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交通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92752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交通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包括机身、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第一空腔以及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腔底壁内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底壁内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三空腔的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齿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采用同一动力源带动限行杆以及车辆平台的移动,控制了车辆流量,同时利用车辆自身重量带动限行杆的摆动,限行杆前后移动防止了冲卡行为,各个工序之间相互配合而又不影响,提高了装置实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交通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交通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一直促进高科技的发展,在交通领域中,一直存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就是在高速通行收费过程中,部分人员贪图便宜跟随前侧冲卡,这样不但造成人员车辆危险,同时也给高速公路公司造成损失,因此迫切需求一种装置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交通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智能交通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包括机身、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第一空腔以及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腔底壁内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底壁内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三空腔的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三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三空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三开工前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带轮,所述机身顶壁内连通外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左右两侧的第五空腔,左侧的所述第五空腔与所述第四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三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由所述皮带传动配合连接,左侧的所述第五空腔内的所述第三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连接臂,右侧的所述第五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与右侧的所述第五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花键轴,右侧的所述第五空腔内的所述花键轴末端固定安装有连接臂,左右连个所述连接臂之间固定连接有限行杆,所述第五空腔内的所述花键轴向右延伸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凸轮,所述第六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二滑动腔,所述第二滑动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底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滑动块左侧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花键轴配合的花键套,所述第二滑动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七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后侧末端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七空腔后侧端壁内的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四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齿轮配合的扇形齿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七空腔左右端壁内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七空腔的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二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齿条,所述第三齿条顶壁内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滑动孔上下端壁内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滑动孔的第三滑动孔,所述第三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四齿条,所述第六空腔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四滑动孔,所述第四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五齿条,所述第四滑动孔与所述第三滑动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八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齿条以及第四齿条啮合的第三齿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空腔底壁内设置有第九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九空腔之间设置有第十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涡轮以及与所述扇形齿轮配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第二空腔上下端壁间转动设置有与所述涡轮啮合的涡杆,所述涡杆底部末端贯穿所述第十空腔顶壁伸入所述第十空腔,所述第十空腔与所述第九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六转轴,所述第九空腔内的所述第六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凸轮,所述第十空腔内的所述第六转轴顶壁与所述涡杆底壁间弹性设置有扭簧,所述第九空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滑动孔的第五滑动孔,所述第五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滑动杆。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动腔左右端壁内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动块固定连接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底壁间弹性设置有第一顶压弹簧,所述所述第三滑动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四齿条固定连接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槽顶壁间弹性设置于第二顶压弹簧,所述所述第二滑动孔顶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齿条固定连接的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与所述第三限位槽左侧端壁间弹性设置有第三顶压弹簧,所述第五滑动孔上下端壁内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四限位槽,所述第四限位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滑动杆固定连接的第四限位块,所述第四限位块与所述第四限位槽之间弹性设置有第四顶压弹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智能交通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其方法如下:当用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工作时,行驶车辆停在所述第一滑动块上方,当收费后启动所述电机,所述电机转动带动所述扇形齿轮转动,所述扇形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三齿条左移,所述第三齿条左移压缩所述第二顶压弹簧,当所述第四齿条与所述凹槽对齐时所述第三齿条锁定,同时所述第三齿条左移带动所述第二齿条右移,所述第二齿条右移带动所述第二滑动块右移,所述第二滑动块右移带动所述花键套右移,此时所述花键轴解锁,所述扇形齿轮继续转动带动所述第三齿轮转动,所述第三齿轮转动带动所述涡轮转动,所述涡轮转动带动所述涡杆转动,所述涡杆转动带动所述扭簧转动,所述扭簧转动带动所述第六转轴转动,所述第六转轴转动带动所述凸轮转动一周,当所述凸轮转动半周时,所述滑动杆右移,此时所述第一滑动块在车辆重量作用下下移,所述第一滑动块下移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所述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带轮转动,所述第一带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二带轮转动,所述第二带轮转动带动所述连接臂摆动,所述连接臂摆动带动所述限行杆移动到车辆后方,当车辆驶离后,所述第一滑动块在所述第一顶压弹簧作用下上移,所述限形杆反向转动至原位置,此时,所述凸轮顶压所述第五齿条下移,所述第五齿条下移带动所述第四齿条上移出所述凹槽,所述第三齿条在所述第三顶压弹簧作用下右移,从而带动所述第二滑动块左移,从而带动所述花键套左移与所述花键轴配合,锁定所述限行杆,同时所述扭簧作用凸轮转动将所述滑动杆向左顶,所述第一滑动块被锁定,所述设备恢复初始状态。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智能交通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一凸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智能交通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包括机身100、设置在所述机身100内的第一空腔105以及设置在所述机身100内的第二空腔133,所述第一空腔105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滑动腔144,所述第一滑动腔144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106,所述第一滑动腔144底壁内设置有第三空腔110,所述第一滑动腔144底壁内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三空腔110的第一滑动孔117,所述第一滑动孔117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齿条118,所述第三空腔110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前后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智能交通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包括机身、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第一空腔以及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腔底壁内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底壁内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三空腔的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三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三空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三开工前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带轮,所述机身顶壁内连通外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左右两侧的第五空腔,左侧的所述第五空腔与所述第四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三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由所述皮带传动配合连接,左侧的所述第五空腔内的所述第三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连接臂,右侧的所述第五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与右侧的所述第五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花键轴,右侧的所述第五空腔内的所述花键轴末端固定安装有连接臂,左右连个所述连接臂之间固定连接有限行杆,所述第五空腔内的所述花键轴向右延伸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凸轮,所述第六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二滑动腔,所述第二滑动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底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滑动块左侧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花键轴配合的花键套,所述第二滑动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七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后侧末端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七空腔后侧端壁内的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四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齿轮配合的扇形齿轮。...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的一种智能交通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包括机身、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第一空腔以及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腔底壁内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底壁内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三空腔的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三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三空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三开工前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带轮,所述机身顶壁内连通外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左右两侧的第五空腔,左侧的所述第五空腔与所述第四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三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由所述皮带传动配合连接,左侧的所述第五空腔内的所述第三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连接臂,右侧的所述第五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与右侧的所述第五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花键轴,右侧的所述第五空腔内的所述花键轴末端固定安装有连接臂,左右连个所述连接臂之间固定连接有限行杆,所述第五空腔内的所述花键轴向右延伸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凸轮,所述第六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二滑动腔,所述第二滑动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底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滑动块左侧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花键轴配合的花键套,所述第二滑动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七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后侧末端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七空腔后侧端壁内的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四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齿轮配合的扇形齿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交通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空腔左右端壁内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七空腔的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二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齿条,所述第三齿条顶壁内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滑动孔上下端壁内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滑动孔的第三滑动孔,所述第三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四齿条,所述第六空腔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四滑动孔,所述第四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五齿条,所述第四滑动孔与所述第三滑动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八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齿条以及第四齿条啮合的第三齿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交通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底壁内设置有第九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九空腔之间设置有第十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涡轮以及与所述扇形齿轮配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第二空腔上下端壁间转动设置有与所述涡轮啮合的涡杆,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爱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