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装配式预应力地下空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41027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6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装配式预应力地下空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起始件、中间件和终止件,起始件与中间件固定连接,中间件与终止件固定连接,中间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一底板、第一连接件和第一卡槽,第一支撑件置于第一底板上,第一支撑件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其对应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卡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的一种智能装配式预应力地下空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通过合理设置起始件、中间件和终止件,配合BIM技术优化尺寸、纳米石墨烯改性环氧树脂增强耐久性、智能张拉系统和三维激光扫描仪监测,防水性好,智能化程度高,且施工过程科学规范,既缩短了施工周期,又便于管理维护,保障了结构质量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装配式预应力地下空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广泛,如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地下管廊等。传统的地下空间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施工周期长、现场湿作业多、对环境影响大等问题,而且结构的防水性能、耐久性以及智能化监测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在地下空间结构的装配过程中,各部件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密封性以及预应力的施加精度等方面也面临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装配式预应力地下空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通过合理设置起始件、中间件和终止件,采用特定连接方式、防水层与止水条等防水措施,以及内壁智能感应层,配合bim技术优化尺寸、纳米石墨烯改性环氧树脂增强耐久性、智能张拉系统和三维激光扫描仪监测,在装配上简单高效,连接稳固,防水性好,智能化程度高,耐久性佳,且施工过程科学规范,既缩短了施工周期,又便于管理维护,保障了结构质量和使用寿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装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装配式预应力地下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起始件、中间件和终止件,起始件与中间件固定连接,中间件与终止件固定连接,中间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一底板、第一连接件和第一卡槽,第一支撑件置于第一底板上,第一支撑件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其对应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卡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装配式预应力地下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起始件包括第二支撑件、第二底板、第二连接件,第二支撑件置于第二底板上,第二支撑件与中间件连接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装配式预应力地下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装配式预应力地下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起始件、中间件和终止件,起始件与中间件固定连接,中间件与终止件固定连接,中间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一底板、第一连接件和第一卡槽,第一支撑件置于第一底板上,第一支撑件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其对应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卡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装配式预应力地下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起始件包括第二支撑件、第二底板、第二连接件,第二支撑件置于第二底板上,第二支撑件与中间件连接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装配式预应力地下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防水层,防水层外固定连接有结构层,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智能感应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装配式预应力地下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顶板和两个第一侧板,第一顶板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板,第一顶板与第一侧板的连接处注有纳米石墨烯改性环氧树脂,第一侧板的底端置于第一底板的梯形槽内,第一侧板的底端形状与梯形槽形状相适配,第一连接件的一半与第一顶板、第一侧板浇筑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装配式预应力地下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顶板的两个端部均为台阶状,且第一侧板的顶部形状与第一顶板的端部形状相适配,第一顶板与第一侧板中部均开设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婧娓金玉杰钱永梅张文慧朱春凤徐丽娜周影徐帅董正义冯雪关明马忠巍张英涛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