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潜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1913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潜面罩,包括面罩、面罩衬垫和呼吸管;所述面罩设置有呼吸腔,所述面罩衬垫设置在面罩内并将面罩的呼吸腔分隔为第一腔部和第二腔部;所述面罩衬垫的下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腔部和第二腔部的进气孔,该吸气孔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结构;所述呼吸管连接在面罩的上端且呼吸管的进气通道与第二腔部相连通,所述呼吸管的进气口处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结构;所述面罩与面罩衬垫还配合形成有环绕面罩的外缘设置的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与第一腔部相连接,所述出气通道设置有出气孔,该出气孔内设置有第三单向阀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通过上端的呼吸管进行吸气进气,通过侧边的出气通道进行吸气出气,呼吸更加通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潜面罩
本技术涉及潜水用品
,特别涉及一种浮潜面罩。
技术介绍
适当的户外运动可以舒缓身心压力,并有益健康,目前浮潜运动成为年轻人喜爱和推崇的项目之一。但是,浮潜运动具有一定的风险,浮潜人员需要配备专用的浮潜用具,浮潜面罩成为很多潜水人员的通用工具。目前的浮潜面罩采用单进双出的方式,但实际最后出气与进气汇合在一起,在废气没有排完的情况下又被吸进,这样会让人感觉缺氧、心闷、长时间带上会对身造成伤害,在水下时间长后会有呼吸不畅,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浮潜面罩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一种浮潜面罩,通过呼吸管的进气通道进行吸气,侧边的出气通道进行呼气,呼吸更加通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浮潜面罩,包括面罩、面罩衬垫和呼吸管;所述面罩设置有呼吸腔,所述面罩衬垫设置在面罩内并将面罩的呼吸腔分隔为第一腔部和第二腔部;所述面罩衬垫的下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腔部和第二腔部的进气孔,该吸气孔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结构;所述呼吸管连接在面罩的上端且呼吸管的进气通道与第二腔部相连通,所述呼吸管的进气口处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结构;所述面罩与面罩衬垫还配合形成有环绕面罩的外缘设置的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与第一腔部相连接,所述出气通道设置有出气孔,该出气孔内设置有第三单向阀结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罩沿其外沿轮廓间隔设置有两条凸起的第一凸筋,两条所述第一凸筋之间配合形成第一槽体;所述面罩衬垫朝向面罩的端面沿其外沿轮廓间隔设置有两条凸起的第二凸筋,两条所述第二凸筋之间配合形成第二槽体;所述面罩衬垫设置在面罩内,所述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相互配合形成出气通道。进一步设置为:位于内侧的所述第一凸筋上设置有开口,位于内侧的所述第二凸筋上对应开口设置有让位部或者配合口,两者配合形成连通出气通道与第一腔部的连通口。进一步设置为:两条所述第一凸筋均嵌置在第二槽体内,位于外侧的第一凸筋的外表面与位于外侧的第二凸筋的内表面相贴合,位于内侧的第一凸筋的内表面与位于内侧的第二凸筋的外表面相配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单向阀结构为浮球结构;所述第一单向阀结构与第三单向阀结构均为气阀片结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孔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侧鼻孔的位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气孔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侧耳朵的位置。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面架,该面架为环状结构并包覆面罩与面罩衬垫的结合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分离,通过面罩上端的呼吸管进气,通过面罩外缘两侧的出气通道进行排气,使得呼吸更加顺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浮潜面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浮潜面罩的分离结构示意图;图3是面罩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面罩衬垫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浮潜面罩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1、面罩;11、第一凸筋;111、开口;12、第一槽体;2、面罩衬垫;21、进气孔;22、第一单向阀;23、第二凸筋;24、第二槽体;25、第一腔部;26、第二腔部;3、面架;4、呼吸管;41、进气通道;42、第二单向阀;5、出气通道;51、出气孔;52、第三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本技术一种浮潜面罩如图1所示,包括面罩1、面罩衬垫2、呼吸管4和面架3,面罩衬垫2设置在面罩1内,呼吸管4设置在面罩1的上端,面架3为环状结构并包覆面罩1与面罩衬垫2的结合处。如图2和图5所示,面罩1设置有呼吸腔,面罩衬垫2设置在面罩1内并将面罩1的呼吸腔分隔为第一腔部25和第二腔部26,第一腔部25封盖面部的鼻子和嘴巴;该面罩衬垫2的下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腔部25和第二腔部26的进气孔21,该进气孔21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对应设置在鼻孔的两侧,从而能够方便吸气,该吸气孔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2结构,该第一单向阀22为气阀片结构;呼吸管4连接在面罩1的上端且呼吸管4的进气通道41与第二腔部26相连通,呼吸管4的进气口处设置有第二单向阀42结构,第二单向阀42为浮球结构;面罩1与面罩衬垫2还配合形成有环绕面罩1的外缘设置的出气通道5,出气通道5设置有出气孔51,该出气孔51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侧耳朵的位置,该出气孔51内设置有第三单向阀53结构,该第三单向阀53结构为气阀片结构。在穿戴本浮潜面罩1进行浮潜过程中,上浮时,浮球的位置下降,第二单向阀42打开,呼吸管4的进气通道41的进口打开,进行吸气时能够将外界的空气吸入面罩1内,空气通过进气通道41进入第二腔部26,然后通过进气孔21进入第一腔部25供呼吸;下沉入水中时,浮球的位置上浮,第二单向阀42关闭,呼吸管4的进气通道41的进口封闭,外界的水难以进入进气通道41,呼出的废气通过出气通道5从两侧的出气孔51排出,实现了进气通道41和出气通道5的有效分离,避免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使得呼吸更加通畅。如图3、图4和图5所示,面罩1沿其外沿轮廓间隔设置有两条凸起的第一凸筋11,两条第一凸筋11之间配合形成第一槽体12,面罩衬垫2朝向面罩1的端面沿其外沿轮廓间隔设置有两条凸起的第二凸筋23,两条第二凸筋23之间配合形成第二槽体24,面罩衬垫2设置在面罩1内,一槽体与第二槽体24相互配合形成出气通道5,位于内侧的第一凸筋11上设置有开口111,位于内侧的第二凸筋23上对应开口111设置有让位部或者配合口,两者配合形成连通出气通道5与第一腔部25的连通口,呼出的废气通过连通口进入外缘两侧的出气通道5,从出气孔51排出。进一步,两条第一凸筋11均嵌置在第二槽体24内,位于外侧的第一凸筋11的外表面与位于外侧的第二凸筋23的内表面相贴合,位于内侧的第一凸筋11的内表面与位于内侧的第二凸筋23的外表面相配合,提高了出气通道5的气密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分离,通过面罩上端的呼吸管进气,通过面罩外缘两侧的出气通道进行排气,使得呼吸更加顺畅。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潜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面罩衬垫和呼吸管;所述面罩设置有呼吸腔,所述面罩衬垫设置在面罩内并将面罩的呼吸腔分隔为第一腔部和第二腔部;所述面罩衬垫的下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腔部和第二腔部的进气孔,该进气孔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结构;所述呼吸管连接在面罩的上端且该呼吸管的进气通道与第二腔部相连通,所述呼吸管的进气口处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结构;所述面罩与面罩衬垫还配合形成有环绕面罩的外缘设置的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与第一腔部相连接,所述出气通道设置有出气孔,该出气孔内设置有第三单向阀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潜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面罩衬垫和呼吸管;所述面罩设置有呼吸腔,所述面罩衬垫设置在面罩内并将面罩的呼吸腔分隔为第一腔部和第二腔部;所述面罩衬垫的下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腔部和第二腔部的进气孔,该进气孔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结构;所述呼吸管连接在面罩的上端且该呼吸管的进气通道与第二腔部相连通,所述呼吸管的进气口处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结构;所述面罩与面罩衬垫还配合形成有环绕面罩的外缘设置的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与第一腔部相连接,所述出气通道设置有出气孔,该出气孔内设置有第三单向阀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潜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沿其外沿轮廓间隔设置有两条凸起的第一凸筋,两条所述第一凸筋之间配合形成第一槽体;所述面罩衬垫朝向面罩的端面沿其外沿轮廓间隔设置有两条凸起的第二凸筋,两条所述第二凸筋之间配合形成第二槽体;所述面罩衬垫设置在面罩内,所述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相互配合形成出气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泉法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银瑞有机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