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叠合式综合管廊试验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0332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2:53
一种装配叠合式综合管廊试验模型,属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预制叠合侧板、竖向装配钢筋、腋角斜向钢筋以及现浇混凝土,所述预制叠合侧板包括预制混凝土层、环形箍筋以及纵筋;设置四块预制叠合侧板,相邻两块预制叠合侧板的环形箍筋在拐角处通过竖向装配钢筋连接,相邻两块预制叠合侧板的纵筋在拐角处通过腋角斜向钢筋连接,组成结构为长方体的管廊模型钢筋骨架;所述现浇混凝土设置在管廊模型钢筋骨架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更方便的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抗震试验研究,其制作工艺简单,可还原原结构的装配叠合制作方式,试验可控性高,用模型代替原结构进行抗震试验研究,可反映综合管廊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结构真实变化规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叠合式综合管廊试验模型
本技术属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装配叠合式综合管廊试验模型。
技术介绍
装配叠合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相比传统直埋式管线它具有统一管理、方便维护、管线工作寿命长等优势;相比整体现浇式综合管廊它具有生产周期短、施工方便、节省资源等优势。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受地震作用较为显著,当遭遇地震灾害时,结构的安全性能和承载能力将会显著降低,生命线系统将会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传统的管廊抗震研究方法为拟静力试验,无法完整的模拟真实地震荷载作用。因此现有技术当中亟需要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叠合式综合管廊试验模型,可以更方便的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抗震试验研究,其制作工艺简单,可还原管廊结构的装配叠合制作方式,试验可控性高,用模型代替原结构进行抗震试验研究,可反映综合管廊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结构真实变化规律。一种装配叠合式综合管廊试验模型,其特征是:包括预制叠合侧板、竖向装配钢筋、腋角斜向钢筋以及现浇混凝土,所述预制叠合侧板包括预制混凝土层、环形箍筋以及纵筋,所述环形箍筋与纵筋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叠合式综合管廊试验模型,其特征是:包括预制叠合侧板(1)、竖向装配钢筋(7)、腋角斜向钢筋(8)以及现浇混凝土(9),所述预制叠合侧板(1)包括预制混凝土层(2)、环形箍筋(5)以及纵筋(6),所述环形箍筋(5)与纵筋(6)交叉布置,形成叠合板钢筋骨架,所述预制混凝土层(2)设置在叠合板钢筋骨架内部;预制叠合侧板(1)设置为四块,相邻两块预制叠合侧板(1)的环形箍筋(5)在拐角处通过竖向装配钢筋(7)连接,相邻两块预制叠合侧板(1)的纵筋(6)在拐角处通过腋角斜向钢筋(8)连接,组成结构为长方体的管廊模型钢筋骨架;所述现浇混凝土(9)设置在管廊模型钢筋骨架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叠合式综合管廊试验模型,其特征是:包括预制叠合侧板(1)、竖向装配钢筋(7)、腋角斜向钢筋(8)以及现浇混凝土(9),所述预制叠合侧板(1)包括预制混凝土层(2)、环形箍筋(5)以及纵筋(6),所述环形箍筋(5)与纵筋(6)交叉布置,形成叠合板钢筋骨架,所述预制混凝土层(2)设置在叠合板钢筋骨架内部;预制叠合侧板(1)设置为四块,相邻两块预制叠合侧板(1)的环形箍筋(5)在拐角处通过竖向装配钢筋(7)连接,相邻两块预制叠合侧板(1)的纵筋(6)在拐角处通过腋角斜向钢筋(8)连接,组成结构为长方体的管廊模型钢筋骨架;所述现浇混凝土(9)设置在管廊模型钢筋骨架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艳敏张滨麟胡挺益冯妍童王勃龚玉宝田锌如陈宇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