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管廊的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280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管廊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a)土建基础的制作;b)PC柱的吊装及安装;c)PC主、次梁的安装;d)最后拆除PC主梁安装所用的临时支撑角钢和模板,对装配完成的混凝土PC管廊进行最终检查并移交。本发明专利技术与传统现场浇筑的混凝土管廊施工方法相比,可以极大的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够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并大大减少施工人员的高空作业,从而有效减低现场施工的风险,还能实现节约能耗和原材料的目的,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管廊的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管廊的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世界上最早提出工程项目中最大限度的工厂预制化、现场装配化是在一些发达国家,早期的这一项目模式主要用在民用建筑行业中,但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目前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工程公司已将这种模式成功运用到自动化及复杂程度更高的石油化工项目中来,比如管道工厂预制深度的加大,大型机组撬块式现场组装,大型钢结构构件化,预制装配式PC混凝土构件等等。目前,传统的现场浇筑混凝土管廊,其施工方法首先进行管廊基础的施工,待基础完成后才搭设脚手架分段进行上部结构的模板、钢筋、混凝土、预埋件等施工,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流程一步一步的进行,不仅施工周期长而且工艺复杂。而工厂预制化,现场装配化与传统施工最大的不同在于,现在建造工程可以在工厂生产车间里,成批成套地制造,只需把预制好的构件,运到工地按照图纸装配起来就可以了,不仅能最大限度的缩短工期,而且可以减少高空作业风险,降低成本,减少环境和噪音污染等。因此,如何基于工厂预制化及现场装配化的施工方式实现混凝土PC管廊的安装成为目前行业内研究的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极大的缩短施工周期,并保证施工质量的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管廊的安装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管廊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a)土建基础的制作,首先浇筑基础承台,所述基础承台用于支承并连接PC柱,在基础承台中部预埋有若干插筋,在基础承台上设置有柱底灌浆区,柱底灌浆区的边缘部与PC柱外表面留有一定间距,若干插筋布置在柱底灌浆区,在柱底灌浆区内设置有至少三个馒头,所述至少三个馒头均匀分布且分别位于与PC柱底部边缘对应处;b)PC柱的吊装及安装,在PC柱的上、下部分别预留有吊装孔,在PC柱的底部预设有与基础承台上的若干插筋对应的螺纹套筒,制作吊装梁和吊装棒,PC柱在吊装时,将吊装棒穿过PC柱的吊装孔,且吊装棒的两端部置于PC柱两侧外部,吊装棒的两端部通过吊绳与吊装梁的两端下部连接,吊装梁的两端上部通过吊绳与吊车连接;在PC柱吊装至基础承台上方时,将PC柱底部的螺纹套筒与基础承台上的若干插筋对正,缓慢下落直到插筋全部进入柱子内部套筒,继续下落直至柱底和馒头完全接触,然后用临时固定装置对PC柱进行临时固定,并对PC柱的垂直度进行检查,在PC柱的安放位置符合垂直度要求后,安装柱底灌浆模板,现场进行PC柱底部与基础承台的混凝土浇筑,完成PC柱在基础上的安装及固定;c)PC主、次梁的安装,首先开始最低标高层PC主、次梁的安装,其中,PC主梁的两端分别搭接在PC柱上对应的临时支撑角钢上,然后通过现浇混凝土将PC主梁与PC柱连接在一起,PC次梁的两端分别搭接并固定在PC柱上对应的混凝土牛腿上,在PC次梁找正完成后对梁底部和牛腿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将PC次梁与PC柱连接在一起;d)最后拆除PC主梁安装所用的临时支撑角钢和模板,对装配完成的混凝土PC管廊进行最终检查并移交。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管廊的安装方法,其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柱底灌浆区内制作的至少三个馒头共同形成用于对PC柱进行支承的支撑面,所述馒头顶部为具有一定后度的钢板,所有馒头的顶部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馒头外端头露出PC柱外表面一定距离。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管廊的安装方法,其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吊装梁包括吊筒以及对称设置在吊筒两端部的吊板,所述吊板沿吊筒的轴向布置并沿吊筒的径向贯穿吊筒,所述吊板与吊筒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吊板的两端对称地设置在吊筒的上下方并形成吊耳部,在所述吊板的吊耳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吊孔,当所述吊板的吊耳部上设置的吊孔为多个时,多个吊孔沿吊筒的轴向布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管廊的安装方法,其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吊装棒包括吊棒以及套接在吊棒两端部的调节套筒,在所述吊棒两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通过锁紧螺母将吊棒两端活动套接的调节套筒压紧在预制构件的吊装孔两端端面上,在所述调节套筒靠近锁紧螺母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沿其径向凸起的限位部,在所述调节套筒与对应锁紧螺母之间设置有套接在吊棒上的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与调节套筒上的限位部之间配合形成用于对吊绳在吊棒上的连接部进行轴向限位的空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管廊的安装方法,其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临时固定装置包括抱箍、缆风绳以及锚点,所述抱箍呈环状封闭结构并抱紧固定在PC柱的外周,在所述抱箍与PC柱之间设置有用于保护PC柱外表面的橡胶垫,所述抱箍在PC柱上的安装高度超过PC柱整体高度的2/3,在所述抱箍的四周均匀地设置有至少三个连接耳板,每个连接耳板分别通过缆风绳与对应的锚点连接,通过对每根缆风绳张紧力的调整,使PC柱在基础上安放的垂直度满足施工要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管廊的安装方法,其所述缆风绳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卡环与抱箍上的连接耳板和锚点连接,所述缆风绳上下端与卡环连接处设置有多个绳卡,在每根缆风绳上均设置有手扳葫芦,当所述缆风绳与锚点连接,并通过手扳葫芦将缆风绳张紧后,所述缆风绳与地面的夹角α不小于6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管廊的安装方法,其将缆风绳张开和混凝土锚点用手板葫芦连接起来,并适当张紧,用经纬仪在互成90°的两个方向上检查PC柱的垂直度,当垂直度有偏差时通过张紧缆风绳进行微调,直到符合验收标准为止,用经纬仪监控垂直度,互成180°两个方向同时张紧缆风绳,当四个方向的缆风绳都张紧后,用挂锁将手板葫芦锁死。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管廊的安装方法,其在所述步骤b)中,在柱底灌浆区外周设置有柱底灌浆模板,所述柱底灌浆模板离PC柱外表面有一定距离,所述柱底灌浆模板具有一定高度并围成混凝土浇筑空间,在所述PC柱上预留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与混凝土浇筑空间连通,在所述PC柱上预留有与螺纹套筒连通的插筋部位灌浆孔;灌浆时使用手摇压力灌浆泵通过柱子中心孔进行灌浆,完成对底板的密封,待PC柱底板灌浆完成后即可进行插筋的灌浆,插筋灌浆时使用手摇压力灌浆泵由下往上进行灌浆,当灌满后灌浆料将会均匀的从溢流口紧贴柱子表面往下流,拆除底部进料管迅速用高密度海绵进行封堵;最后进行柱子中心孔的封堵灌浆,将灌浆软管从顶部排气口插至柱子底部,使用手动压力灌浆泵将灌浆料缓慢注入,随着灌浆料的注入缓慢抽出软管,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软管出口在灌浆料液面下,直至灌浆料溢出为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管廊的安装方法,其在所述步骤c)中,首先进行PC主梁及PC次梁的吊装就位,在所述PC柱上、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混凝土牛腿,在所述混凝土牛腿上预埋有定位钢支柱,在所述PC次梁两端预留有与定位钢支柱对应配合的定位孔,所述PC次梁搭接在混凝土牛腿上时,所述混凝土牛腿上的定位钢支柱插入至PC次梁的定位孔内;在所述PC柱上、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临时支撑角钢,所述PC主梁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是通过安装在PC柱上的临时支撑角钢进行支撑的;当第一层的PC主、次梁安装完成后,即可拆除临时固定装置,并搭设脚手架,所述脚手架用于PC主、次梁的找正及灌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管廊的安装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管廊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a)土建基础的制作,首先浇筑基础承台,所述基础承台用于支承并连接PC柱,在基础承台中部预埋有若干插筋,在基础承台上设置有柱底灌浆区,柱底灌浆区的边缘部与PC柱外表面留有一定间距,若干插筋布置在柱底灌浆区,在柱底灌浆区内设置有至少三个馒头,所述至少三个馒头均匀分布且分别位于与PC柱底部边缘对应处;b)PC柱的吊装及安装,在PC柱的上、下部分别预留有吊装孔,在PC柱的底部预设有与基础承台上的若干插筋对应的螺纹套筒,制作吊装梁和吊装棒,PC柱在吊装时,将吊装棒穿过PC柱的吊装孔,且吊装棒的两端部置于PC柱两侧外部,吊装棒的两端部通过吊绳与吊装梁的两端下部连接,吊装梁的两端上部通过吊绳与吊车连接;在PC柱吊装至基础承台上方时,将PC柱底部的螺纹套筒与基础承台上的若干插筋对正,缓慢下落直到插筋全部进入柱子内部套筒,继续下落直至柱底和馒头完全接触,然后用临时固定装置对PC柱进行临时固定,并对PC柱的垂直度进行检查,在PC柱的安放位置符合垂直度要求后,安装柱底灌浆模板,现场进行PC柱底部与基础承台的混凝土浇筑,完成PC柱在基础上的安装及固定;c)PC主、次梁的安装,首先开始最低标高层PC主、次梁的安装,其中,PC主梁的两端分别搭接在PC柱上对应的临时支撑角钢上,然后通过现浇混凝土将PC主梁与PC柱连接在一起, PC次梁的两端分别搭接并固定在PC柱上对应的混凝土牛腿上,在PC次梁找正完成后对梁底部和牛腿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将PC次梁与PC柱连接在一起;d)最后拆除PC主梁安装所用的临时支撑角钢和模板,对装配完成的混凝土PC管廊进行最终检查并移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管廊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a)土建基础的制作,首先浇筑基础承台,所述基础承台用于支承并连接PC柱,在基础承台中部预埋有若干插筋,在基础承台上设置有柱底灌浆区,柱底灌浆区的边缘部与PC柱外表面留有一定间距,若干插筋布置在柱底灌浆区,在柱底灌浆区内设置有至少三个馒头,所述至少三个馒头均匀分布且分别位于与PC柱底部边缘对应处;b)PC柱的吊装及安装,在PC柱的上、下部分别预留有吊装孔,在PC柱的底部预设有与基础承台上的若干插筋对应的螺纹套筒,制作吊装梁和吊装棒,PC柱在吊装时,将吊装棒穿过PC柱的吊装孔,且吊装棒的两端部置于PC柱两侧外部,吊装棒的两端部通过吊绳与吊装梁的两端下部连接,吊装梁的两端上部通过吊绳与吊车连接;在PC柱吊装至基础承台上方时,将PC柱底部的螺纹套筒与基础承台上的若干插筋对正,缓慢下落直到插筋全部进入柱子内部套筒,继续下落直至柱底和馒头完全接触,然后用临时固定装置对PC柱进行临时固定,并对PC柱的垂直度进行检查,在PC柱的安放位置符合垂直度要求后,安装柱底灌浆模板,现场进行PC柱底部与基础承台的混凝土浇筑,完成PC柱在基础上的安装及固定;c)PC主、次梁的安装,首先开始最低标高层PC主、次梁的安装,其中,PC主梁的两端分别搭接在PC柱上对应的临时支撑角钢上,然后通过现浇混凝土将PC主梁与PC柱连接在一起,PC次梁的两端分别搭接并固定在PC柱上对应的混凝土牛腿上,在PC次梁找正完成后对梁底部和牛腿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将PC次梁与PC柱连接在一起;d)最后拆除PC主梁安装所用的临时支撑角钢和模板,对装配完成的混凝土PC管廊进行最终检查并移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管廊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柱底灌浆区内制作的至少三个馒头共同形成用于对PC柱进行支承的支撑面,所述馒头顶部为具有一定后度的钢板,所有馒头的顶部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馒头外端头露出PC柱外表面一定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管廊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吊装梁包括吊筒以及对称设置在吊筒两端部的吊板,所述吊板沿吊筒的轴向布置并沿吊筒的径向贯穿吊筒,所述吊板与吊筒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吊板的两端对称地设置在吊筒的上下方并形成吊耳部,在所述吊板的吊耳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吊孔,当所述吊板的吊耳部上设置的吊孔为多个时,多个吊孔沿吊筒的轴向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管廊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吊装棒包括吊棒以及套接在吊棒两端部的调节套筒,在所述吊棒两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通过锁紧螺母将吊棒两端活动套接的调节套筒压紧在预制构件的吊装孔两端端面上,在所述调节套筒靠近锁紧螺母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沿其径向凸起的限位部,在所述调节套筒与对应锁紧螺母之间设置有套接在吊棒上的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与调节套筒上的限位部之间配合形成用于对吊绳在吊棒上的连接部进行轴向限位的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管廊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临时固定装置包括抱箍、缆风绳以及锚点,所述抱箍呈环状封闭结构并抱紧固定在PC柱的外周,在所述抱箍与PC柱之间设置有用于保护PC柱外表面的橡胶垫,所述抱箍在PC柱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逊叶斌陈修永孙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