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流运输用辊筒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5049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6: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转向输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流运输用辊筒输送装置。包括边柱、框架单元、辊筒和调节单元;所述边柱分别连接在框架的两端部框架单元上,每个框架单元包括两个横架和连接在两个横架间的竖架,横架下方设有轴承,与辊筒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直接放置在直线形生产线上使用,且可以通过转弯单元的调整来匹配不同需求,通用性强,生产和维护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A Roller Conveyor for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teering convey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 roller conveying device for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The side columns are connected to the frame units at both ends of the frame. Each frame unit includes two crossframes and a vertical frame connected between the two crossframes. A bearing is arranged below the crossfram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roller. The invention can be directly placed in a straight line production line for use, and can match different needs by adjusting the turning unit. It has strong versatility, low production and maintenance costs, and has good market prosp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流运输用辊筒输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向输送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物流运输用辊筒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在物流运输中常使用辊筒输送机进行货物转移,辊筒输送机适用于底部是平面的物品输送,主要由传动滚筒、机架、支架、驱动部等部分组成。具有输送量大,速度快,运转轻快,能够实现多品种共线分流输送的特点。辊筒输送机之间易于衔接过滤,可用多条滚筒线及其它输送设备或专机组成复杂的物流输送系统。转弯辊筒是与直线型辊筒相斜街使用的,但二者必须大小、高度、型号均一致的,但这样的装置通用性很差,只能应用于该型号的流水线上,成本高,使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转弯辊筒是与直线型辊筒相斜街使用的,但二者必须大小、高度、型号均一致的,但这样的装置通用性很差,只能应用于该型号的流水线上,成本高,使用范围小。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物流运输用辊筒输送装置,可以直接放置在直线形生产线上使用,且可以通过转弯单元的调整来匹配不同需求,通用性强,生产和维护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物流运输用辊筒输送装置,包括边柱、框架单元、辊筒和调节单元;所述边柱分别连接在框架的两端部框架单元上,每个框架单元包括两个横架和连接在两个横架间的竖架,横架下方设有轴承,与辊筒相连;调节单元包括框架单元之间的角度调节板、拉簧,边柱底部的倾斜度调节底座和框架单元底部横架下方的高度调节底座;每个框架单元的上端横架右侧为角度调节板,二者之间固定连接,左侧设有连接板,与相邻框架单元的角度调节板通过螺栓连接;角度调节板为扇形板,扇形的弧上均匀设有3-5个调节孔,与连接板上的连接孔相匹配,二者通过螺栓连接;在角度调节板与框架单元的连接处连接拉簧的一端,在连接板与框架单元的连接处连接拉簧的另一端;边柱的两侧设有连接板,分别与端部的框架单元的连接板和角度调节板相连;边柱底部设有倾斜度调节底座,所述倾斜度调节底座顶部为调节框架,调节框架的前后端为三角板,侧边为弧形板,弧形板上设有从上到下均匀分布的3-5个调节孔,与边柱底部的连接孔相匹配,倾斜度调节底座的调节框架下方为夹持装置,通过螺母和螺栓与直线输送带的边缘固定连接;在框架单元的底部横架一侧设有高度调节底座,高度调节底座的上边与底部横架固定,下边通过螺栓与竖架内的连接孔相连。进一步的,相邻框架单元的前端通过合页连接,可以通过合页的可旋转性调整相邻框架单元的角度,同时合页也具有固定性,防止框架单元间上下移位,便于调整。进一步的,拉簧与框架单元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可以通过控制框架单元的数量来调节输送距离,适应场地和不同的生产线需求;同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更换不同长度的拉簧,使用方便灵活。进一步的,与专利201720979036.8结构类似,每个辊筒5的端部设有两圈齿,为两个相邻的齿轮式结构,相邻两个辊筒之间通过链条与齿啮合相连;端部的辊筒连接电机。以上结构为电力输送生产线使用,可以通过端部的电机带动辊筒运动,再通过链条传递运输力,实现自动化。进一步的,所述电机通过线路与控制器相连。实现远程操控,节约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将转弯结构分成若干转弯单元,并且各单元的数量和单元之间的角度可调,整个装置的长度和弧度可调,直接放置在现有的直线型流水线上,使用方式灵活,适用范围广。(2)各零部件可拆卸,可自由组装,维护和维修成本低。(3)设有非电力传动和电力传动两种模式,可以满足不同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框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倾斜度调节底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高度调节底座结构示意图。图中,边柱1、框架单元2、合页21、辊筒3、角度调节板41、拉簧42、倾斜度调节底座43、高度调节底座44、连接板45。具体实施例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由图1所示,一种物流运输用辊筒输送装置,包括边柱1、框架单元2、辊筒3和调节单元;所述边柱1分别连接在框架的两端部框架单元2上,每个框架单元2包括两个横架和连接在两个横架间的竖架,横架下方设有轴承,与辊筒3相连;调节单元包括框架单元2之间的角度调节板41、拉簧42,边柱1底部的倾斜度调节底座43和框架单元2底部横架下方的高度调节底座44;每个框架单元2的上端横架右侧为角度调节板41,二者之间固定连接,例如但不限于焊接等连接方式,左侧设有连接板45,二者之间固定连接,例如但不限于焊接等连接方式,连接板与相邻框架单元的角度调节板通过螺栓连接;角度调节板41为扇形板,扇形的弧上均匀设有3-5个调节孔,与连接板45上的连接孔相匹配,二者通过螺栓连接;在角度调节板41与框架单元的连接处连接拉簧42的一端,在连接板与框架单元的连接处连接拉簧42的另一端,拉簧一方面通过拉伸长度起到调节的作用,一方面在调节弧度时起到弱固定作用,方便调节,另一方面起到固定后维持整个系统稳定的作用,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移位;边柱1的两侧设有连接板45,分别与端部的框架单元2的连接板和角度调节板相连;边柱1底部设有倾斜度调节底座43,所述倾斜度调节底座43顶部为调节框架,调节框架的前后端为三角板,侧边为弧形板,宽度略大于边柱厚度,弧形板上设有从上到下均匀分布的3-5个调节孔,与边柱1底部的连接孔相匹配,边柱底部置于倾斜度调节底座内,通过连接不同的调节孔调节整个装置的倾斜度;倾斜度调节底座的调节框架下方为夹持装置,通过螺母和螺栓与直线输送带的边缘固定连接;安装时,将两个夹持部分分别夹在直线输送带的边缘,然后通过螺母和螺栓通过连接孔将两部分连接固定,实现转弯装置与输送带的连接;在框架单元2的底部横架一侧设有高度调节底座44,高度调节底座的上边与底部横架固定,下边通过螺栓与竖架内的连接孔相连,通过调节螺栓的连接长度调节高度,匹配倾斜度调节。实施例2:相邻框架单元2的前端通过合页21连接,可以通过合页的可旋转性调整相邻框架单元的角度,同时合页也具有固定性,防止框架单元间上下移位,便于调整。拉簧与框架单元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可以通过控制框架单元的数量来调节输送距离,适应场地和不同的生产线需求;同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更换不同长度的拉簧,使用方便灵活。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与专利201720979036.8结构类似,每个辊筒5的端部设有两圈齿,为两个相邻的齿轮式结构,相邻两个辊筒之间通过链条与齿啮合相连;端部的辊筒连接电机。以上结构为电力输送生产线使用,可以通过端部的电机带动辊筒运动,再通过链条传递运输力,实现自动化。所述电机通过线路与控制器相连。实现远程操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流运输用辊筒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柱、框架单元、辊筒和调节单元;所述边柱分别连接在框架的两端部框架单元上,每个框架单元包括两个横架和连接在两个横架间的竖架,横架下方设有轴承,与辊筒相连;调节单元包括框架单元之间的角度调节板、拉簧,边柱底部的倾斜度调节底座和框架单元底部横架下方的高度调节底座;每个框架单元的上端横架右侧为角度调节板,二者之间固定连接,左侧设有连接板,与相邻框架单元的角度调节板通过螺栓连接;角度调节板为扇形板,扇形的弧上均匀设有3‑5个调节孔,与连接板上的连接孔相匹配,二者通过螺栓连接;在角度调节板与框架单元的连接处连接拉簧的一端,在连接板与框架单元的连接处连接拉簧的另一端;边柱的两侧设有连接板,分别与端部的框架单元的连接板和角度调节板相连;边柱底部设有倾斜度调节底座,所述倾斜度调节底座顶部为调节框架,调节框架的前后端为三角板,侧边为弧形板,弧形板上设有从上到下均匀分布的3‑5个调节孔,与边柱底部的连接孔相匹配,倾斜度调节底座的调节框架下方为夹持装置,通过螺母和螺栓与直线输送带的边缘固定连接;在框架单元的底部横架一侧设有高度调节底座,高度调节底座的上边与底部横架固定,下边通过螺栓与竖架内的连接孔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流运输用辊筒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柱、框架单元、辊筒和调节单元;所述边柱分别连接在框架的两端部框架单元上,每个框架单元包括两个横架和连接在两个横架间的竖架,横架下方设有轴承,与辊筒相连;调节单元包括框架单元之间的角度调节板、拉簧,边柱底部的倾斜度调节底座和框架单元底部横架下方的高度调节底座;每个框架单元的上端横架右侧为角度调节板,二者之间固定连接,左侧设有连接板,与相邻框架单元的角度调节板通过螺栓连接;角度调节板为扇形板,扇形的弧上均匀设有3-5个调节孔,与连接板上的连接孔相匹配,二者通过螺栓连接;在角度调节板与框架单元的连接处连接拉簧的一端,在连接板与框架单元的连接处连接拉簧的另一端;边柱的两侧设有连接板,分别与端部的框架单元的连接板和角度调节板相连;边柱底部设有倾斜度调节底座,所述倾斜度调节底座顶部为调节框架,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夫卉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黄海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