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线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3082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穿线密封装置,涉及航空发动机试验领域,包括:盖板(1)、穿线管(2)、堵盖(6)以及测试引线。该穿线密封装置,采用新型结构,电偶接插件(71)及管接头(9)不需要从穿线管(2)以及堵盖(6)的小孔径通孔内引出,而是从叶栅盖板(1)的通孔中引出,而盖板(1)的第一通孔可设计成大径孔,可实现多数量测试引线可以同时快速穿出,节省时间与人力;拆卸时,穿线管(2)、密封填料(5)、堵盖(6)、电偶(7)、测压管(8)、管接头(9)作为整体可以从盖板(1)中拆除,拆装更容易,同时密封填料(5)不被破坏,利于保护测试元件,二次试验时,整体安装后便可开展试验,缩短试验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线密封装置
本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试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穿线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在发动机地面涡轮叶片冷却效果试验中,一般采用热电偶及测压管测量叶片特征参数。试验时,叶片放置在试验叶栅内,热电偶和测压管要从叶栅盖板中引出。因叶栅内部为高温、高压工作环境,需要对穿线口密封处理,如密封不严,高温、高压燃气很容易从出口逸出,并将电偶吹折,造成试验中断,影响试验进度。穿线管因结构简单在该类试验时广泛使用。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穿线密封装置中,穿线管2一端采用外螺纹,另一端与盖板1采用焊接连接在一起。盖板1与穿线管2均有穿线孔,电偶7和测压管8从穿线孔中穿出,用密封填料5填充在穿线孔中,钢垫3压实,然后再用螺母4与穿线管2螺接并紧固,最后测压管8与管接头9银焊连接。螺母4与钢垫3一侧开豁口,其优点是方便测试引线从中引出。这种密封结构能够满足高温、高压环境下密封的目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的缺点:a、现有结构限于密封材料的强度及避免其容易脱落,穿线孔内径通常不能设计过大,电偶接插件71通常尺寸比较大,且数量较多,难以穿出,一次穿出电偶数量少,通常需2~3人协作,效率较低,一般完成全部电偶穿出时间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线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1),所述盖板(1)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能够使接插件(71)和管接头(9)穿出,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端部设置有键槽(11);穿线管(2),所述穿线管(2)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分为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且所述第一孔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径,所述第一孔段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键槽(11)向适配的花键(21),所述穿线管(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通过六角螺母(4)与所述盖板(1)连接;堵盖(6),开设有第三通孔;测试引线,所述测试引线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之后,在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第二孔段中填充密封填料(5),并将所述堵盖(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线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1),所述盖板(1)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能够使接插件(71)和管接头(9)穿出,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端部设置有键槽(11);穿线管(2),所述穿线管(2)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分为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且所述第一孔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径,所述第一孔段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键槽(11)向适配的花键(21),所述穿线管(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通过六角螺母(4)与所述盖板(1)连接;堵盖(6),开设有第三通孔;测试引线,所述测试引线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之后,在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第二孔段中填充密封填料(5),并将所述堵盖(6)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孔段的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线密封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跃吕颂张联合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