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张法板梁抽拉式芯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4842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后张法板梁抽拉式芯模,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为,包括左模板和右模板,左模板由左上角模和左下角模铰接构成,右模板由右上角模和右下角模铰接构成,左上角模和左下角模、右上角模和右下角模之间分别设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若干竖撑,竖撑的下端与左下角模/右下角模铰接,上端固定有钢珠,竖撑处于竖直状态时,钢珠顶部与左上角模/右上角模抵接;若干竖撑通过抽拉杆连接,且抽拉杆与竖撑铰接;竖撑通过锁紧件锁紧,使其保持竖直状态。其主要靠钢珠与左上角模/右上角模的点接触实现支撑,节约材料,方便拆卸,且钢珠使用寿命长,不需经常更换,节约成本。

A Pull-out Core Die for Post-tensioned Plate and Bea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ull-out core die for post-tensioned slab and beam,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key points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are: the left template and the right template are hinged by the upper left corner die and the lower left corner die, the right template is hinged by the upper right corner die and the lower right corner die, and the upper left corner die and the lower left corner die, the upper right corner die and the lower right corner di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supporting components. The support component includes several vertical braces, the lower end of the vertical brace is articulated with the left lower corner die/the right lower corner die, and the upper end is fixed with steel balls. When the vertical brace is in the vertical state, the top of the steel balls is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upper corner die/the right upper corner die; some vertical brace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pull rod, and the pull rod is articulated with the vertical brace; the vertical brace is locked by the locking member to keep it in the vertical state. It mainly relies on the point contact between the steel ball and the upper left die/upper right die to realize support, save material, facilitate disassembly, and the steel ball has a long service life, does not need to be replaced frequently, and saves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张法板梁抽拉式芯模
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后张法板梁抽拉式芯模。
技术介绍
空心板梁是道路工程中常用的板梁,由于空心板梁的内模支撑作业受空间限制,施工困难,严重影响施工效率和施工成本,尤其是腔体较小的板梁,施工人员完全无法进入,模体构件过程及其复杂,耗时耗工,拆模尤其困难,模板极易损坏,使用次数少,施工不当就会造成安全隐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604847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空心板梁抽拉式内模,由上下折叠合页结构的左模板和右模板构成;左模板由左上侧角模和左下侧角模通过合页连接构成,左上侧角模和左下侧角模之间均匀间隔设置左支撑和左侧拉绳,左上侧角模上设有左支撑滑槽,左下侧角模上设有左拉绳滑轮和左支撑铰链;右模板由右上侧角模和右下侧角模通过合页连接构成,右上侧角模和右下侧角模右之间设置右支撑和右侧拉绳;左侧模口支撑件和右侧模口支撑件为相互配合的斜口支撑构造。上述技术方案中,使用滑轮带动左支撑和右支撑的上端滑动,从而带动右上侧角模以及左上侧角模向下折叠,实现将内模拆卸下来。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滑轮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需要经常更换,且频繁更换会耽误较多的时间,提高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张法板梁抽拉式芯模,其方便内模的安装与拆卸,且内模的使用寿命长,不需经常更换,降低成本。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后张法板梁抽拉式芯模,包括左模板和右模板,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均为上下折叠合页结构,所述左模板由左上角模和左下角模铰接构成,所述右模板由右上角模和右下角模铰接构成,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相互靠近的模口处为斜面配合,且左模板的斜面位于右模板的斜面的上方;所述左上角模和左下角模、右上角模和右下角模之间分别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沿左模板长度方向阵列设置的竖撑,所述竖撑的下端与左下角模/右下角模铰接,上端固定有钢珠,所述竖撑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钢珠顶部与左上角模/右上角模抵接;若干所述竖撑通过沿左模板长度方向拉伸的抽拉杆连接,且所述抽拉杆与竖撑铰接;所述竖撑通过锁紧件锁紧,使其保持竖直状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拼装芯模时,分别将左模板和右模板水平放置,然后推动抽拉杆,将竖撑推动至竖直状态,并用锁紧件锁紧,保证竖撑一直处于竖直状态。此时,左上角模和左下角模、右上角模和右下角模被转动打开,对应的竖撑上的钢珠顶部分别与左上角模、右上角模抵接。然后将左模板和右模板拼装到一起,左模板模口处的斜面位于右模板模口处的斜面上方,拼装成完整的芯模。拆卸芯模时,先抽动右模板上的抽拉杆,将竖撑抽动至沿抽拉杆抽拉方向倾斜,此时,钢珠脱离右上角模,失去支撑的右上角模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即可将右模板从板梁中抽出来。按照相同步骤,将左模板从板梁中抽出来,即可实现芯模的拆卸。上述结构中,主要靠钢珠与左上角模/右上角模的点接触实现支撑,所以只要抽拉杆带动钢珠脱离左上角模/右上角模,即可将左模板/右模板拆卸下来,其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且钢珠只做支撑使用,不会自由转动,其使用寿命长,不需经常更换,节约成本。进一步地,所述竖撑的上端面设有定位槽,所述钢珠位于定位槽内,且定位槽的深度与钢珠半径长度相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珠的底部及其沿水平径向的两侧壁与定位槽抵接,其端部与左上角模/右上角模抵接,钢珠受力点均匀分布,保证钢珠受力均匀,保证其使用寿命以及支撑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左上角模/右上角模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左模板长度方向设置,且其开口向下;所述竖撑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钢珠位于滑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对竖撑的转动起到导向作用,保证钢珠与左上角模/右上角模之间的接触点的稳定性,从而保证竖撑对左模板/右模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地,所述锁紧件包括沿垂直于左模板长度方向水平滑动安装在左模板/右模板上的锁紧板,所述锁紧板远离左模板/右模板的一端与抽拉杆的端部紧密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抽拉杆将竖撑转动至竖直状态后,将锁紧板向靠近竖撑方向滑动,当锁紧板与抽拉杆的端部抵接后,在两个锁紧板的卡设作用下,使竖撑保持竖直状态,对左模板/右模板进行支撑。进一步地,所述滑槽槽底内设有若干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沿滑槽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所述竖撑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钢珠和限位块抵接,且限位块位于钢珠远离抽拉杆拉伸方向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抽拉杆将竖撑推动至竖直状态的过程中,当钢珠与限位块抵接后,即表明竖撑已处于竖直状态,此时再用锁紧板将其固定在竖直状态即可,保证对竖撑定位的准确性。使用限位块后,只需在一端设置锁紧板即可,抽拉杆靠近限位块的一端也无需与左模板/右模板等长,方便省事,其结构简单,效果明显。进一步地,所述抽拉杆端部设有拉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抽拉杆端部的拉环,方便驱动抽拉杆运动,带动竖撑转动至竖直状态或倾斜状态,其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且效果明显。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板靠近竖撑的一端穿设在拉环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环不仅方便驱动抽拉杆运动,而且将锁紧板穿设在拉环中,能够保证锁紧板两端的稳定性,保证其对竖撑的锁紧作用,其结构简单,效果明显。进一步地,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相互靠近的模口处分别设有左斜撑和右斜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斜撑和右斜撑增强左模板和右模板接口处的强度,提高芯模在水平方向的受力能力;同时,方便左模板和右模板之间的连接固定,其结构简单,效果明显。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竖撑顶部设置钢珠,靠竖撑上的钢珠与左上角模/右上角模的点接触实现支撑,只要抽拉杆带动钢珠脱离左上角模/右上角模,即可将左模板/右模板拆卸下来,其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且钢珠只做支撑使用,不会自由转动,其使用寿命长,不需经常更换,节约成本;2、通过在滑槽内设置限位块,在左模板/右模板上滑动设置锁紧板,方便对竖撑的限位固定,保证将其固定在竖直状态,保证对左模板/右模板的支撑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后张法板梁抽拉式芯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后张法板梁抽拉式芯模的正视图,用于体现其安装状态;图3是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一种后张法板梁抽拉式芯模的剖视图;图5是一种后张法板梁抽拉式芯模的部分结构右视图;图6是一种后张法板梁抽拉式芯模的正视图,用于体现其拆卸状态。图中,1、左模板;11、左上角模;12、左下角模;13、左斜撑;2、右模板;21、右上角模;22、右下角模;23、右斜撑;3、合页;4、滑槽;41、限位块;5、竖撑;51、定位槽;52、钢珠;53、铰接轴;6、抽拉杆;61、拉环;7、方形孔;8、锁紧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后张法板梁抽拉式芯模,参照图1,包括左模板1和右模板2,左模板1和右模板2对接构成中空的筒状结构。左模板1和右模板2均为上下折叠合页结构,左模板1由左上角模11和左下角模12通过合页3铰接构成,右模板2由右上角模21和右下角模22通过铰接构成,且合页3均位于左模板1和右模板2相互靠近的一侧。左模板1和右模板2相互靠近的模口处为斜面配合,左模板1的模口处设有倾斜设置的左斜撑13,右模板2的模口处设有倾斜设置的右斜撑23,且左斜撑13的斜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张法板梁抽拉式芯模,包括左模板(1)和右模板(2),所述左模板(1)和右模板(2)均为上下折叠合页结构,所述左模板(1)由左上角模(11)和左下角模(12)铰接构成,所述右模板(2)由右上角模(21)和右下角模(22)铰接构成,所述左模板(1)和右模板(2)相互靠近的模口处为斜面配合,且左模板(1)的斜面位于右模板(2)的斜面的上方;所述左上角模(11)和左下角模(12)、右上角模(21)和右下角模(22)之间分别设有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沿左模板(1)长度方向阵列设置的竖撑(5),所述竖撑(5)的下端与左下角模(12)/右下角模(22)铰接,上端固定有钢珠(52),所述竖撑(5)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钢珠(52)顶部与左上角模(11)/右上角模(21)抵接;若干所述竖撑(5)通过沿左模板(1)长度方向拉伸的抽拉杆(6)连接,且所述抽拉杆(6)与竖撑(5)铰接;所述竖撑(5)通过锁紧件锁紧,使其保持竖直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张法板梁抽拉式芯模,包括左模板(1)和右模板(2),所述左模板(1)和右模板(2)均为上下折叠合页结构,所述左模板(1)由左上角模(11)和左下角模(12)铰接构成,所述右模板(2)由右上角模(21)和右下角模(22)铰接构成,所述左模板(1)和右模板(2)相互靠近的模口处为斜面配合,且左模板(1)的斜面位于右模板(2)的斜面的上方;所述左上角模(11)和左下角模(12)、右上角模(21)和右下角模(22)之间分别设有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沿左模板(1)长度方向阵列设置的竖撑(5),所述竖撑(5)的下端与左下角模(12)/右下角模(22)铰接,上端固定有钢珠(52),所述竖撑(5)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钢珠(52)顶部与左上角模(11)/右上角模(21)抵接;若干所述竖撑(5)通过沿左模板(1)长度方向拉伸的抽拉杆(6)连接,且所述抽拉杆(6)与竖撑(5)铰接;所述竖撑(5)通过锁紧件锁紧,使其保持竖直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张法板梁抽拉式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撑(5)的上端面设有定位槽(51),所述钢珠(52)位于定位槽(51)内,且定位槽(51)的深度与钢珠(52)半径长度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张法板梁抽拉式芯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