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冻冷藏库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的蓄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2937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冻冷藏库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的蓄冷装置,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制冰罐,并且外框内壁的背面且位于两个制冰罐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冷却器,所述冷却器底部的两侧均通过底管分别与两个制冰罐连通,所述冷却器顶部的两侧均通过顶管分别与两个制冰罐连通,并且顶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外框的顶部贯穿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底端连通有横管,并且横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制冰罐的顶部连通,并且横管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便于对蓄冷设备进行调节的目的,便于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进行使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保证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冻冷藏库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的蓄冷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蓄冷装置,具体为一种冷冻冷藏库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的蓄冷装置。
技术介绍
冷库制冷系统一般采用氨制冷工艺,其制冷工艺流程为经压缩机压缩后产生的高温高压氨气,由冷凝器(冷凝散热)液化后送至氨储液器,经中间冷却器后节流供至低压循环桶,再用氨泵经调节站输送至各库间内蒸发器(蒸发吸热)。该制冷技术采用的制冷剂为氨(R717),氨易燃、易爆、有毒,且该冷库制冷系统工艺过程复杂,运行压力高,不易控制,操作麻烦。该系统绝大部分设备及管道为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传统的安装方法,需要将压缩机组、冷凝器、高压储氨罐、蒸发器、低压循环桶,气液分离器、紧急泄氨器、集油器、制冷调节站、仪表等通过管道连接安装在一起,施工安装工艺需严格执行相关的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安装标准和规范。对氨制冷系统的日常操控及维护,制冷工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日常维护或一旦泄漏时,对处理人员有很高要求。由于氨属于危化品,尤其当冷库制冷系统液氨量超过10吨时即为重大危险源,国家有非常多针对氨制冷装置或系统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规程。且氨制冷系统绝大部分设备设施为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国家及所属地区安监局、消防局、质监局等多个部门对氨制冷系统的使用及运行有严格的要求和监控。现有的制冷设备往往需要夜晚制冰蓄冷,便于提供白天制冷所需,现有的蓄冷装置,往往无法调节,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冻冷藏库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的蓄冷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冻冷藏库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的蓄冷装置,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制冰罐,并且外框内壁的背面且位于两个制冰罐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冷却器,所述冷却器底部的两侧均通过底管分别与两个制冰罐连通,所述冷却器顶部的两侧均通过顶管分别与两个制冰罐连通,并且顶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外框的顶部贯穿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底端连通有横管,并且横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制冰罐的顶部连通,并且横管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电磁阀,两个所述制冰罐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导热片,并且导热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并且底座的底部与外框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一端贯穿外框且延伸至外框的外部。优选的,所述外框的表面铰接有箱门。优选的,所述外框表面的右侧设置有显示器。优选的,所述外框表面的底部设置有控制器。优选的,所述外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热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置通过外框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制冰罐,并且外框内壁的背面且位于两个制冰罐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冷却器,冷却器底部的两侧均通过底管分别与两个制冰罐连通,冷却器顶部的两侧均通过顶管分别与两个制冰罐连通,并且顶管上设置控制阀,外框的顶部贯穿进水管,进水管的底端连通横管,并且横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制冰罐的顶部连通,并且横管表面的两侧均设置电磁阀,两个制冰罐的表面均固定连接导热片,并且导热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的底部固定连接底座,并且底座的底部与外框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板式换热器的一侧固定连接导热管,导热管的一端贯穿外框且延伸至外框的外部,达到了便于对蓄冷设备进行调节的目的,便于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进行使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保证了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外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框;2、制冰罐;3、冷却器;4、底管;5、顶管;6、控制阀;7、进水管;8、横管;9、电磁阀;10、导热片;11、板式换热器;12、底座;13、导热管;14、箱门;15、显示器;16、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冷冻冷藏库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的蓄冷装置,包括外框1,所述外框1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制冰罐2,并且外框1内壁的背面且位于两个制冰罐2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冷却器3,所述冷却器3底部的两侧均通过底管4分别与两个制冰罐2连通,所述冷却器3顶部的两侧均通过顶管5分别与两个制冰罐2连通,并且顶管5上设置有控制阀6,所述外框1的顶部贯穿有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的底端连通有横管8,并且横管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制冰罐2的顶部连通,并且横管8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电磁阀9,两个所述制冰罐2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导热片10,并且导热片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板式换热器11,所述板式换热器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12,并且底座12的底部与外框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热管13,所述导热管13的一端贯穿外框1且延伸至外框1的外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框1的表面铰接有箱门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框1表面的右侧设置有显示器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框1表面的底部设置有控制器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框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热板。工作原理:通过外框1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制冰罐2,并且外框1内壁的背面且位于两个制冰罐2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冷却器3,冷却器3底部的两侧均通过底管4分别与两个制冰罐2连通,冷却器3顶部的两侧均通过顶管5分别与两个制冰罐2连通,并且顶管5上设置控制阀6,外框1的顶部贯穿进水管7,进水管7的底端连通横管8,并且横管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制冰罐2的顶部连通,并且横管8表面的两侧均设置电磁阀9,两个制冰罐2的表面均固定连接导热片10,并且导热片10的一侧固定连接板式换热器11,板式换热器11的底部固定连接底座12,并且底座12的底部与外框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板式换热器11的一侧固定连接导热管13,导热管13的一端贯穿外框1且延伸至外框1的外部,达到了便于对蓄冷设备进行调节的目的,便于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进行使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保证了装置的实用性。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冻冷藏库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的蓄冷装置,包括外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制冰罐(2),并且外框(1)内壁的背面且位于两个制冰罐(2)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冷却器(3),所述冷却器(3)底部的两侧均通过底管(4)分别与两个制冰罐(2)连通,所述冷却器(3)顶部的两侧均通过顶管(5)分别与两个制冰罐(2)连通,并且顶管(5)上设置有控制阀(6),所述外框(1)的顶部贯穿有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的底端连通有横管(8),并且横管(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制冰罐(2)的顶部连通,并且横管(8)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电磁阀(9),两个所述制冰罐(2)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导热片(10),并且导热片(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板式换热器(11),所述板式换热器(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12),并且底座(12)的底部与外框(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热管(13),所述导热管(13)的一端贯穿外框(1)且延伸至外框(1)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冻冷藏库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的蓄冷装置,包括外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制冰罐(2),并且外框(1)内壁的背面且位于两个制冰罐(2)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冷却器(3),所述冷却器(3)底部的两侧均通过底管(4)分别与两个制冰罐(2)连通,所述冷却器(3)顶部的两侧均通过顶管(5)分别与两个制冰罐(2)连通,并且顶管(5)上设置有控制阀(6),所述外框(1)的顶部贯穿有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的底端连通有横管(8),并且横管(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制冰罐(2)的顶部连通,并且横管(8)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电磁阀(9),两个所述制冰罐(2)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导热片(10),并且导热片(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板式换热器(11),所述板式换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冷高科北京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