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章丽霞专利>正文

一种锅炉余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93013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锅炉本体,所述锅炉本体的上表面通过第一管套与第一管道的进烟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出烟口与第二管道的进烟口相连通。该锅炉余热回收系统,通过设置沉淀室、过滤板和活性炭吸附池,可以使烟气排放至沉淀室,通过过滤板,方便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通过活性炭吸附池,方便对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该装置将热能回收与烟气过滤结合为一体,在对热能进行回收的过程中,能够满足对烟气中含有的灰尘和有害物质进行过滤和吸附,相较于传统热能回收装置更加节能环保,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们的健康,整个装置使用方便,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炉余热回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回收
,具体为一种锅炉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锅炉余热回收就是将浪费的热能回收利用,是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和保护环境最直接最经济的手段之一,锅炉余热回收可将烟气热量回收,回收的热量根据需要加热水用作锅炉补水和生活用水,节省燃料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废气排放,节能环保一举两得。目前市场上使用的锅炉余热回收装置普遍将烟气热量回收之后将烟气直接排向空气中,形成空气污染,同时烟气中的有害气体会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锅炉余热回收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锅炉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锅炉本体,所述锅炉本体的上表面通过第一管套与第一管道的进烟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出烟口与第二管道的进烟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出烟口通过第三管套与第三管道的进烟口通相连通,所述第三管道的出烟口穿过水箱并延伸至沉淀室内,所述水箱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顶端与盖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沉淀室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凹槽,且沉淀室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炉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锅炉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本体(1)的上表面通过第一管套(4)与第一管道(5)的进烟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管道(5)的出烟口与第二管道(6)的进烟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管道(6)的出烟口通过第三管套(8)与第三管道(22)的进烟口通相连通,所述第三管道(22)的出烟口穿过水箱(23)并延伸至沉淀室(13)内,所述水箱(23)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9),所述螺纹孔(9)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11),所述螺纹柱(11)的顶端与盖板(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沉淀室(13)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凹槽(28),且沉淀室(13)的上表面与水箱(2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锅炉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本体(1)的上表面通过第一管套(4)与第一管道(5)的进烟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管道(5)的出烟口与第二管道(6)的进烟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管道(6)的出烟口通过第三管套(8)与第三管道(22)的进烟口通相连通,所述第三管道(22)的出烟口穿过水箱(23)并延伸至沉淀室(13)内,所述水箱(23)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9),所述螺纹孔(9)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11),所述螺纹柱(11)的顶端与盖板(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沉淀室(13)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凹槽(28),且沉淀室(13)的上表面与水箱(2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凹槽(28)内壁的右侧面与滑轨(27)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滑轨(27)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4),且两个滑块(14)相对的一面分别与过滤板(21)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沉淀室(13)内壁的下表面与电机(1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扇叶(16),所述沉淀室(13)内壁的下表面与活性炭吸附池(2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丽霞
申请(专利权)人:章丽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