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铁站建筑用多层微复安全防爆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铁站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铁站建筑用多层微复安全防爆膜。
技术介绍
高铁在人们出行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高铁的普及,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出行速度,节省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各高铁站配合高铁,实现乘客乘坐的方便。目前,高铁客站站房、站台钢结构雨棚多采用大体量、大跨度、结构体系复杂的网架、桁架等形式作为骨架结构,并配以透明玻璃作顶,以实现高铁客站的整体透光效果。既实现高铁站的功能,又能够实现良好的光效果。高铁客站钢结构站房、站台雨棚等不同于一般的民用建筑,由于高铁车站客流量大,其设计出发点优选考虑使用期间尽量不进行更换的结构构件,结构件尽量按照使用年限为100年进行耐久性设计,其它配件按照年限越久的标准优先选择;加上沿海地区车站还容易受氯离子腐蚀影响,材料容易受到气候影响。此外,由于高铁站的建筑结构较大,维修或者翻修的难度较大,因此,尽量采取耐久性的产品。现有技术中普通的玻璃表面防爆膜,能够实现一定的防爆效果。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防爆膜往以普通使用寿命设计,多数防爆膜的寿命多为以1年左右,部分高端膜的使用寿命能够达到8年左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铁站建筑用多层微复安全防爆膜,其特征在于:自下而上,设有依次叠层并固定连接的第一基层、乳胶层、下网状微复保护层、隔热层、上网状微复保护层、第二基层和耐磨层;所述第一基层和所述第二基层均为聚脂薄膜,第一基层的厚度为20‑60微米,第二基层的厚度为20‑60微米;第一基层与下网状微复保护层之间涂有所述乳胶层,且下网状微复保护层通过所述乳胶层固定粘结于第一基层;下网状微复保护层设置有第一下网状骨架层、第二下网状骨架层和第三下网状骨架层,第一下网状骨架层设置有第一下网格筋骨及由第一下网格筋骨围成的多个第一下网孔,在第一下网状骨架层上设置下金属锗层,下金属锗层填附第一下网格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铁站建筑用多层微复安全防爆膜,其特征在于:自下而上,设有依次叠层并固定连接的第一基层、乳胶层、下网状微复保护层、隔热层、上网状微复保护层、第二基层和耐磨层;所述第一基层和所述第二基层均为聚脂薄膜,第一基层的厚度为20-60微米,第二基层的厚度为20-60微米;第一基层与下网状微复保护层之间涂有所述乳胶层,且下网状微复保护层通过所述乳胶层固定粘结于第一基层;下网状微复保护层设置有第一下网状骨架层、第二下网状骨架层和第三下网状骨架层,第一下网状骨架层设置有第一下网格筋骨及由第一下网格筋骨围成的多个第一下网孔,在第一下网状骨架层上设置下金属锗层,下金属锗层填附第一下网格并覆盖所述第一下网状骨架,下金属锗层的厚度为5-10nm;第二下网格骨架位于第一下网状骨架层上方,第二下网格骨架设置有第二下网格筋骨及由第二下网格筋骨围成的多个第二下网孔,第二下网孔与第一下网孔呈错位设置,第二下网格筋骨上设置有下金属锑层,下金属锑层填附第二下网格并覆盖所述第二下网状骨架,下金属锑层的厚度为4-8nm;第三下网格骨架位于第二下网格骨架层上方,第三下网格骨架设置有第三下网格筋骨及由第三下网格筋骨围成的多个第三下网孔,第三下网孔与第二下网孔呈错位设置,第三下网格筋骨上设置有下金属钕层,下金属钕层填附第三下网格并覆盖所述第三下网状骨架,下金属钕层的厚度为3-5nm;所述第一下网格筋骨、所述第二下网格筋骨和所述第三下网格筋骨的材料为金属铟;隔热层包含铝层和银层中的至少一种,隔热层的厚度为10-50nm;上网状微复保护层设置有第一上网状骨架层、第二上网状骨架层和第三上网状骨架层;第一上网状骨架层设置有第一上网格筋骨及由第一上网格筋骨围成的多个第一上网孔,在第一上网状骨架层上设置上金属锗层,上金属锗层填附第一上网格并覆盖所述第一上网状骨架,上金属锗层的厚度为5-10nm;第二上网格骨架位于第一上网状骨架层上方,第二上网格骨架设置有第二上网格筋骨及由第二上网格筋骨围成的多个第二上网孔,第二上网孔与第一上网孔呈错位设置,第二上网格筋骨上设置有上金属锑层,上金属锑层填附第二上网格并覆盖所述第二上网状骨架,上金属锑层的厚度为4-8nm;第三上网格骨架位于第二上网格骨架层上方,第三上网格骨架设置有第三上网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海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