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亚麻纱线连续式自动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550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亚麻纱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亚麻纱线连续式自动生产方法,包括前处理部分、栉梳部分、分束部分、搓捻部分、并条部分及混纱部分,将亚麻原料分束呈若干原料束后,经栉梳机对原料束梳理,得到长纤维和短纤维,将长纤维转移时对长纤维分束处理后将纤维束依次推送至输出组件内,通过输出组件将处于其内的前一组纤维束与后一组纤维束首尾重叠后输出过程中交错缠绕;通过分束机构以导向分离方式对定向转移过程中长纤维进行分束处理后,将相邻两组纤维束以首尾重叠方式定向输出的同时进行自动缠绕,实现亚麻分束及搭接的高质量自动生产,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分束不均导致的纱线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A Continuous Automatic Production Method of Flax Yar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flax yarn production, in particular to a continuous automatic production method of flax yarn, including pretreatment part, combing part, bunching part, twisting part, drawing part and blending part. After the flax raw material bundles are divided into several bundles, the raw material bundles are combed by a combing machine to obtain long fibers and short fibers, and the long fibers are transferred to long fibers. After bundle splitting, the bundles are pushed into the output module in turn, and the former bundles and the latter bundles are overlapped by the output module and intertwined in the output process. After the long fibers are splitted by the splitting mechanism in the directional transfer process, the two adjacent bundles are directionally output simultaneously in the way of overlapping the head and the tail. Automatic winding can realize high quality automatic production of flax bundle splitting and lapping, and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unstable yarn quality caused by uneven manual bundle splitting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亚麻纱线连续式自动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亚麻纱线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亚麻纱线连续式自动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长纤维具有卫生性、舒适性、凉爽性、吸湿性、抗菌性等诸多特性,因而其织物备受现代人的推崇;由于天然亚麻长度的局限性从而使长纤维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将梳理后的长纤维以规定的纤维束规格进行搭接,从而形成纤维条,再将纤维条进行并条、粗砂及细纱等多个工艺进行处理,形成高质量的纱线;中国专利:2013100641203公开了一种湿纺纯亚麻针织纱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分束;②配麻;③粗纱;④粗纱脱胶漂白;⑤湿纺细纱;⑥络筒。其中,采用对原料进行多品种、多产地进行搭配,使原料的优点和缺点互补。煮漂工艺上使用生物酶将纤维中的粘连物质进行破坏,再采用二次双氧水漂白,减少对纤维的损伤,漂白中采用无硅稳定剂减少硅诟沉淀到纱线中造成纱线发硬发涩,后整理中采用软滑共用的方法来改变亚麻本身的刚性。上述技术方案未公开其分束-配麻-粗纱之间的工序衔接,特别对于将纤维束叠加呈纤维条的过程;而纤维条成型过程中,通过人工将栉梳后的长纤维通过人工分成多个纤维束后,再将纤维束首尾重叠搭接后放置于并条机上进行后续生产,而由于人工操作的局限性及不稳定性,导致所形成的纱线的粗细以及加捻性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亚麻纱线连续式自动生产方法,通过分束机构以导向分离方式对定向转移过程中长纤维进行分束处理后,将相邻两组纤维束以首尾重叠方式定向输出的同时进行自动缠绕,实现亚麻分束及搭接的高质量自动生产,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分束不均导致的纱线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亚麻纱线连续式自动生产方法,包括以下部分:(a)前处理部分,呈卷状的亚麻原料经原料前处理装置以滚动传输方式展开,在展开过程中自动分束成若干均匀的原料束;(b)栉梳部分,将步骤(a)中的原料束置于栉梳机上,经栉梳机对原料束进行梳理,分别得到长纤维和短纤维,长纤维经栉梳机转移至下一工位,短纤维经人工收集;(c)分束部分,经步骤(b)后,通过牵引机构将长纤维以夹持方式定向牵引过程中,通过分束机构以斜面导向方式使相邻两组夹持组件远离,实现长纤维的自动分束,形成多组均为的纤维束;将并排且间隔排布的纤维束依次推送至输出组件内,通过输出组件将处于其内的前一组纤维束输出的同时与后一组纤维束首尾重叠后输出;(d)搓捻部分,经步骤(c)后,纤维束经推送组件依次推送至输出组件上的摆槽内后,经其将纤维束定向输出过程中通过设置于推板上的摩擦块以间断摩擦驱动方式带动摆槽定向转动,通过摆槽以摆动方式使处于其内纤维束交错缠绕;(e)并条部分,经所述步骤(d)后,通过并条机以加载挤压方式使首尾搭接的纤维束相粘结,形成纤维条;(f)混纱部分,经步骤(e)后,通过混纱机将多个纤维条进行合并加捻以及牵引拉伸,形成粗纱。其中,所述原料前处理装置通过其上的转棍以转动方式对亚麻卷展开处理过程中,通过设置于转棍上的分离块对展开的亚麻原料以弹性伸长方式使前段的亚麻原料与后端的亚麻原料分离,实现原料束的自动分束处理。另外,所述分束机构通过其上的多个分隔组件将呈并排接触状态的夹持组件以弧面导向方式使相邻两个夹持组件分离,实现夹持于夹持组件上的长纤维自动分束处理。作为改进,所述输出组件通过设置于其上传输带以摩擦传动方式驱动若干设置于摆槽内的滚珠转动,通过滚珠将处于摆槽内的纤维束定向输出。具体的,所述摆槽经摩擦块驱动摆槽定向摆动后与其分离,摆槽经其重力作用复位,实现摆槽的往复摆动的同时带动处于其内的纤维束缠绕。作为改进,所述步骤(c)还包括二次栉梳部分,长纤维经夹持组件定向牵引转移过程中,通过梳理机构以反向梳理方式将夹杂于长纤维内的短纤维清除后输出。其中,所述梳理机构通过设置于其上的传输带带动若干梳理齿移动过程中对落于其上的长纤维进行梳理,且传输带的传输方向与长纤维的移动方向相反。另外,所述传输带通过牵引机构移动过程中以齿条齿轮啮合传动方式驱动传输带运转。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在本专利技术中根据栉梳机对长纤维的输出特点通过驱动机构以转动方式驱动牵引机构对长纤维进行定向牵引,在其牵引过程中通过分束机构以隔离导向方式将长纤维进行等分处理,在通过推送组件依次将多个纤维束依次推送至输出组件内的同时由输出组件将处于其内的纤维束以首尾搭接方式定向转移至并条机内;通过推板上的摩擦块以间断摩擦驱动方式带动摆槽摆动,从而使处于其内的纤维束摆动交错,实现相邻两组纤维束首尾搭接后相互缠绕;实现栉梳工序与并条工序的自动化连接的同时提高纤维束搭接后转移过程中的可靠性,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分束不均导致的纱线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2)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推送组件以往复运动方式将纤维束依次推送至摆槽内,结合摆槽与推板的间断传动方式,实现纤维束依次进入摆槽内且以首尾搭接方式连接后经摆槽摆动进行交错缠绕,实现相邻两组纤维束的交织连接,提高纤维束后续的加捻性的同时避免,纤维束在转移过程中发生断裂分离;(3)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梳理机构与牵引机构以齿轮齿轮传动方式连接,使牵引机构将长纤维牵引经梳理机构的过程中带动传输带转动,经梳理齿以反向移动方式将夹杂于长纤维内的短纤维清除后输出,进而降低长纤维中的杂质的同时提高后续分数过程中所形成的的纤维束的均匀性,从而提高后续粗麻的质量及加捻性能。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机构合理、自动化程度高、生产稳定及纱线质量高等优点;尤其涉及一种亚麻纱线连续式自动生产方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图;图2为实施例三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长纤维自动续料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长纤维自动续料装置正视图;图5为长纤维自动续料装置俯视图;图6为原料前处理装置状态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中A-A方向剖视图;图8为输出组件状态示意图之一;图9为输出组件状态示意图之二;图10为输出组件俯视状态示意图之三;图11为输出组件侧剖状态示意图之四;图12为叠加段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3为梳理机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4为夹持组件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5为夹持组件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6为夹持组件俯视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实施例一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根据说明书附图图1描述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亚麻纱线连续式自动生产方法。一种亚麻纱线连续式自动生产方法,包括以下部分:(a)前处理部分,呈卷状的亚麻原料经原料前处理装置4以滚动传输方式展开,在展开过程中自动分束成若干均匀的原料束41;(b)栉梳部分,将步骤(a)中的原料束41置于栉梳机1上,经栉梳机1对原料束41进行梳理,分别得到长纤维10和短纤维,长纤维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亚麻纱线连续式自动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部分:(a)前处理部分,呈卷状的亚麻原料经原料前处理装置以滚动传输方式展开,在展开过程中自动分束成若干均匀的原料束;(b)栉梳部分,将步骤(a)中的原料束置于栉梳机上,经栉梳机对原料束进行梳理,分别得到长纤维和短纤维,长纤维经栉梳机转移至下一工位,短纤维经人工收集;(c)分束部分,经步骤(b)后,通过牵引机构将长纤维以夹持方式定向牵引过程中,通过分束机构以斜面导向方式使相邻两组夹持组件远离,实现长纤维的自动分束,形成多组均为的纤维束;将并排且间隔排布的纤维束依次推送至输出组件内,通过输出组件将处于其内的前一组纤维束输出的同时与后一组纤维束首尾重叠后输出;(d)搓捻部分,经步骤(c)后,纤维束经推送组件依次推送至输出组件上的摆槽内后,经其将纤维束定向输出过程中通过设置于推板上的摩擦块以间断摩擦驱动方式带动摆槽定向转动,通过摆槽以摆动方式使处于其内纤维束交错缠绕;(e)并条部分,经所述步骤(d)后,通过并条机以加载挤压方式使首尾搭接的纤维束相粘结,形成纤维条;(f)混纱部分,经步骤(e)后,通过混纱机将多个纤维条进行合并加捻以及牵引拉伸,形成粗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亚麻纱线连续式自动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部分:(a)前处理部分,呈卷状的亚麻原料经原料前处理装置以滚动传输方式展开,在展开过程中自动分束成若干均匀的原料束;(b)栉梳部分,将步骤(a)中的原料束置于栉梳机上,经栉梳机对原料束进行梳理,分别得到长纤维和短纤维,长纤维经栉梳机转移至下一工位,短纤维经人工收集;(c)分束部分,经步骤(b)后,通过牵引机构将长纤维以夹持方式定向牵引过程中,通过分束机构以斜面导向方式使相邻两组夹持组件远离,实现长纤维的自动分束,形成多组均为的纤维束;将并排且间隔排布的纤维束依次推送至输出组件内,通过输出组件将处于其内的前一组纤维束输出的同时与后一组纤维束首尾重叠后输出;(d)搓捻部分,经步骤(c)后,纤维束经推送组件依次推送至输出组件上的摆槽内后,经其将纤维束定向输出过程中通过设置于推板上的摩擦块以间断摩擦驱动方式带动摆槽定向转动,通过摆槽以摆动方式使处于其内纤维束交错缠绕;(e)并条部分,经所述步骤(d)后,通过并条机以加载挤压方式使首尾搭接的纤维束相粘结,形成纤维条;(f)混纱部分,经步骤(e)后,通过混纱机将多个纤维条进行合并加捻以及牵引拉伸,形成粗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亚麻纱线连续式自动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前处理装置通过其上的转棍以转动方式对亚麻卷展开处理过程中,通过设置于转棍上的分离块对展开的亚麻原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佳东
申请(专利权)人:长兴海普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