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底盘洗消的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1860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车辆底盘洗消领域,特别涉及用于底盘洗消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轮组件、从动轮组件和运行轨道,驱动轮组件包括驱动轮和安装驱动轮的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运行轨道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轮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与第一限位部转动连接,转动轴位于两块限位板之间的部分的周面上设有齿,转动轴与动力系统之间设有与齿啮合的齿链;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导向轮和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与运行轨道滑动连接,导向轮与第二限位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轮和导向轮之间设有传递运动的钢丝绳,钢丝绳的两端与平移小车相互扣住,平移小车滑动连接在运行轨道上。采用本方案能增大牵引摩擦力同时减小动力系统的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底盘洗消的驱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到车辆底盘洗消领域,特别涉及到车辆底盘洗消所用的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洗消是对染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病毒、细菌、放射性物质的人员、设备、物资、工事、道路等进行消毒和消除沾染的措施。目的是使受染的人员避免或减轻伤害,使受染的设备、物资等可正常使用。中国技术CN201620497013.9公开了一种车辆底盘洗消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平移小车、洗消管道、运行轨道、轨道支架;所述轨道支架设置在地面上,其上安装有运行轨道;所述驱动装置与平移小车设置在运行轨道上,所述洗消管道与平移小车相连,所述平移小车上设置有喷杆和喷嘴。利用驱动装置带动平移小车在运行轨道上移动从而将洗消液分散到喷杆和各个喷嘴中,最后由喷嘴喷出对车辆底盘进行洗消。但是底盘洗消装置的运动设计,需匹配自动洗消龙门运动,同时,底盘洗消还需要克服顶面洗消、软管在狭小空间内随动等设计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牵引摩擦力大且对动力系统磨损小的底盘洗消驱动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如下:用于底盘洗消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轮组件、从动轮组件、钢丝绳、平移小车和运行轨道,所述驱动轮组件连接有动力系统,驱动轮组件包括驱动轮和安装驱动轮的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运行轨道之间固定连接有底座,第一限位部包括两块限位板,两块限位板分别竖直固定连接在运行轨道上且两块限位板之间垂直固定设有保证限位板不会歪斜的固定杆,所述驱动轮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与第一限位部转动连接,转动轴位于两块限位板之间的部分的周面上设有齿,转动轴与动力系统之间设有与齿啮合的齿链;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导向轮和安装导向轮的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连接在运行轨道上,导向轮转动连接在第二限位部上;所述驱动轮和导向轮之间设有传递运动的钢丝绳,钢丝绳的两端与平移小车卡扣连接,平移小车滑动连接在运行轨道上。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在于:本方案采用绳槽传动技术拖动平移小车工作的原理,将钢丝绳的两端与平移小车相互扣住使小车和钢丝绳成为一个整体,将钢丝绳绷紧在驱动轮和导向轮之间,从而实现了将驱动轮的转动转化为平移小车的移动的目的。本方案采用将驱动电机的转动传递到驱动轮上的方式代替直接采用驱动电机带动钢丝绳,抵消钢丝绳张紧力对驱动电机输出轴的破坏,减缓了驱动电机输出轴的磨损,从而延长了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本方案中,动力系统的输出轴与驱动轮之间通过齿链传递转动,与带传动相比,链传动无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传动比准确、工作可靠、效率高,且链传动能在高温、潮湿或多尘等恶劣环境中工作。所以本方案保障了输出轴的转动完全传递到驱动轮上,同时避免了带传动情况下动力系统空转的情况导致的磨损。本方案中第一限位部采用双层限位板的结构,并设置有固定杆加强限位板的稳定性,同时齿链设置于两块限位板之间,从而多重加强转动轴保持水平的稳定性,避免了转动轴歪斜导致的磨损问题。优选方案1:作为基础方案的改进,所述驱动轮组件还包括有给钢丝绳导向的小导向轮,小导向轮转动连接在第一限位部设置驱动轮的一侧上,小导向轮的绳槽与驱动轮的绳槽共面。小导向轮可协助驱动轮对钢丝绳进行牵引,同时也可对钢丝绳进行导向,小导向轮的下水平切线低于驱动轮的上水平切线,所以小导向轮可压低钢丝绳使得平移小车的移动轨迹向下移,从而使得整个装置的竖直高度降低,达到适用于洗消各种汽车底盘的目的。优选方案2:作为优选方案1的改进,所述驱动轮组件与从动轮组件之间设有调节钢丝绳张紧度的张紧调节机构。设置张紧调节机构可实现驱动轮组件与从动轮组件之间距离的调节,避免了钢丝绳偏长导致传递运动时打滑严重或者钢丝绳太紧导致动力系统转动困难容易烧坏的情况。优选方案3:作为优选方案2的改进,所述张紧调节机构为螺纹连接在第二限位部上的螺纹杆,螺纹杆沿运行轨道的长度方向转动连接在运行轨道上。直接移动导向轮容易导致歪斜、不易调节移动距离等问题,通过第二限位部的滑动带动导向轮移动能避免导向轮歪斜。而通过螺纹杆的转动实现移动第二限位部的目的,则能实现对第二限位部进行微调目的,能更容易使钢丝绳处于最适合的工作状态。优选方案4:作为优选方案3的改进,所述驱动轮上设有V形绳槽。V形槽的两侧对钢丝绳产生很大的挤压力,传动与绳槽的接触面积小,所以接触面的单位压力(比压)大,钢丝绳与绳槽间具有较高的当量摩擦系数,所以可以传递很大的驱动力,避免了钢丝绳与驱动轮之间打滑。优选方案5:作为优选方案3的改进,所述平移小车的车轮滚动卡合在运行轨道上。将车轮卡合在运行轨道上能限制车轮的运动维度,从而避免了车轮左右歪斜甚至偏离滑落运行轨道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驱动轮组件与动力系统输出轴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驱动轮组件与动力系统输出轴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平移小车1、车轮11、驱动轮21、小导向轮22、限位板23、固定杆24、驱动电机3、基座31、导向轮41、钢丝绳5、转动轴6、运行轨道7、齿链8。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用于底盘洗消的驱动机构,包括平移小车1、运行轨道7、驱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如图1、图2所示,驱动轮组件包括驱动轮21、小导向轮22和第一限位部,其中第一限位部包括固定杆和两块固定在运行轨道上的限位板23,本实施例中,限位板23的尖角处磨了防误伤的倒角,两块限位板23之间在四个角的位置分别固定一根固定杆24以增加第一限位部的稳定性。小导向轮22转动连接于第一限位部设置驱动轮21的一侧,小导向轮22的轴心线低于驱动轮21的上水平切线。本实施例中驱动轮21和小导向轮22上均有V形绳槽。如图1、图3所示,驱动轮21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6,转动轴6与限位板23转动连接,小导向轮22也采用与驱动轮21同样的结构转动连接在限位板23上且小导向轮22和驱动轮21位于同一块限位板23的同一面上。驱动轮组件与动力系统相连。本实施例以电力传动为例,驱动轮组件选用可以正反转的防水直流电机作为驱动电机3。如图1所示,驱动电机3通过基座31固定设置在运行轨道7上。如图3所示,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与转动轴6之间啮合有齿链8,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通过链传动将旋转运动传递到驱动轮21上。从动轮组件包括导向轮41和安装导向轮41的第二限位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结构相同且第二限位部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沿运行轨道7的长度方向转动连接在运行轨道7上,导向轮41上也有V形绳槽。驱动轮21和导向轮41之间通过钢丝绳5传递转动,钢丝绳5的两端卡扣在平移小车1上与平移小车1形成一个整体,平移小车1滚动连接在运行轨道7上,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平移小车1的车轮11采用外小内大的设计,即车轮11的外端位于运行轨道7的上方,轮径较小,而车轮11的内端轮径较大,从而将车轮11卡合在运行轨道上。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钢丝绳5的右边部分嵌入驱动轮21上的V形绳槽并绕在驱动轮21和小导向轮22之间。同理,钢丝绳5的左边部分嵌入导向轮41的V形绳槽内。将钢丝绳5的两端与平移小车1相互扣住,然后将驱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分别固定在底座上并使钢丝绳5张紧,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底盘洗消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轮组件、从动轮组件、钢丝绳、平移小车和运行轨道,所述驱动轮组件连接有动力系统,驱动轮组件包括驱动轮和安装驱动轮的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运行轨道之间固定连接有底座,第一限位部包括两块限位板,两块限位板分别竖直固定连接在运行轨道上且两块限位板之间垂直固定设有保证限位板不会歪斜的固定杆,所述驱动轮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与第一限位部转动连接,转动轴位于两块限位板之间的部分的周面上设有齿,转动轴与动力系统之间设有与齿啮合的齿链;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导向轮和安装导向轮的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连接在运行轨道上,导向轮转动连接在第二限位部上;所述驱动轮和导向轮之间设有传递运动的钢丝绳,钢丝绳的两端与平移小车卡扣连接,平移小车滑动连接在运行轨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底盘洗消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轮组件、从动轮组件、钢丝绳、平移小车和运行轨道,所述驱动轮组件连接有动力系统,驱动轮组件包括驱动轮和安装驱动轮的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运行轨道之间固定连接有底座,第一限位部包括两块限位板,两块限位板分别竖直固定连接在运行轨道上且两块限位板之间垂直固定设有保证限位板不会歪斜的固定杆,所述驱动轮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与第一限位部转动连接,转动轴位于两块限位板之间的部分的周面上设有齿,转动轴与动力系统之间设有与齿啮合的齿链;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导向轮和安装导向轮的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连接在运行轨道上,导向轮转动连接在第二限位部上;所述驱动轮和导向轮之间设有传递运动的钢丝绳,钢丝绳的两端与平移小车卡扣连接,平移小车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韵刘志明刘怿伟罗志远伍思强程煜寒郭庆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军通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