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3291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进的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构造,包含至少一触控感应层,在所述触控感应层上具有复数感应串行,所述感应串行由复数感应单元串行成排而组成,并于个别的所述感应串行的一端部设一搭接点,在所述触控感应串行上具一导电线,其电性搭接于所述搭接点以及复数所述感应单元,所述导电线为一奈米级细线;藉由所述导电线的设置可大幅降低所述触控感应串行的面电阻值,使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可在兼顾透光率的基础下,提高触控信号感应的敏感度,以及提升触控信号传导效率,以利于大尺寸面积触控板的设计与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的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构造
本技术涉及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更具体地说,是有关一种可提升触控信号感应的敏感度与触控信号传输效率的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透明触控板构造是由透明触控感应器与透明基板等构件共同组成,触控感应器,例如是电容式触控感应器,其具有多数触控感应电极被布设在触控板的可瞻区域内,且各个触控感应电极均被电性连接至设在边缘遮蔽区内的电接点或导线,据此,该等触控感应电极上所感测到的触摸信号可传送到一讯号处理电路进行运算;如所知者,配置在显示屏前作为输入装置使用的触控板,必须具极佳的透光率才不会影响屏幕影像的可瞻性,所以目前的触控感应器大都是采用透明的氧化铟锡(ITO)薄膜制作而成,在透明ITO薄膜上刻划出多数的触控感应电极及其信号导路;然而,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功能精密化的趋势,触控感应器上的触控感应电极和信号导路的尺寸规格也都越来越细小化,而细小化的ITO感应电极和信号导路将会产生高阻抗值现象,造成传输信号的衰减,不利于信号的传输,导致在大尺寸触控板的设计及制程开发上,面临到难以克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透明的第一感应层,所述第一感应层上具有复数第一感应串行,所述第一感应串行由复数第一感应单元顺沿第一方向的串行成排而组成,个别的所述第一感应串行的一端部设一第一搭接点,且在所述第一感应串行上具有一第一导电线顺沿第一方向设置,并电性搭接于所述第一搭接点以及复数所述第一感应单元,所述第一导电线为一奈米级细线;一透明的第二感应层,所述第二感应串行由复数第二感应单元顺沿第二方向的串行成排而组成,个别的所述第二感应串行的一端部设一第二搭接点,且在所述第二感应串行上具有一第二导电线顺沿第二方向设置,并电性搭接于所述第二搭接点以及复数所述第二感应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透明的第一感应层,所述第一感应层上具有复数第一感应串行,所述第一感应串行由复数第一感应单元顺沿第一方向的串行成排而组成,个别的所述第一感应串行的一端部设一第一搭接点,且在所述第一感应串行上具有一第一导电线顺沿第一方向设置,并电性搭接于所述第一搭接点以及复数所述第一感应单元,所述第一导电线为一奈米级细线;一透明的第二感应层,所述第二感应串行由复数第二感应单元顺沿第二方向的串行成排而组成,个别的所述第二感应串行的一端部设一第二搭接点,且在所述第二感应串行上具有一第二导电线顺沿第二方向设置,并电性搭接于所述第二搭接点以及复数所述第二感应单元,所述第二导电线为一奈米级细线;一透明绝缘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感应层与所述第二感应层中间,据此将前述二感应层彼此绝缘分隔设置;以及复数所述第一感应串行与复数所述第二感应串行彼此呈交错设置,使复数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与复数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呈互补对应设置,组成一连续格状的感应单元矩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层与所述第二感应层为具透光性的导电性薄层,其材料选自于金属氧化物薄膜或石墨烯薄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志强林孟癸林青峰陈秋雯
申请(专利权)人:洋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