料端11到出料端12呈渐缩状,第二导向折边由进料端11到出料端12呈渐阔状。第一导向折边为粗原料气从燃烧室进入第一水冷壁3提供导向作用,第二导向折边为粗原料气从第一水冷壁3进入激冷室提供导向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折边由第一水冷壁3的顶端向外侧翻出,第二导向折边由第一水冷壁3的底端向外侧翻出。第一导向折边和第二导向折边两者均呈圆滑过渡。另外,第一水冷壁3的底端设置在第二水冷壁5的顶端之间,第二水冷壁的底端向外侧翻出形成第三导向翻边,第三导向翻边由进料端11到出料端12呈渐阔状。第三导向翻边由第二水冷壁5的底端向外侧翻出,第三导向翻边呈圆滑过渡。为防止高温的粗原料气烧损第一水冷壁,影响第一水冷壁的正常使用,优选地,第一水冷壁3的向火侧设置有第一耐高温层31。在冷却水和第一耐高温层31的共同作用下,可以防止第一冷水壁3被烧损,延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下渣口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包括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进料端设置有第一水冷壁,所述第一水冷壁围绕在下渣口内,且从所述导向管的外部延伸至内部,所述第一水冷壁与所述导向管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一环隙;所述出料端设置有激冷环,所述激冷环上设置有喷头;所述激冷环与第一供给单元连通,所述第一供给单元用于为所述激冷环提供冷却液;当粗原料气及高温熔渣通过所述导向管时,所述第一供给单元为激冷环提供冷却液,所述冷却液通过激冷环的喷头喷出,从而对粗原料气及高温熔渣进行洗涤和冷却;第二水冷壁,所述第二水冷壁围绕在所述导向管的内壁上,且沿所述导向管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第二水冷壁与所述导向管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二环隙;所述第一水冷壁的向火侧设置有第一耐高温层;所述第二水冷壁的向火侧设置有第二耐高温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下渣口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包括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进料端设置有第一水冷壁,所述第一水冷壁围绕在下渣口内,且从所述导向管的外部延伸至内部,所述第一水冷壁与所述导向管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一环隙;所述出料端设置有激冷环,所述激冷环上设置有喷头;所述激冷环与第一供给单元连通,所述第一供给单元用于为所述激冷环提供冷却液;当粗原料气及高温熔渣通过所述导向管时,所述第一供给单元为激冷环提供冷却液,所述冷却液通过激冷环的喷头喷出,从而对粗原料气及高温熔渣进行洗涤和冷却;第二水冷壁,所述第二水冷壁围绕在所述导向管的内壁上,且沿所述导向管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第二水冷壁与所述导向管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二环隙;所述第一水冷壁的向火侧设置有第一耐高温层;所述第二水冷壁的向火侧设置有第二耐高温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下渣口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冷环上设置有多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镓铄,焦洪桥,谭斌,黄斌,袁红年,杨建荣,罗永恒,任利荣,徐才福,
申请(专利权)人: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