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式龙门数控机床工作台交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915110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桥式龙门数控机床工作台交换系统,包括:多台桥式龙门数控机床、多个过渡引桥、多个装卸站、托盘工作台以及运输小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过渡引桥完成了重达几顿到几十吨重的托盘工作台以及其上装载的工件从桥式龙门数控机床的固定工作台底座和运输小车之间转运。实现了无缝对接,保证了工作台在三个位置上的平稳运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式龙门数控机床工作台交换系统
本技术涉及机床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桥式龙门数控机床工作台交换系统。
技术介绍
桥式龙门数控机床加工系统中机床托盘式工作台在加工工位与可布置运输车的位置之间存在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几顿重到几十吨重的托盘工作中台(含上面的加工零件)横在加工工位与运输车之间的鸿沟。导致这类机床不能实现既实现工作台自动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桥式龙门数控机床工作台交换系统,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高架桥式龙门数控机床工作台交换系统,包括:多台桥式龙门数控机床、多个过渡引桥、多个装卸站、托盘工作台以及运输小车;所述桥式龙门数控机床包括:固定的工作台底座、用于驱动所述托盘工作台在所述工作台底座与所述过渡引桥之间移动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控制所述托盘工作台升降的升降压紧机构,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底座位于所述过渡引桥一端,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底座的底部;所述过渡引桥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底座与所述运输小车之间,所述过渡引桥包括过渡引桥底座,用于驱动所述托盘工作台在所述过渡引桥与所述工作台底座或者所述运输小车之间移动的第二驱动单元108,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过渡引桥底座位于所述工作台底座一端且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相对应,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由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带动;所述运输小车包括:第一运输底座、第二运输底座、用于驱动所述托盘工作台在所述托盘工作台在所述过渡引桥与所述运输小车或者所述装卸站之间移动的第三驱动单元,所述第三驱动单元位于所述过渡引桥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运输底座和所述第二运输底座并排固定连接;所述托盘工作台包括:多个T型滑槽、对应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置滚柱结构;所述装卸站包括:装卸站底座、用于驱动所述托盘工作台在所述装卸站与所述运输小车之间移动的第四驱动单元,所述第四驱动单元位于所述运输小车一端,所述第四驱动单元由所述第三驱动单元带动。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底座、所述过渡引桥底座、所述运输底座以及装卸站底座包括:多个T型滑块,支撑轮和导向轮以及U型槽;所述T型滑块垂直于运输小车运动方向设置,固定设置于所述U型槽中,所述支撑轮设置于所述T型滑块的顶端,所述导向轮设置于所述T型滑块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第三驱动单元,包括:伺服电机、减速箱、皮带、转轮、气缸、蜗杆、滑杆、导向架以及转轴;所述减速箱控制所述伺服电机的转速,所述伺服电机通过所述皮带带动所述转轮转动,所述转轮与所述蜗杆固定连接,所述蜗杆的一端与所述导向架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架沿所述滑杆滑动,所述气缸固定于所述导向架一侧,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蜗杆内部。进一步地,所述运输小车还包括:第五驱动单元,所述第五驱动单元所述第三驱动单元通过联动轴联动,所述联动轴与所述转轮固定连接。本技术过渡引桥完成了重达几顿到几十吨重的托盘工作台以及其上装载的工件从桥式龙门数控机床的固定工作台底座和运输小车之间转运。实现了无缝对接,保证了工作台在加工系统中的平稳运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桥式龙门数控机床工作台交换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桥式龙门数控机床工作台交换系统基础单元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托盘工作台结构图;图4为图3中G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固定工作台底座结构图;图6A为图5中B处放大图;图6B为本技术第一驱动单元、第三驱动单元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过渡引桥底座结构图;图8为本技术固定工作台底座剖面图;图9为本技术图8中A处放大图;图10为本技术运输小车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1-桥式龙门数控机床;102-过渡引桥;103-装卸站;104-托盘工作台;105-运输小车;106-固定的工作台底座;107-第一驱动单元;108-第二驱动单元;109-第一运输底座;110-第二运输底座;111-第三驱动单元;112-装卸站底座;113-第四驱动单元;114-运输导轨;115-龙门式三坐标测量机;116-关节机器人式自动清洗机;201-T型滑槽;202-滚柱结构;301-外轴承;302-内销轴;401-T型滑块;402-支撑轮;403-导向轮;404-U型槽;501-伺服电机;502-减速箱;503-皮带;504-转轮;505-气缸;506-蜗杆;507-滑杆;508-导向架;509-转轴;601-升降压紧机构;701-活塞杆;702-油缸法兰盖;703-压紧条;801-小车导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桥式龙门数控机床工作台交换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系统,包括:多台桥式龙门数控机床、多个过渡引桥、多个装卸站、托盘工作台以及运输小车。本系统还包括:龙门式三坐标测量机、关节机器人式自动清洗机。本系统的工作台系统不仅适用于上述单元之间的工作台传送,同样适用于其他工作台相关单元的传送。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可以包括多个基础单元。也即多台桥式龙门数控机床、多个过渡引桥、多个托盘工作台、多个装卸站以及运输小车。其中,运输小车在运输轨道上移动,多台桥式龙门数控机床可以设置在运输轨道的两侧,也可以在运输轨道的一侧。装卸站可以根据机床的位置进行设置。该桥式龙门数控机床包括:固定的工作台底座、用于驱动所述托盘工作台在所述工作台底座与所述过渡引桥之间移动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控制所述托盘工作台升降的升降压紧机构,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底座位于所述过渡引桥一端,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底座的底部。如图7所示,所述过渡引桥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底座与所述运输小车之间,所述过渡引桥包括过渡引桥底座,用于驱动所述托盘工作台在所述过渡引桥与所述工作台底座或者所述运输小车之间移动的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过渡引桥底座位于所述工作台底座一端且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相对应,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由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带动;过渡引桥设置于桥式龙门数控机床和运输小车之间。可以通过垫铁调整引桥底座的高度。通过第四驱动单元和第三驱动单元,托盘工作台从装卸站的装卸站底座移动至运输小车的运输底座,运输小车在运输导轨上运动至桥式龙门数控机床对应的位置后,通过第三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将该托盘工作台移动至引桥。通过升降机构将工作台底座升起,通过第二驱动单元和第一驱动单元将该托盘工作台移动至桥式龙门数控机床的固定工作台底座上。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第三驱动单元以及第四驱动单元与托盘工作台上的滚柱结构相结合完成托盘工作台的移动。本实施例滚柱结构由内销轴和外轴承构成,与各驱动单元相配合。本实施例引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架桥式龙门数控机床工作台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台桥式龙门数控机床、多个过渡引桥、多个装卸站、托盘工作台以及运输小车;所述桥式龙门数控机床包括:固定的工作台底座、用于驱动所述托盘工作台在所述工作台底座与所述过渡引桥之间移动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控制所述托盘工作台升降的升降压紧机构,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底座位于所述过渡引桥一端,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底座的底部;所述过渡引桥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底座与所述运输小车之间,所述过渡引桥包括过渡引桥底座,用于驱动所述托盘工作台在所述过渡引桥与所述工作台底座或者所述运输小车之间移动的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过渡引桥底座位于所述工作台底座一端且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相对应,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由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带动;所述运输小车包括:第一运输底座、第二运输底座、用于驱动所述托盘工作台在所述托盘工作台在所述过渡引桥与所述运输小车或者所述装卸站之间移动的第三驱动单元,所述第三驱动单元位于所述过渡引桥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运输底座和所述第二运输底座并排固定连接;所述托盘工作台包括:多个T型滑槽、对应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置滚柱结构;所述装卸站包括:装卸站底座、用于驱动所述托盘工作台在所述装卸站与所述运输小车之间移动的第四驱动单元,所述第四驱动单元位于所述运输小车一端,所述第四驱动单元由所述第三驱动单元带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架桥式龙门数控机床工作台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台桥式龙门数控机床、多个过渡引桥、多个装卸站、托盘工作台以及运输小车;所述桥式龙门数控机床包括:固定的工作台底座、用于驱动所述托盘工作台在所述工作台底座与所述过渡引桥之间移动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控制所述托盘工作台升降的升降压紧机构,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底座位于所述过渡引桥一端,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底座的底部;所述过渡引桥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底座与所述运输小车之间,所述过渡引桥包括过渡引桥底座,用于驱动所述托盘工作台在所述过渡引桥与所述工作台底座或者所述运输小车之间移动的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过渡引桥底座位于所述工作台底座一端且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相对应,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由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带动;所述运输小车包括:第一运输底座、第二运输底座、用于驱动所述托盘工作台在所述托盘工作台在所述过渡引桥与所述运输小车或者所述装卸站之间移动的第三驱动单元,所述第三驱动单元位于所述过渡引桥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运输底座和所述第二运输底座并排固定连接;所述托盘工作台包括:多个T型滑槽、对应所述第一驱动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虎刘立新杜长林唐锐蔡春刚贺行健孙福岩任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