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伟阳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的吸盘式自动侧上下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2077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吸盘式自动侧上下料机,其结构包括传送带、第一支撑架、控制器、基座、第二支撑架,缓冲装置包括外壳、活塞、液压缸、密封圈、固定器、弹簧、齿条、齿轮、活塞杆、缓冲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新型的吸盘式自动侧上下料机,在结构上设置了缓冲装置,当吸盘式上下料机下压时触碰物料,通过物料将冲力传到缓冲板上时,通过缓冲板下压带动活塞杆下移,通过活塞杆带动活塞下移,通过活塞下压将液压缸,使液压缸内压力增大,通过该压力将冲力进行缓冲,通过缓冲板带动齿条,通过齿条与齿轮相啮合,带动转动,通过固定器来使两段平衡,通过弹簧分担一部分冲力,来减小冲力,这样便可以防止压力过大导致物料被压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吸盘式自动侧上下料机
本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吸盘式自动侧上下料机,属于上下料领域。
技术介绍
上下料机器人能满足“快速/大批量加工节拍”、“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要求,成为越来越多工厂的理想选择。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520615078.4的一种吸盘式自动侧上下料机,包括机架,机架包括数根竖直立柱、数根水平立柱,数根竖直立柱组合形成立方体结构,水平立柱组合形成数个矩形平面,矩形平面分别为上、下平面,其中上平面固定安装在竖直立柱的上端,下平面活动的安装在上平面的下方,且下平面能够沿着竖直立柱上下滑动;上平面内安装数根间隔设置的横轨,所述横轨沿着上平面滑动,其中一根横轨上安装平移升降机构,平移升降机构沿着横轨滑动;在平移升降机构的底端安装真空吸盘系统,但是该现有技术吸盘式上下料机在进行吸附时,通过下压触碰物料,冲力过大时,容易导致物料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吸盘式自动侧上下料机,以解决现有技术吸盘式上下料机在进行吸附时,通过下压触碰物料,冲力过大时,容易导致物料损坏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的吸盘式自动侧上下料机,其结构包括传送带、第一支撑架、控制器、基座、支撑脚、缓冲装置、送料器、上盖、吸盘、连接器、上下料器、连接杆、第二支撑架,所述传送带安装于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右端安装于基座上,所述控制器右表面与基座左表面相贴合,所述基座安装于缓冲装置下方,所述支撑脚设于基座下方,所述缓冲装置上方设有吸盘,所述送料器上表面与上盖下表面相贴合,所述上盖设于缓冲装置右侧,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外壳、活塞、液压缸、密封圈、固定器、弹簧、齿条、齿轮、活塞杆、缓冲板,所述外壳内安装有固定器,所述活塞外表面与密封圈内表面相贴合,所述液压缸内安装有活塞,所述固定器与齿轮相啮合,所述弹簧下表面与外壳内表面相贴合,所述齿条与齿轮相啮合,所述齿轮安装于外壳内,所述活塞杆下端与活塞相连接,所述缓冲板嵌入安装于外壳内,所述缓冲板下表面与活塞杆上端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吸盘安装于上下料器下方,所述连接器上端安装于连接杆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设于第二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支撑架下端与缓冲装置相焊接。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安装于第二支撑架上。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直径为10cm。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为圆柱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为弹簧钢制成,具有弹性效果。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新型的吸盘式自动侧上下料机,在结构上设置了缓冲装置,当吸盘式上下料机下压时触碰物料,通过物料将冲力传到缓冲板上时,通过缓冲板下压带动活塞杆下移,通过活塞杆带动活塞下移,通过活塞下压将液压缸,使液压缸内压力增大,通过该压力将冲力进行缓冲,通过缓冲板带动齿条,通过齿条与齿轮相啮合,带动转动,通过固定器来使两段平衡,通过弹簧分担一部分冲力,来减小冲力,这样便可以防止压力过大导致物料被压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的吸盘式自动侧上下料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缓冲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传送带-1、第一支撑架-2、控制器-3、基座-4、支撑脚-5、缓冲装置-6、送料器-7、上盖-8、吸盘-9、连接器-10、上下料器-11、连接杆-12、第二支撑架-13、外壳-601、活塞-602、液压缸-603、密封圈-604、固定器-605、弹簧-606、齿条-607、齿轮-608、活塞杆-609、缓冲板-61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吸盘式自动侧上下料机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传送带1、第一支撑架2、控制器3、基座4、支撑脚5、缓冲装置6、送料器7、上盖8、吸盘9、连接器10、上下料器11、连接杆12、第二支撑架13,所述传送带1安装于第一支撑架2,所述第一支撑架2右端安装于基座4上,所述控制器3右表面与基座4左表面相贴合,所述基座4安装于缓冲装置6下方,所述支撑脚5设于基座4下方,所述缓冲装置6上方设有吸盘9,所述送料器7上表面与上盖8下表面相贴合,所述上盖8设于缓冲装置6右侧,所述缓冲装置6包括外壳601、活塞602、液压缸603、密封圈604、固定器605、弹簧606、齿条607、齿轮608、活塞杆609、缓冲板610,所述外壳601内安装有固定器605,所述活塞602外表面与密封圈604内表面相贴合,所述液压缸603内安装有活塞602,所述固定器605与齿轮608相啮合,所述弹簧606下表面与外壳601内表面相贴合,所述齿条607与齿轮608相啮合,所述齿轮608安装于外壳601内,所述活塞杆609下端与活塞602相连接,所述缓冲板610嵌入安装于外壳601内,所述缓冲板610下表面与活塞杆609上端相连接,所述吸盘9安装于上下料器11下方,所述连接器10上端安装于连接杆12上,所述连接杆12设于第二支撑架13上,所述第二支撑架13下端与缓冲装置6相焊接,所述外壳601安装于第二支撑架13上,所述活塞杆609直径为10cm,所述密封圈604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弹簧606为弹簧钢制成,具有弹性效果。本专利所说的密封圈604材料的选择对其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意义,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密封圈的使用性能,所述弹簧606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亦作“弹簧”,一般用弹簧钢制成。在进行使用时,当吸盘式上下料机下压时触碰物料,通过物料将冲力传到缓冲板610上时,通过缓冲板610下压带动活塞杆609下移,通过活塞杆609带动活塞602下移,通过活塞602下压将液压缸603,使液压缸603内压力增大,通过该压力将冲力进行缓冲,通过缓冲板610带动齿条607,通过齿条607与齿轮608相啮合,带动转动,通过固定器605来使两段平衡,通过弹簧606分担一部分冲力,来减小冲力。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吸盘式上下料机在进行吸附时,通过下压触碰物料,冲力过大时,容易导致物料损坏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在结构上设置了缓冲装置,当吸盘式上下料机下压时触碰物料,通过物料将冲力传到缓冲板上时,通过缓冲板下压带动活塞杆下移,通过活塞杆带动活塞下移,通过活塞下压将液压缸,使液压缸内压力增大,通过该压力将冲力进行缓冲,通过缓冲板带动齿条,通过齿条与齿轮相啮合,带动转动,通过固定器来使两段平衡,通过弹簧分担一部分冲力,来减小冲力,这样便可以防止压力过大导致物料被压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吸盘式自动侧上下料机,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传送带(1)、第一支撑架(2)、控制器(3)、基座(4)、支撑脚(5)、缓冲装置(6)、送料器(7)、上盖(8)、吸盘(9)、连接器(10)、上下料器(11)、连接杆(12)、第二支撑架(13),所述传送带(1)安装于第一支撑架(2),所述第一支撑架(2)右端安装于基座(4)上,所述控制器(3)右表面与基座(4)左表面相贴合,所述基座(4)安装于缓冲装置(6)下方,所述支撑脚(5)设于基座(4)下方,所述缓冲装置(6)上方设有吸盘(9),所述送料器(7)上表面与上盖(8)下表面相贴合,所述上盖(8)设于缓冲装置(6)右侧,所述缓冲装置(6)包括外壳(601)、活塞(602)、液压缸(603)、密封圈(604)、固定器(605)、弹簧(606)、齿条(607)、齿轮(608)、活塞杆(609)、缓冲板(610),所述外壳(601)内安装有固定器(605),所述活塞(602)外表面与密封圈(604)内表面相贴合,所述液压缸(603)内安装有活塞(602),所述固定器(605)与齿轮(608)相啮合,所述弹簧(606)下表面与外壳(601)内表面相贴合,所述齿条(607)与齿轮(608)相啮合,所述齿轮(608)安装于外壳(601)内,所述活塞杆(609)下端与活塞(602)相连接,所述缓冲板(610)嵌入安装于外壳(601)内,所述缓冲板(610)下表面与活塞杆(609)上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吸盘式自动侧上下料机,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传送带(1)、第一支撑架(2)、控制器(3)、基座(4)、支撑脚(5)、缓冲装置(6)、送料器(7)、上盖(8)、吸盘(9)、连接器(10)、上下料器(11)、连接杆(12)、第二支撑架(13),所述传送带(1)安装于第一支撑架(2),所述第一支撑架(2)右端安装于基座(4)上,所述控制器(3)右表面与基座(4)左表面相贴合,所述基座(4)安装于缓冲装置(6)下方,所述支撑脚(5)设于基座(4)下方,所述缓冲装置(6)上方设有吸盘(9),所述送料器(7)上表面与上盖(8)下表面相贴合,所述上盖(8)设于缓冲装置(6)右侧,所述缓冲装置(6)包括外壳(601)、活塞(602)、液压缸(603)、密封圈(604)、固定器(605)、弹簧(606)、齿条(607)、齿轮(608)、活塞杆(609)、缓冲板(610),所述外壳(601)内安装有固定器(605),所述活塞(602)外表面与密封圈(604)内表面相贴合,所述液压缸(6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阳
申请(专利权)人:陈伟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