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隧道遭受正断层逆冲式断层作用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3073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隧道遭受正断层逆冲式断层作用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包括箱体、滑轨机构,所述箱体包括反力框架、试验箱、弹簧,所述箱体包括反力框架、试验箱、弹簧、滑槽、支架;所述的试验箱中间断开分为上盘和下盘两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滑槽下落周期性的撞击试验箱,并通过控制小球开始下落时的高度、释放小球时间间隔,来模拟地震区水平、竖直地震动耦合作用下隧道围岩地震动力响应试验,再现极震区隧道围岩地震波动力作用响应过程和响应方式;试验箱的上下盘设置,模拟了发震时地层错动对隧道围岩的影响,为工程结构设计、地质灾害预测等提供准确可靠的建议,对工程建设进行抗震设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隧道遭受正断层逆冲式断层作用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
本技术属于岩土工程
,尤其是一种模拟震中隧道遭受地震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比也最严重的地区称为极震区,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即纵波首先到达,然后是横波引起的左右晃动,然后才是面波引起的大的晃动。隧道围岩即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对其稳定性能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土)体。隧道周围的地层可以是软硬不一的岩石,也可以是松散的土,把土视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隧道遭受正断层逆冲式断层作用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滑轨机构,所述箱体包括反力框架、试验箱、弹簧;所述反力框架的上部、底部、左侧及右侧设有钢板,所述试验箱置于反力框架内,所述试验箱上部、左侧壁及右侧壁通过弹簧与反力框架的上部、左侧及右侧钢板对应连接;所述的试验箱中间断开分为上盘和下盘两部分;所述试验箱与反力框架底部钢板之间设置有弹簧及可沿左右侧方向水平自由滑动的钢球,所述试验箱底部外侧和反力框架底部钢板内侧沿左右侧方向设置有对应的用于容纳钢球的滑轨,所述滑轨与弹簧间隔设置;所述反力框架右侧钢板上设有碰撞矩形开口;所述滑轨机构包括水平滑轨机构和竖直滑轨机构,所述的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隧道遭受正断层逆冲式断层作用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滑轨机构,所述箱体包括反力框架、试验箱、弹簧;所述反力框架的上部、底部、左侧及右侧设有钢板,所述试验箱置于反力框架内,所述试验箱上部、左侧壁及右侧壁通过弹簧与反力框架的上部、左侧及右侧钢板对应连接;所述的试验箱中间断开分为上盘和下盘两部分;所述试验箱与反力框架底部钢板之间设置有弹簧及可沿左右侧方向水平自由滑动的钢球,所述试验箱底部外侧和反力框架底部钢板内侧沿左右侧方向设置有对应的用于容纳钢球的滑轨,所述滑轨与弹簧间隔设置;所述反力框架右侧钢板上设有碰撞矩形开口;所述滑轨机构包括水平滑轨机构和竖直滑轨机构,所述的水平滑轨机构包括滑槽、支架,所述滑槽分为竖直加速段、弧形加速段、水平直线段和水平弧形撞击段,所述水平弧形撞击段的弧形拐点穿过碰撞矩形开口固连于试验箱右侧壁的形心处;所述滑槽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用以固定滑槽的支架;所述的竖直滑轨机构包括滑槽、支架,所述滑槽分为竖直加速段、弧形加速段、水平直线段和弧形撞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洪福谭成轩刘彬邓国仕王德伟符文熹叶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四川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