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正强专利>正文

一种保温管壳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2976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温管壳及其安装方法,其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底层保温结构、中层保温结构、外层保温结构,每层保温结构的内外表面设置有加强基材结构以固定保温层,每层保温结构的两端设置有凹凸模块,使得两个保温管壳可以严密的相互扣合,保温效果优良。底层保温结构的两端与高温管道之间设置有滑动装置以及滚动体,可以支撑整个保温管壳在保温管道上滑动,且能够提前预制,现场施工装卸快捷、安全,能够降低现场施工的劳动强度、施工的风险和维护成本。保温管壳的底层保温结构、高温管道与滑动装置之间设置有薄空气层,使得节能效果大大提高、保温层过厚的问题得到解决,还能合理降低保温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温管壳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绝热工程领域,是一种绝热复合结构,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保温管壳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的中、高温管线(300℃~800℃)的保温工程中,主要采用的保温材料为高温岩棉、硅酸铝或硅酸镁等,使用时现场裁剪、裹覆保温材料,再用铁皮或彩钢板材包覆而成。这些保温材料松散、不成形,使得现场工作时具有工作强度大、风险大的缺点。因此,在保障保温管壳保温效果的前提下,如何保持管壳规格规范、安全耐用和外观美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工程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管壳及其安装方法,以解决中、高温管线散热量大、绝热工程现场施工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大、维护成本高、保温效果不理想等工程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保温管壳,主要由底层保温结构、中层保温结构、外层保温结构和加强基材结构组成,所述保温管壳的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底层保温结构、中层保温结构、外层保温结构,所述底层保温结构、中层保温结构和外层保温结构内外表面分别设置有加强基材结构,以固定各个保温层结构;其中,所述底层保温结构、中层保温结构和外层保温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管壳,主要由底层保温结构(1)、中层保温结构(2)、外层保温结构(3)和加强基材结构(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管壳的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底层保温结构(1)、中层保温结构(2)、外层保温结构(3),所述底层保温结构(1)、中层保温结构(2)和外层保温结构(3)内外表面分别设置有加强基材结构(4),以固定各个保温层结构;其中,所述底层保温结构(1)、中层保温结构(2)和外层保温结构(3)的一端为凸出的阶梯式结构,另一端为凹进的阶梯式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管壳,主要由底层保温结构(1)、中层保温结构(2)、外层保温结构(3)和加强基材结构(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管壳的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底层保温结构(1)、中层保温结构(2)、外层保温结构(3),所述底层保温结构(1)、中层保温结构(2)和外层保温结构(3)内外表面分别设置有加强基材结构(4),以固定各个保温层结构;其中,所述底层保温结构(1)、中层保温结构(2)和外层保温结构(3)的一端为凸出的阶梯式结构,另一端为凹进的阶梯式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保温结构(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底层凸模块(101)、底层凹模块(102);所述中层保温结构(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中层凸模块(201)、中层凹模块(202);所述外层保温结构(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外层凸模块(301)、外层凹模块(3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保温结构(1)的密度为80-180kg/m3、所述底层凸模块(101)、底层凹模块(102)的密度为150-350kg/m3;所述中层保温结构(2)的密度为50-130kg/m3、所述中层凸模块(201)、中层凹模块(202)的密度为130-350kg/m3;所述外层保温结构(3)的密度为30-90kg/m3、所述外层凸模块(301)、外层凹模块(302)的密度为100-250kg/m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保温结构(1)的构成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保温性能,包括所有使用温度超过600℃的保温材料:密度为100-200kg/m3的硅酸铝纤维棉、硅酸镁纤维棉、气凝胶、硅酸钙或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正强
申请(专利权)人:徐正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