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跨度预应力空间网壳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滚动摩擦节点弦 支穹顶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背景弦支穹顶结构的预应力施工方法有(l)张拉环向索法;(2)张拉经向索(杆) 法;(3)顶升立杆法。由于经向索(杆)和立杆数量多且几何位置相对独立, 故后两种方法施工非常繁琐。而环向索是全部或部分连续贯通,所以方法1最 简捷高效,是目前多数弦支穹顶结构工程预应力施工的首选方法。然而,这种 施工张拉方法也存在十分突出的缺点,张拉过程中环向索与立杆连接节点之间 会产生相对滑动。当主动张拉力到达环向索的预应力施工控制值时,该道索预 应力施工完成,此时经向索(杆)的拉力和立杆的压力也同步被动产生。然而, 按照环向索与立杆连接节点构造的常规做法,无论在施工阶段还是使用阶段, 连续环向索与各节点之间始终保持着滑动摩擦关系,随着环向索预应力的不断 增大,夹角在60° 178°之间的相邻索段所产生的合力将增大,从而使环向索与 节点之间的摩擦力也随之增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环向索经过每个节点均会产 生较大的预应力损失。同时,环向索表面因此而损伤。尽管有些工程在环向索 与节点侧壁之间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滚动摩擦节点弦支穹顶结构,由单层网壳和通过节点组成的索杆结构连接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节点为滚动摩擦节点,包括立杆(3),1~2根经向杆(2),水平放置的U形钢板(4)和中空凹形圆环(10);U形钢板(4)的上面开有螺孔(6),U形钢板(4)的下面为不通孔,U形钢板(4)的上表面焊接立杆底座(7),立杆底座(7)上焊接立杆(3),U形钢板(4)的弧形表面焊接1~2个耳板(8),每耳板(8)与各自的经向杆(2)转动连接,中空凹形圆环(10)安装在U形钢板(4)内,圆柱轴(11)从U形钢板(4)上面经中空凹形圆环(10)直插到U形钢板(4)下面的不通孔,圆柱轴(11)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新,董石麟,张国发,楼道安,吴建挺,齐宇,周观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浙江展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