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弦支穹顶空间结构的多向误差可调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34832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3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弦支穹顶空间结构的多向误差可调节点,包括支架、调节件和竖直限位螺栓等装置和配件。调节件通过竖直限位螺栓固定在支架上从而形成节点整体,误差调节通过调节件实现。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可与相连的网壳杆件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和杆件轴线方向进行空间三维多向调整,进而能够调节杆件长度和节点空间几何位置的适用于弦支穹顶空间结构的多向误差可调节点。多向误差可调节点降低了施工误差和结构缺陷,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稳定承载力,确保结构的安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领域,涉及ー种适用于弦支穹顶空间结构调节杆件长度和节点位置的装置、配件及其安装调节方法。
技术介绍
弦支穹顶结构是大跨度、大空间结构中广泛采用的ー种新型预应カ空间结构体系,由于其具有新颖的结构形式、优雅的结构造型、多祥的空间形体、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强大的跨越能力,近些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体育馆、展览馆、影剧院、会堂、候车厅等公共建筑,如天津保税区商务中心大堂屋盖、常州体育馆、2008年北京奥运会羽毛球馆、济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等,目前已成为21世纪最具现代感和发展潜力的緑色承重结构体糸ん一。从结构組成上而言,弦支穹顶空间结构由上部钢网格结构和下部索杆体系构成。 上部钢网格结构为由众多杆件或构件按照一定规律布置并通过节点连接而成的空间网格体系,一般为单层曲面型网壳;下部索杆体系由拉索体系和多环竖向撑杆组成,其中各环撑杆的上端需要与上部单层网壳对应的各环节点相连接,以对上部网壳结构提供有效的支撑作用,増加整体结构的刚度。由此可见,上部钢网格结构的节点不仅需要起到连接汇交众多网壳杆件和竖向撑杆的作用,还要能够传递杆件在外荷载和下部拉索张力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内力,例如网壳杆件中的轴力、弯矩和竖向撑杆的支撑压カ等。此外,管道设备、吊顶和屋面等外荷载亦常以集中力的形式作用在上部网格节点上。因此,上部钢网格结构的节点是弦支穹顶空间结构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证各杆件有效协同工作和结构整体受カ性能的关键。目前,弦支穹顶上部钢网格结构的节点一般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 7-2010中推荐的ー些空间网格节点形式,如焊接空心球节点、螺栓球节点、 嵌入式毂节点、铸钢节点、销轴式节点、組合结构节点、预应カ索节点和支座节点。其中,焊接空心球节点为由两个半球焊接而成的空心球,可根据受カ大小分別采用不加肋空心球和加肋空心球,主要用于单层网壳结构中的刚接节点;螺栓球节点则由钢球、高強度螺栓、套筒、紧固螺钉、锥头或封板等零件組成,主要用于网壳结构中的铰接节点。这两种节点形式在弦支穹顶空间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弦支穹顶空间结构中常用的节点存在以下问题在结构的安装施工过程中,一旦构件与节点连接完成后,则杆件的安装长度和节点的位置即已完全确定,不能再进行任何的误差调节。然而,由于弦支穹顶上部钢网格结构的节点由多根杆件汇集而成,而在钢网格结构实际安装过程中,每根杆件的下料长度与实际安装长度相比不可避免地存在初始缺陷,所有杆件的制造缺陷将会累积汇集到节点,加之施工人员存在的安装误差和安装期间温度反复变化引起的杆件变形,使得弦支穹顶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累积安装误差。在这种情况下,现场或者通过临时改变部分杆件下料长度以重新加工制作,或者利用人工或机械强迫部分杆件和节点就位,此时会导致结构具有一定的初始装配内力和非预期位移,同时也难以保证结构的初始形态和设计要求相一致。尤其在下部拉索预应カ张拉完成后,会使结构的位移态和应力态误差进ー步加大,对结构在后续使用阶段的安全性能将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弦支穹顶节点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弦支穹顶空间结构的多向误差可调节点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与相连的网壳杆件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和杆件轴线方向进行空间三维多向调整,进而能够调节节点空间几何位置的适用于弦支穹顶空间结构的多向误差可调节点。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弦支穹顶空间结构的多向误差可调节点,包括支架和安装在支架上的调节件,支架包括底板、立柱、盖板、垫板和螺帽,底板下侧中心设置有用于连接竖向撑杆的装置,底板上侧中心与所述立柱连接,盖板和垫板依次穿在立柱上,所述螺帽通过螺纹与立柱的上端连接,多个调节件以立柱为中心排列,并通过竖直限位螺栓安装在底板和盖板之间;调节件包括水平可调件和安装在水平可调件上的竖直可调件,水平可调件为侧面开有矩形通孔的柱体,竖直可调件通过水平限位螺栓安装在水平可调件的矩形通孔中,竖直可调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网格杆件的安装孔。本专利技术中,用于连接竖向撑杆的装置为在底板下侧面中心设置的半球凹槽和位于所述半球凹槽外侧的环形挡板。本专利技术中,底板周向边缘设置有均勻排列的多个第一螺孔,所述盖板周向边缘设置有与第一螺孔对应的多个第二螺孔,所述水平可调件上下底面中心上设置有第三螺孔, 上侧的竖直限位螺栓穿过第一螺孔、第三螺孔,下侧的竖直限位螺栓穿过第二螺孔、第三螺孔,将调节件安装在支架上。本专利技术中,水平可调件矩形通孔两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相对应的第四螺孔,所述竖直可调件为横置的柱体,所述安装孔设置在竖直可调件侧面,竖直可调件的两个底面中心均设置有第五螺孔;竖直可调件置入水平可调件的矩形通孔中,所述水平限位螺栓穿过第四螺孔和第五螺孔,将竖直可调件安装在水平可调件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弦支穹顶结构是ー种误差敏感性结构,施工误差可以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杆件下料误差和节点安装偏差可以使结构的稳定承载力降低几倍,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针对上述弦支穹顶结构节点中经常出现的杆件下料误差和节点安装偏差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可调节点在所有杆件和节点调整就位以后,可依据设计需求使节点采取铰接或刚接方式固定和约束所有相连的杆件,从而使结构安装期间可在一定范围内灵活地进行杆件长度和节点方位调节,确保在无强迫位移和装配内力的有利条件下消除结构的安装误差。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水平可调件、竖直可调件和端头带螺栓的连接杆件,使与节点相连的各根杆件可以在水平向、竖直向和杆件轴线方向实现空间多向可调,从而能够在弦支穹顶安装施工过程中,灵活调节杆件长度和节点位置,消除安装施工过程中杆件长度误差和节点位置偏差的不利影响,提高结构的安装精度;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误差可调节点可根据实际安装误差动态调整杆件长度,无需通过人工或机械强迫节点和杆件安装就位,消除了安装偏差下強迫就位的装配应力,保证了施工期结构的良好力学性能;本专利技术采用高强螺栓连接主零件、水平可调件和竖直可调件,可在施工安装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初拧或放松节点转动约束,便于多根杆件缺陷和多个节点偏差的往复调整,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本专利技术通过水平、竖直的空间多向可调机制,可模拟弦支穹顶曲面轮廓不同曲率位置的节点-杆件空间几何相对位置,从而能够尽可能减少弦支穹顶结构的节点加工形式,较大程度地减轻了エ厂预制加工的工作量。本专利技术保证了实际工程结构与设计模型一致性,确保了结构受力分析的正确性, 此外,对于缺陷很敏感的弦支穹顶结构,降低施工误差和结构缺陷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稳定承载力,确保结构的安全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多向误差可调节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X、Y、Z分別表示水平向、竖直向和杆件轴线方向可调。图2为支架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支架1空间拆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底板14和立柱15连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可调件2和竖直限位螺栓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可调件2和竖直限位螺栓3空间拆分的空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网格杆件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竖向撑杆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支架1的俯视图。图10为图9的A-A剖面图。图11为水平可调件21的俯视图。图12为图11中的B-B和C-C剖面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多向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臻冯玉龙王永泉孟少平吴京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