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臭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5172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过滤槽左上方设有进水口,所述过滤槽右下方设有出水口,所述过滤槽正上方与上盖相连,所述过滤槽从左至右顺次设有反应腔、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上盖的下方左侧设有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与臭氧管相连,所述上盖的下方从左至右顺次设有组插槽,所述过滤槽的上方从左至右顺次设有组插槽,所述上盖上的插槽与过滤槽上的插槽在同一个垂直线上;所述组插槽里分别设有PP棉滤芯、光触媒网和生物合成纤维层;所述紫外线灯与电缆相连,所述与臭氧发生器与电缆相连,电缆与插头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多层净化以后从出水口排出,使用方便,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河水的净化。

A device for treating river odor wat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iver odor water treatment devic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water inlet at the upper left of the filter tank, an outlet at the lower right of the filter tank, a reaction chamber, a second chamber, a third chamber and a fourth chamber sequentially arranged from left to right of the filter tank, an ozone generator at the lower left of the upper cover, and an ozone generator at the lower left of the filter tank. The ozone genera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ozone tube,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upper cover is sequentially provided with a group of slots from left to right,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filter tank is sequentially provided with a group of slots from left to right. The slots on the upper cover and the slots on the filter tank are on the same vertical line; the group of slot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PP cotton filter core, photocatalyst net and biosynthetic fiber layer; the ultraviolet lamp is connected with the cable. The ozone genera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cable, and the cab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plug. The structure of the invention is reasonable. After multi-layer purification, the ozone generator is discharged from the outlet, and the use is convenient. The river water can be purified in various way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臭水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保设备,特别是涉及专门对河道臭水进行处理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环境要求逐步提高,近年来河道整治力度不断加大,河道的黑臭现象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河道臭水处理,通常有疏挖底泥、机械除藻、引水冲淤和调水、混凝沉淀、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河道曝气复氧、生物膜法、生物修复法、土地处理法、水生植物净化法等几种。单纯地采用物理方法如疏浚污染底泥、调水等,这些方法虽然可以改善水质,但存在暂时性、不稳定性及治标不治本等缺点;用化学方法,添加药剂,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往往治理费用高,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浮床技术可用于河道污水治理效果较好,但世界范围内生物浮床技术尚处于试验阶段。上述方法及时处理完河道水以后水中也存在好多细菌、微生物,所谓是治标不治本,在好多年以前河道中的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而现在大中型城市中河道水就算是洗衣服都用不了,更别说饮用了,所以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开发出一种河道臭水处理装置,可以让河道中的水得到净化,使其没有臭气,没有细菌,过滤没有二次污染,环保,利用水压进行过滤的一种河道臭水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臭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含过滤槽1、上盖2、进水口3、反应腔4、臭氧发生器5、臭氧管6、PP棉滤芯7、第二腔体8、光触媒网9、第三腔体10、紫外线灯11、插槽12、第四腔体13、生物合成纤维层14、出水口15、电缆16和插头17;所述的过滤槽1左上方设有进水口,所述过滤槽1右下方设有出水口15,所述过滤槽1正上方与上盖2相连,所述过滤槽1从左至右顺次设有反应腔4、第二腔体8、第三腔体10和第四腔体13,所述上盖2的下方左侧设有臭氧发生器5,所述臭氧发生器5与臭氧管6相连,所述臭氧管6的另一端通到反应腔4的底部,所述反应腔4右壁为PP棉滤芯7;所述上盖2的下方从左至右顺次设有3组插槽12,所述过滤槽1的上方从左至右顺次设有3组插槽12,所述上盖2上的插槽12与过滤槽1上的插槽12在同一个垂直线上;所述3组插槽里分别设有PP棉滤芯7、光触媒网9和生物合成纤维层14;所述PP棉滤芯7与光触媒网9之间形成第二腔体8;所述光触媒网9与生物合成纤维层14之间形成第三腔体10;所述生物合成纤维层14与过滤槽1右壁形成第四腔体13;所述第三腔体10上方设有紫外线灯11,所述紫外线灯11与电缆16相连,所述电缆16穿过上盖2,所述电缆16穿过上盖2的地方设有电缆孔;所述与臭氧发生器5电缆与16相连,所述电缆16穿过上盖2的地方设有电缆孔;所述臭氧发生器5和紫外线灯11使用的电缆16为同一根电缆进行串联,串联以后电缆16与插头17相连,插头17可以直接插在220V电源上面。所述的进水口3的位置比出水口15的位置高,形成高度差,利用该高度差形成水位差,河水在通过PP棉滤芯7、光触媒网9和生物合成纤维层14时,可以不使用水泵就能通过,减少了水泵,降低了生产成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将插头直接插入220V电源上面,这时臭氧发生器和紫外线灯开始工作,随后将河水引入进水口,第一步,河水进入反应腔,反应腔里面的臭氧和河水混合以后,臭氧是一种广谱速效杀菌剂,对各种致病菌及抵抗力较强的芽孢、病毒等进行杀灭,去除水中酚、氰等污染物质,对印染、染料废水臭氧氧化进行脱色,除去水中铁、锰等金属离子,铁、锰等金属离子,通过臭氧氧化成为金属氧化物而从水中离析出来,并且能够除异味和臭味;第二步,河水通过PP棉滤芯,PP棉滤芯可以去除河水中的颗粒等杂质;第三步,河水进入第二腔体;第四步,河水通过光触媒网,在紫外线灯的照射下发生光触媒反应,分解经过其的对河水消除异味;第五步,河水进入第三腔体;第六步,河水通过生物合成纤维层,生物合成纤维层可以再次去除细菌;通过多层净化以后从出水口排出,多重净化,保证净化后的河水质量。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河水的净化。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河道臭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过滤槽,2-上盖,3-进水口,4-反应腔,5-臭氧发生器,6-臭氧管,7-PP棉滤芯,8-第二腔体,9-光触媒网,10-第三腔体,11-紫外线灯,12-插槽,13-第四腔体,14-生物合成纤维层,15-出水口,16-电缆,17-插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河道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含过滤槽1、上盖2、进水口3、反应腔4、臭氧发生器5、臭氧管6、PP棉滤芯7、第二腔体8、光触媒网9、第三腔体10、紫外线灯11、插槽12、第四腔体13、生物合成纤维层14、出水口15、电缆16和插头17;所述的过滤槽1左上方设有进水口,所述过滤槽1右下方设有出水口15,所述过滤槽1正上方与上盖2相连,所述过滤槽1从左至右顺次设有反应腔4、第二腔体8、第三腔体10和第四腔体13,所述上盖2的下方左侧设有臭氧发生器5,所述臭氧发生器5与臭氧管6相连,所述臭氧管6的另一端通到反应腔4的底部,所述反应腔4右壁为PP棉滤芯7;所述上盖2的下方从左至右顺次设有3组插槽12,所述过滤槽1的上方从左至右顺次设有3组插槽12,所述上盖2上的插槽12与过滤槽1上的插槽12在同一个垂直线上;所述3组插槽里分别设有PP棉滤芯7、光触媒网9和生物合成纤维层14;所述PP棉滤芯7与光触媒网9之间形成第二腔体8;所述光触媒网9与生物合成纤维层14之间形成第三腔体10;所述生物合成纤维层14与过滤槽1右壁形成第四腔体13;所述第三腔体10上方设有紫外线灯11,所述紫外线灯11与电缆16相连,所述电缆16穿过上盖2,所述电缆16穿过上盖2的地方设有电缆孔;所述与臭氧发生器5与电缆16相连,所述电缆16穿过上盖2的地方设有电缆孔;所述臭氧发生器5和紫外线灯11使用的电缆16为同一根电缆进行串联,串联以后电缆16与插头17相连,插头17可以直接插在220V电源上面。所述的进水口3的位置比出水口15的位置高,形成高度差,利用该高度差形成水位差,河水在通过PP棉滤芯7、光触媒网9和生物合成纤维层14时,可以不使用水泵就能通过,减少了水泵,降低了生产成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将插头直接插入220V电源上面,这时臭氧发生器和紫外线灯开始工作,随后将河水引入进水口,第一步,河水进入反应腔,反应腔里面的臭氧和河水混合以后,臭氧是一种广谱速效杀菌剂,对各种致病菌及抵抗力较强的芽孢、病毒等进行杀灭,去除水中酚、氰等污染物质,对印染、染料废水臭氧氧化进行脱色,除去水中铁、锰等金属离子,铁、锰等金属离子,通过臭氧氧化成为金属氧化物而从水中离析出来,并且能够除异味和臭味;第二步,河水通过PP棉滤芯,PP棉滤芯可以去除河水中的颗粒等杂质;第三步,河水进入第二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含过滤槽1、上盖2、进水口3、反应腔4、臭氧发生器5、臭氧管6、PP棉滤芯7、第二腔体8、光触媒网9、第三腔体10、紫外线灯11、插槽12、第四腔体13、生物合成纤维层14、出水口15、电缆16和插头17;所述的过滤槽1左上方设有进水口,所述过滤槽1右下方设有出水口15,所述过滤槽1正上方与上盖2相连,所述过滤槽1从左至右顺次设有反应腔4、第二腔体8、第三腔体10和第四腔体13,所述上盖2的下方左侧设有臭氧发生器5,所述臭氧发生器5与臭氧管6相连,所述上盖2的下方从左至右顺次设有3组插槽12,所述过滤槽1的上方从左至右顺次设有3组插槽12,所述上盖2上的插槽12与过滤槽1上的插槽12在同一个垂直线上;所述3组插槽里分别设有PP棉滤芯7、光触媒网9和生物合成纤维层14;所述紫外线灯11与电缆16相连, 所述与臭氧发生器5与电缆16相连,电缆16与插头17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含过滤槽1、上盖2、进水口3、反应腔4、臭氧发生器5、臭氧管6、PP棉滤芯7、第二腔体8、光触媒网9、第三腔体10、紫外线灯11、插槽12、第四腔体13、生物合成纤维层14、出水口15、电缆16和插头17;所述的过滤槽1左上方设有进水口,所述过滤槽1右下方设有出水口15,所述过滤槽1正上方与上盖2相连,所述过滤槽1从左至右顺次设有反应腔4、第二腔体8、第三腔体10和第四腔体13,所述上盖2的下方左侧设有臭氧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虎明苏钮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爱德恒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