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扣板与交叉韧带重建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94274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纽扣板,包含凸起部与环板部,凸起部与环板部一体成型或紧固连接;环板部沿厚度延伸方向的两个端面分别形成第一端面、第二端面;所述凸起部相对第一端面发生凸起,凸起部在凸起方向上形成有外弧面、内弧面;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连接至外弧面、内弧面;纽扣板上设置有第一缝线孔;第一缝线孔开设在凸起部上;或者,第一缝线孔同时开设在凸起部与环板部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纽扣板的交叉韧带重建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纽扣板能够提高韧带重建手术中移植物在胫骨端的固定强度和旋转稳定性,降低移植物对骨组织的应力,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手术疗效。

Button Plate and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System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button plate, which comprises a protrusion part and a ring plate part, and the protrusion part and the ring plate part are integrally formed or tightly connected; the two ends of the ring plate part along the thickness extension direction form the first end face and the second end face respectively; the protrusion part is protruded relative to the first end face, and the protrusion part forms an outer arc surface and an inner arc surface in the protrusion direction; the first end face and the second end fac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he first seam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protrusion part, or the first seam hole is simultaneously arranged on the protrusion part and the ring plate part.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button plate and a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The button plate can improve the fixation strength and rotation stability of the graft at the tibial end in th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operation, reduce the stress of the graft on the bone tissue, and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operation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纽扣板与交叉韧带重建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纽扣板与交叉韧带重建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膝关节内有前、后十字韧带(又称交叉韧带),前十字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向后、上、外止于股骨外髁的内面;后十字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后方、向前、上、内止于股骨内髁的外面,膝关节不论伸直或屈曲,前后十字韧带均呈紧张状态,前十字韧带可防止胫骨向前移动,后十字韧带可防止胫骨向后移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最常见而严重的运动创伤之一,前交叉韧带撕裂引起膝关节不稳,治疗不当将引起膝关节功能严重障碍。由于损伤暴力较大,常合并其他主要结构损伤,诊断、处理不当将会延误治疗,同时由于前交叉韧带的力学功能日益得到重视,以及损伤后造成的功能性不稳定,造成的膝关节不能满足日常生活和运动的需要,并可导致膝关节一系列后遗病变,因此应该行手术治疗,重建韧带及其功能。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重建一直是骨科和运动创伤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交叉韧带重建中,韧带移植物需要经过等长测量后连接到股骨和胫骨上,股骨端通常使用孔板结构与缝线的结构来实现固定,而胫骨端则通过螺钉等结构将韧带移植物膨胀挤压在骨隧道内实现固定,这种固定方式一方面会造成胫骨隧道内的移植物与隧道无法百分之百的接触,术后导致腱骨不能愈合或愈合困难,另一方面也会导致胫骨端处固定应力集中,容易发生应力下骨吸收,导致骨隧道扩大进而导致固定失效和手术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纽扣板与交叉韧带重建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纽扣板,包含凸起部与环板部,凸起部与环板部一体成型或紧固连接;环板部沿厚度延伸方向的两个端面分别形成第一端面、第二端面;所述凸起部相对第一端面发生凸起,凸起部在凸起方向上形成有外弧面、内弧面;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连接至外弧面、内弧面;纽扣板上设置有第一缝线孔;第一缝线孔开设在凸起部上;或者,第一缝线孔同时开设在凸起部与环板部上;所述第一缝线孔的轴向方向垂直于第一端面、指向凸起部几何中心或者无序设置。优选地,所述环板部上设置有缝线防转槽;缝线防转槽与第一缝线孔在数量上一一对应或存在不同;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平滑过渡连接至外弧面、内弧面。优选地,所述缝线防转槽在长度延伸方向上依次形成切入部与套线部;切入部贯穿到达环形板的径向外侧面并在所述径向外侧面上形成切入口。优选地,所述切入部的长度延伸方向与切入口处对应环形板的直径延伸方向一致或存在夹角;所述套线部的长度延伸轨迹与环形板的径向外侧面的长度延伸轨迹同心设置;切入部的槽壁面与套线部的槽壁面之间平滑过渡。优选地,所述凸起部为半球形或球冠形;多个第一缝线孔沿周向方向均布布置在凸起部上,第一缝线孔的孔壁面与以下端面之间平滑过渡:外弧面、内弧面;所述纽扣板包含纽扣钛板或纽扣钢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交叉韧带重建系统,包含孔板结构与上述的纽扣板;孔板结构与纽扣板通过设置的线状体连接。优选地,所述孔板结构包含板体,所述板体上设置有第二缝线孔;所述线状体沿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穿设在第一缝线孔、第二缝线孔中。优选地,所述板体上还设置有牵引线孔,多个牵引线孔中包含有拉引线孔与翻转线孔;沿板体长度延伸方向上,拉引线孔、翻转线孔分别位于第二缝线孔的两端。优选地,所述线状体依次连接的第一缝线、移植物、第二缝线;第一缝线、第二缝线分别连接在纽扣板、孔板结构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交叉韧带重建系统的构建方法,包含以下步骤:编织步骤:第一缝线分别对移植物进行编织并露出线头,形成编织好的移植物,移植物沿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折叠端、编织端;第一穿接步骤:将第二缝线穿过第二缝线孔与移植物折叠端,完成孔板结构与移植物之间的连接。定距步骤:将孔板结构牵拉过股骨隧道,确定相对位置并四方结固定第二缝线;第二穿接步骤:将第一缝线的线头对称穿过两侧的第一缝线孔,采用四方结打结固定,剪除过长的线头,余下的线头缠绕在缝线防转槽中,完成纽扣板与移植物之间的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纽扣板中间有对称的两孔,用于编织缝线的打结;凸起的部位使钛板更加紧密地贴合骨髓道,保证纽扣板在骨面上的稳定性;2、纽扣板的环形部沿径向的两边对称有一个槽,用于缝线的固定,同时防止纽扣板和移植物的旋转;3、通过纽扣板的设置,提高韧带重建手术中移植物在胫骨端的固定强度和旋转稳定性,降低移植物对骨组织的应力,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手术疗效。4、本专利技术能够将孔板结构与纽扣板进行预装配,且两者之间的长度无需预先设定,有效提高手术的便利性,降低手术难度和手术时间。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纽扣板顶部视向下立体图;图2为纽扣板底部视向下立体图;图3为纽扣板正视图;图4为孔板结构俯视图;图5为交叉韧带重建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纽扣板,包含凸起部110与环板部120,凸起部110与环板部120一体成型或紧固连接;环板部120沿厚度延伸方向的两个端面分别形成第一端面111、第二端面112;所述凸起部110相对第一端面111发生凸起,凸起部110在凸起方向上形成有外弧面121、内弧面122;第一端面111、第二端面112分别连接至外弧面121、内弧面122;纽扣板100上设置有第一缝线孔130;第一缝线孔130开设在凸起部110上;或者,第一缝线孔130同时开设在凸起部110与环板部120上;所述第一缝线孔130的轴向方向垂直于第一端面111、指向凸起部110几何中心或者无序设置。优选例中,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缝线孔130,且第一缝线孔130的轴向方向垂直与第一端面111。第一缝线孔130能够用于缝线打结;另外,通过凸起部110的设置,使得纽扣板100能够更加紧密地贴合骨隧道,保证纽扣板100在骨面上的稳定。实施例中,所述环板部120上设置有缝线防转槽140;缝线防转槽140与第一缝线孔130在数量上一一对应或存在不同;第一端面111、第二端面112分别平滑过渡连接至外弧面121、内弧面122。所述缝线防转槽140用于缝线的固定,防止缝线的旋转。所述缝线防转槽140在长度延伸方向上依次形成切入部141与套线部145;切入部141贯穿到达环形板的径向外侧面并在所述径向外侧面上形成切入口142。所述切入部14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切入口142处对应环形板的直径延伸方向一致或存在夹角;所述套线部145的长度延伸轨迹与环形板的径向外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纽扣板,其特征在于,包含凸起部(110)与环板部(120),凸起部(110)与环板部(120)一体成型或紧固连接;环板部(120)沿厚度延伸方向的两个端面分别形成第一端面(111)、第二端面(112);所述凸起部(110)相对第一端面(111)发生凸起,凸起部(110)在凸起方向上形成有外弧面(121)、内弧面(122);第一端面(111)、第二端面(112)分别连接至外弧面(121)、内弧面(122);纽扣板(100)上设置有第一缝线孔(130);第一缝线孔(130)开设在凸起部(110)上;或者,第一缝线孔(130)同时开设在凸起部(110)与环板部(120)上;所述第一缝线孔(130)的轴向方向垂直于第一端面(111)、指向凸起部(110)几何中心或者无序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纽扣板,其特征在于,包含凸起部(110)与环板部(120),凸起部(110)与环板部(120)一体成型或紧固连接;环板部(120)沿厚度延伸方向的两个端面分别形成第一端面(111)、第二端面(112);所述凸起部(110)相对第一端面(111)发生凸起,凸起部(110)在凸起方向上形成有外弧面(121)、内弧面(122);第一端面(111)、第二端面(112)分别连接至外弧面(121)、内弧面(122);纽扣板(100)上设置有第一缝线孔(130);第一缝线孔(130)开设在凸起部(110)上;或者,第一缝线孔(130)同时开设在凸起部(110)与环板部(120)上;所述第一缝线孔(130)的轴向方向垂直于第一端面(111)、指向凸起部(110)几何中心或者无序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板部(120)上设置有缝线防转槽(140);缝线防转槽(140)与第一缝线孔(130)在数量上一一对应或存在不同;第一端面(111)、第二端面(112)分别平滑过渡连接至外弧面(121)、内弧面(1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线防转槽(140)在长度延伸方向上依次形成切入部(141)与套线部(145);切入部(141)贯穿到达环形板的径向外侧面并在所述径向外侧面上形成切入口(14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纽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入部(14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切入口(142)处对应环形板的直径延伸方向一致或存在夹角;所述套线部(145)的长度延伸轨迹与环形板的径向外侧面的长度延伸轨迹同心设置;切入部(141)的槽壁面与套线部(145)的槽壁面之间平滑过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110)为半球形或球冠形;多个第一缝线孔(130)沿周向方向均布布置在凸起部(110)上,第一缝线孔(130)的孔壁面与以下端面之间平滑过渡:外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忠贾蓓茜赖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