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钢筋砼轻质板,包括有钢筋砼(1)、轻质材料构件(2),轻质材料构件(2)裹含于钢筋砼(1)中,轻质材料构件(2)相间排列,彼此之间为现浇砼肋(3),其特征在于轻质材料构件(2)由周围侧壁(4)和底面板(5)将轻质材料(6)包裹而成。这样,制作容易,不需要大量模具;同时,轻质材料构件外有周围侧壁和下底作为保护层,因而在现浇钢筋砼轻质板施工时,不易破损,不影响施工质量,同时成本低,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此外,现浇钢筋砼轻质板还具有结构简单、强度高、振震性能好、施工容易、施工速度快等特点,适用于各种现浇砼楼盖、屋盖、墙体、基础底板以及道桥工程的构造物,特别适用于空心无梁楼盖。(*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现浇钢筋砼轻质板。
技术介绍
目前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大部分采用预制空心板作为楼盖板,这种楼盖板具有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等优点,但由于相邻两块预制空心板之间没有牢固连结,仅用水泥砂浆填充缝隙,因而不但整体性差,不利于抗震,而且经常出现缝隙开裂、渗水,给住户造成很大不便和心理压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很多楼宇采用了现浇砼轻质板(空心、实心)的方法。专利号为ZL00207318.8的“现浇砼暗肋楼盖板”技术专利,它由上板、下板、暗肋和模壳组成,暗肋和模壳相间排列在上板和下板之间,并由暗肋将上板和下板连接为一体,具有隔音、隔热、节省材料的优点,同时,楼盖板在各方向上受力合理,具有很好的整体性。由于其模壳材料可由植物秸杆、玻璃钢、薄铁板、玻纤水泥等轻质高强材料制成,其外形可根据要求设计成方形、长方形、圆形、多边形等形状,可以是空心的或实心的,因此,该种模壳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是对于其空心的来说,则往往制作较为困难,需要较多模具,成本相对较高;而实心的轻质材料构件,则由于轻质材料为植物秸杆等,其强度不够,没有保护层,在搬运、施工过程中容易破损,因而易影响现浇钢筋砼轻质板的施工质量,且成本相对较高。因此,研制一种新型的现浇钢筋砼轻质板已为急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浇钢筋砼轻质板,具有施工质量好、成本低等特点。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包括有钢筋砼、轻质材料构件,轻质材料构件裹含于钢筋砼中,轻质材料构件相间排列,彼此之间为现浇砼肋,其特征在于轻质材料构件由周围侧壁和底面板将轻质材料包裹而成。这样,由于轻质材料构件由周围侧壁和底面板将轻质材料包裹而成,因而制作容易,不需要大量模具;同时,轻质材料构件外有周围侧壁和下底作为保护层,因而在现浇钢筋砼轻质板施工时,不易破损,不影响施工质量,同时成本低,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达到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此外,现浇钢筋砼轻质板还具有结构简单、强度高、振震性能好、施工容易、施工速度快等特点,适用于各种现浇砼楼盖、屋盖、墙体、基础底板以及道桥工程的构造物,特别适用于空心无梁楼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轻质材料构件的底面板与现浇钢筋砼轻质板的底面齐平,其上有现浇砼顶板,顶板与现浇砼肋相连。这样,在浇筑现浇钢筋砼轻质板时,轻质材料构件的底面板与现浇钢筋砼轻质板的底面齐平,可节省大量模板,降低模板的损耗,同时,也降低了现浇砼的用量,节约了材料,降低了轻质板的造价。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轻质材料构件的底面板与现浇钢筋砼轻质板的顶面齐平,其下有现浇砼底板,底板与现浇砼肋相连。这样,大大方便了轻质板上部内管线布设,可在不损伤轻质板受力结构的情况下,方便地将各种管线或线盒安装到轻质板内部而不增大轻质板厚度,间接增大了建筑物的使用空间,使其结构更为合理。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轻质材料构件上有现浇砼顶板,顶板与现浇砼肋相连,其下有现浇砼底板,底板与现浇砼肋相连。这样,在轻质材料构件上下均设置有现浇砼,大大提高了轻质板的结构整体性能,以及轻质板的力学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多个轻质材料构件彼此相间平行或者交错排列。这样,可方便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轻质材料构件上的周围侧壁之间的至少一个转角部位设置为阴角,现浇砼在阴角部位相应形成了现浇砼加强筋。这样,轻质板的力学性能更好。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轻质材料构件上的周围侧壁与底面板之间的至少一个转角部位设置为阴角,现浇砼在阴角部位相应形成了现浇砼加强筋。这样,应用于砼楼盖后,轻质材料构件之间形成的现浇砼肋为工字型或倒T形肋,进一步提高了轻质板楼盖的力学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轻质材料构件的周围侧壁上设置有预制的加强筋。这样,轻质材料构件的强度与刚度更大,受力性能更好。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轻质材料构件内设置有加劲肋或者加劲杆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加劲肋或加劲杆露出轻质材料构件,与现浇砼粘结形成整体。这样,轻质材料构件的强度与刚度更大,受力性能更好,轻质板的整体性更好。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轻质材料构件中的周围侧壁和底面板构成的构件上还设置有封盖。这样,轻质材料构件的强度与刚度更大,受力性能更好,同时轻质材料构件在施工时的破损率更小,施工更方便。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轻质材料构件中的底面板伸出周围侧壁构成裙边。这样,轻质板施工时,轻质材料构件的裙边形成了轻质材料构件之间的现浇砼肋的施工模板,因而,轻质板施工更方便,施工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施工成本更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裙边彼此相连接,底面板组合形成了现浇钢筋砼轻质板的底面。这样,轻质板的施工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施工成本更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轻质材料构件上还设置有凹槽或者孔洞中的至少一个,相应现浇砼在凹槽或孔洞内形成了现浇砼加强筋或加强墩。这样,轻质板施工时,现浇砼进入凹槽、孔洞中,轻质材料构件与现浇砼之间的嵌固更牢,轻质板的整体性更好。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轻质材料构件的周围侧壁和底面板为由胎体和胶结材料彼此叠合胶结而成。胎体可为钢筋、钢筋网、钢丝、钢丝网、金属薄条带、包装带、编织带、纤维、纤维网或者纤维网格布中的至少一种,胶结材料可为水泥浆、水泥砂浆或水泥砼。这样,轻质材料的强度与刚度更好,更不易破损,相应轻质板的施工质量更好、成本更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现浇钢筋砼轻质板设置有明梁或暗梁。这样,大幅度提高了轻质板的承载能力和抗拉、抗压、抗剪能力,优化了轻质板的内部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明梁或暗梁内含有钢骨。钢骨为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绞线、冷弯型钢、槽钢或工字型钢。这样,在暗梁或明梁中设置有钢骨后,暗梁或明梁的强度、刚度、抗压、抗剪能力均得到了大幅度的加强,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轻质板的承载能力。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现浇砼肋内含有钢骨。这样,在现浇砼肋内裹含有钢骨后,现浇砼轻质板的强度、刚度、抗压、抗剪能力均得到了大幅度的加强,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轻质板的承载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各附图中,1为钢筋砼,2为轻质材料构件,3为现浇砼肋,4为周围侧壁,5为底板面,6为轻质材料,以下各附图中,编号相同的,其说明相同。如图1所示,轻质材料构件2相间排列并裹含于钢筋砼1中,彼此之间为现浇砼肋3,其所述的轻质材料构件2由周围侧壁4和底面板5将轻质材料6包裹而成。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由周围侧壁4和底面板5将轻质材料6包裹而成的轻质材料构件2相间排列并裹含于钢筋砼1中,彼此之间为现浇砼肋3,其所述的轻质材料构件2的底面板5与现浇钢筋砼轻质板的顶面齐平,其下有现浇砼底板8与现浇砼肋3相连。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由周围侧壁4和底面板5将轻质材料6包裹而成的轻质材料构件2相间排列并裹含于钢筋砼1中,彼此之间为现浇砼肋3,其所述的轻质材料构件2上有现浇砼顶板7与现浇砼肋3相连,其下有现浇砼底板8与现浇砼肋3相连。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由周围侧壁4和底面板5将轻质材料6包裹而成的轻质材料构件2相间排列并裹含于钢筋砼1中,彼此之间为现浇砼肋3,轻质材料构件2上有现浇砼顶板7与现浇砼肋3相连,其下有现浇砼底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现浇钢筋砼轻质板,包括有钢筋砼(1)、轻质材料构件(2),轻质材料构件(2)裹含于钢筋砼(1)中,轻质材料构件(2)相间排列,彼此之间为现浇砼肋(3),其特征在于轻质材料构件(2)由周围侧壁(4)和底面板(5)将轻质材料(6)包裹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则有,
申请(专利权)人:邱则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