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排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5087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6:42
一种自动排线装置,包括固定支撑机构、左右移动机构、上下移动机构、牵引支架和前后移动机构,所述的左右移动机构设置在固定支撑机构上,所述的上下移动机构设置在左右移动机构上,所述的前后移动机构和牵引支架均同上下移动机构固定设置,且前后移动机构和牵引支架存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装置采用全自动操作流程,极大地降低了人工干预程度,还对排线牵引支架实行了振幅缓冲,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此外,采用智能换向使得排线更为精准、效率更高。

An Automatic Arrangement Device

An automatic wire arrangement device includes a fixed support mechanism, a left-right moving mechanism, a up-down moving mechanism, a traction bracket and a front-back moving mechanism. The left-right mov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fixed support mechanism, and the up-down mov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left-right moving mechanism. The front-back moving mechanism and the traction bracket are fixed with the up-down moving mechanism, and move forward and backward. There is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mechanism and the traction bracket.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that the device adopts full-automatic operation process, greatly reduces the degree of manual intervention, implements amplitude buffer for the line-arranging traction bracket, improves the service effect and service life of the device, and adopts intelligent commutation to make the line-arranging more accurate and effic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排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收排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对光缆护套进行排线的装置。技术背景为保护光纤成缆后缆芯不受外界机械、热化学、潮气以及生物体啃咬等影响,光缆缆芯外部必须有护套,这样才可以有效保护成缆光纤正常工作,并延长其使用寿命。为了光缆生产后方便运输、排布等,光缆在出厂时大多采用盘卷式收线。但目前在通信光缆护套制造过程中,盘卷式收线依然存在诸多缺陷,例如:对于护套的排线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操作人员以便对护套排线进行实时干预,这种操作模式不但加大了人工成本,增加了劳动力的投入,而且在高强度和长时间的操作过程中,容易导致操作人员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疲乏,间而出现光缆压手引发的操作人员被卷入收线盘等安全事故;现有的光缆护套在排线过程中,由于收线盘表面较为粗糙,使得排线导轮跟随收线盘处于颠簸状态,间而导致了收线装置中光缆护套的牵引机构存在较大的上下振幅,最终影响排线装置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现有的排线装置或者依靠人工辅助或者机械识别,依靠人工辅助排线,一方面实行人工换向降低了换向的精准性,另一方面降低了生产效率,依靠机械识别换向的,容易出现换向过早或过晚的情况,换向过早使得卷取较为松散,也导致对收线盘的利用率较低,换向过晚导致装置与收线盘间发生碰撞,造成装置的损坏。因此,针对以上缺陷,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有效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排线装置,该装置采用全自动操作流程,极大地降低了人工干预程度,还对排线牵引机构实行了振幅缓冲,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此外,采用智能换向使得排线更为精准、效率更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排线装置,包括固定支撑机构、左右移动机构、上下移动机构、牵引机构和前后移动机构,所述的左右移动机构设置在固定支撑机构上,所述的上下移动机构设置在左右移动机构上,所述的前后移动机构和牵引机构均同上下移动机构固定设置,且前后移动机构和牵引机构存在连接;通过左右移动机构、上下移动机构和前后移动机构对牵引机构进行左右、上下以及前后的控制,使得牵引机构在排线过程中,可根据排线左右位移需要、收线盘中绕卷的线圈半径大小需要以及与收线盘的距离需要进行左右、上下和前后调整,智能完成自动排线工作;所述的固定支撑机构包括固定机架和支承板,支承板固定设置在固定机架顶端,其中,固定机架上设置有触摸屏、控制器、变频器、电磁阀和气动控制阀,触摸屏用于指令的输入,控制器作为排线装置的控制枢纽,变频器用于改变摆线针轮电机的电源频率,电磁阀和气动控制阀分别控制缓冲机构的缓冲动作和气源流量,从而调节牵引机构的振动幅度;所述的左右移动机构包括安装机架a、左右排线导轨、左右移动丝杆、左右保护装置、伺服电机以及左右移动支撑底座,所述的安装机架a固定安装于支承板下侧,所述的左右排线导轨平行铺设在安装机架a下侧,所述的左右移动丝杆一端固定在安装机架a上,另一端与左右移动支撑底座连接,所述的左右保护装置设置在安装机架a下侧且位于左右排线导轨两端,所述的伺服电机与左右移动丝杆连接,所述的左右移动支撑底座架设于左右排线导轨上;通过伺服电机对左右移动丝杆提供电能,左右移动丝杆牵引左右移动支撑底座在左右排线导轨上做左右移动,在此过程中,借助左右保护装置防止左右移动支撑底座移出左右排线导轨;所述的上下移动机构包括安装机架b、上下直线导轨、上下移动丝杆、摆线针轮电机以及上下移动支撑底座,所述的安装机架b与左右移动支撑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的上下直线导轨平行铺设在安装机架b一侧,所述的上下移动丝杆一端固定在安装机架b上,另一端与上下移动支撑底座连接,所述的摆线针轮电机与上下移动丝杆连接,所述的上下移动支撑底座架设于上下直线导轨上;通过摆线针轮电机对上下移动丝杆提供电能,上下移动丝杆牵引上下移动支撑底座在上下直线导轨上做上下移动;所述的前后移动机构包括前后移动支撑底座、手轮和前后移动丝杆,所述的前后移动支撑底座固定设置在上下移动支撑底座上,所述的手轮和前后移动丝杆设置在前后移动支撑底座上,旋转手轮使得前后移动丝杆实现前进或后退,间而调节牵引机构与收线盘间的距离;所述的牵引机构包括进线支撑导辊、牵引支架、排线导轮、缓冲机构、盘边感应装置、传感器、弹性机构以及感应轮,所述的进线支撑导辊安装于进线端口,所述的牵引支架一端固定设置在上下移动支撑底座上,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的排线导轮,所述的缓冲机构设置在上下移动支撑底座上,所述的盘边感应装置、传感器和弹性机构均设置在牵引支架上,在弹性机构末端设置有所述的感应轮;光缆护套经进线端口再通过牵引支架牵引至排线导轮中,由排线导轮压合在收线盘的表面,借助收线盘的旋转将光缆护套缠绕到收线盘中,缓冲机构和盘边感应装置分别实时缓冲牵引支架的摆动幅度、排线导轮与收线盘之间的应力,在将光缆护套排线至收线盘盘边时,感应轮触碰到盘边立即反弹,同时带动弹性机构横向偏离牵引支架中心,间而触发传感器将信号传至控制器,由控制器发送换向指令实现排线换向;其中,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气缸、齿轮和齿条,缓冲气缸推动齿条的下方位齿轮,齿轮的转动带动排线机构的纵向摆动得到缓冲;相应的,左右移动机构与地面平行设置,左右移动机构、上下移动机构以及前后移动机构两两垂直设置;相应的,支承板垂直设置在固定机架顶端,且支承板的长度大于固定机架的宽度;相应的,触摸屏可设置排线节距和排线速度;相应的,控制器上设置有移动距离换算模块;相应的,左右排线导轨和上下排线导轨均至少设置两根;相应的,进线支撑导辊以“井”字形设置,并可根据光缆护套的半径大小进行上下左右的调整,保证光缆护套的进口与排线导轮的中心维持在设定范围;相应的,牵引机构上可设置托缆装置;相应的,齿条的旋转幅度角度≤90°;相应的,感应轮的摆动摆动范围≤35°。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自动排线装置的有益效果为:①对于光缆护套实现了全自动排线,取消人工干预所增加的劳动力成本,对光缆护套的排线依托于机械化设备,可以进行无休止地操作,很大幅度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并可以得到更整齐紧密的排线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工排线所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保护了操作人员的安全;②对排线装置进行了缓冲改进,即便利用表面粗糙的收线盘进行光缆护套的收卷,也可避免牵引机构跟随着收线盘的凹凸面进行大幅度的震动,提升了排线装置的使用效果,并延长了排线装置的使用寿命;③对排线装置排线换向功能进行了改进,无需依托人工辅助换向,并提高了机械识别换向的精准性,使得排线换向点掌握得更加准确,避免出现人工换向或者换向过早过晚的情况,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人工成本。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自动排线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自动排线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机架;11、触摸屏;2、支承板;31、安装机架a;32、左右排线导轨;33、左右移动丝杆;34、左右保护装置;35、伺服电机;36、左右移动支撑底座;41、安装机架b;42、上下直线导轨;43、上下移动丝杆;44、摆线针轮电机;45、上下移动支撑底座;51、前后移动支撑底座;52、手轮;53、前后移动丝杆;61、进线支撑导辊;62、牵引支架;63、排线导轮;64、下齿轮;65、齿条;66、盘边感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排线装置,包括固定支撑机构、左右移动机构、上下移动机构、牵引支架和前后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移动机构设置在固定支撑机构上,所述的上下移动机构设置在左右移动机构上,所述的前后移动机构和牵引支架均同上下移动机构固定设置,且前后移动机构和牵引支架存在连接,通过左右移动机构、上下移动机构和前后移动机构对牵引支架进行左右、上下以及前后的控制,使得牵引支架在排线过程中,可根据排线左右位移需要、收线盘中绕卷的线圈半径大小需要以及与收线盘的距离需要进行左右、上下和前后调整;所述的固定支撑机构包括固定机架和支承板,支承板固定设置在固定机架顶端,其中,固定机架上设置有触摸屏、控制器、变频器、电磁阀和气动控制阀;所述的左右移动机构包括安装机架a、左右排线导轨、左右移动丝杆、左右保护装置、伺服电机以及左右移动支撑底座,所述的安装机架a固定安装于支承板下侧,所述的左右排线导轨平行铺设在安装机架a下侧,所述的左右移动丝杆一端固定在安装机架a上,另一端与左右移动支撑底座连接,所述的左右保护装置设置在安装机架a下侧且位于左右排线导轨两端,所述的伺服电机与左右移动丝杆连接,所述的左右移动支撑底座架设于左右排线导轨上;所述的上下移动机构包括安装机架b、上下直线导轨、上下移动丝杆、摆线针轮电机以及上下移动支撑底座,所述的安装机架b与左右移动支撑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的上下直线导轨平行铺设在安装机架b一侧,所述的上下移动丝杆一端固定在安装机架b上,另一端与上下移动支撑底座连接,所述的摆线针轮电机与上下移动丝杆连接,所述的上下移动支撑底座架设于上下直线导轨上;所述的前后移动机构包括前后移动支撑底座、手轮和前后移动丝杆,所述的前后移动支撑底座固定设置在上下移动支撑底座上,所述的手轮和前后移动丝杆设置在前后移动支撑底座上;所述的牵引机构包括进线支撑导辊、牵引支架、排线导轮、缓冲机构、盘边感应装置、传感器、弹性机构以及感应轮,所述的进线支撑导辊安装于进线端口,所述的牵引支架一端固定设置在上下移动支撑底座上,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的排线导轮,所述的缓冲机构设置在上下移动支撑底座上,所述的盘边感应装置、传感器和弹性机构均设置在牵引支架上,在弹性机构末端设置有所述的感应轮;其中,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气缸、齿轮和齿条,齿条的上下方位上各设置有齿轮,齿轮的转动带动牵引机构的纵向摆动,齿轮借助齿条的杠杆作用与下齿轮形成转动差,使得牵引机构的纵向摆动得到缓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排线装置,包括固定支撑机构、左右移动机构、上下移动机构、牵引支架和前后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移动机构设置在固定支撑机构上,所述的上下移动机构设置在左右移动机构上,所述的前后移动机构和牵引支架均同上下移动机构固定设置,且前后移动机构和牵引支架存在连接,通过左右移动机构、上下移动机构和前后移动机构对牵引支架进行左右、上下以及前后的控制,使得牵引支架在排线过程中,可根据排线左右位移需要、收线盘中绕卷的线圈半径大小需要以及与收线盘的距离需要进行左右、上下和前后调整;所述的固定支撑机构包括固定机架和支承板,支承板固定设置在固定机架顶端,其中,固定机架上设置有触摸屏、控制器、变频器、电磁阀和气动控制阀;所述的左右移动机构包括安装机架a、左右排线导轨、左右移动丝杆、左右保护装置、伺服电机以及左右移动支撑底座,所述的安装机架a固定安装于支承板下侧,所述的左右排线导轨平行铺设在安装机架a下侧,所述的左右移动丝杆一端固定在安装机架a上,另一端与左右移动支撑底座连接,所述的左右保护装置设置在安装机架a下侧且位于左右排线导轨两端,所述的伺服电机与左右移动丝杆连接,所述的左右移动支撑底座架设于左右排线导轨上;所述的上下移动机构包括安装机架b、上下直线导轨、上下移动丝杆、摆线针轮电机以及上下移动支撑底座,所述的安装机架b与左右移动支撑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的上下直线导轨平行铺设在安装机架b一侧,所述的上下移动丝杆一端固定在安装机架b上,另一端与上下移动支撑底座连接,所述的摆线针轮电机与上下移动丝杆连接,所述的上下移动支撑底座架设于上下直线导轨上;所述的前后移动机构包括前后移动支撑底座、手轮和前后移动丝杆,所述的前后移动支撑底座固定设置在上下移动支撑底座上,所述的手轮和前后移动丝杆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秀荣王彭李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伟业创兴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