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声结构和声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1411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声结构和一种声室。通过利用具有平面形状或薄膜形状的振动部件覆盖外壳的开口以在它们之间限定一个空气层而形成一个吸声器。吸声器被附至房间的壁上,以便使得振动部件被布置成以与壁之间形成一个规定空间的方式而与壁相对。房间中产生的声音尤其是低频声音进入振动部件和壁之间的空间,于是,由于施加至空间的声压与空气层的内部压力之间的压差而引起振动部件的振动,从而消耗声波能量。因此,可以以减小了的空气层厚度来有效地吸收低频声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要求日本专利申请No.2007-265554的优先权,在此通过引用将该申请的内容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声室中吸收声音的吸声结构。
技术介绍
已经开发了各种类型的在吸声器和室(或者房间)壁之间设置有空气层的吸声结构,并且在诸如专利文献1之类的各种文献中公开了这样的吸声结构。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No.H05-231177专利文献1讲授了一种具有吸声结构的隔音装置,其中吸声板被布置成与侧壁形成空气层,在吸声板中对由陶瓷制成的正方形吸声器进行排列以形成不规则的表面(具有凹陷和凸起)。在这种吸声结构中,从室内向墙壁传播的声音被吸声器吸收,同时,在吸声器后方形成的空气层使得通过吸声器传播的声音的能量衰减;因此,可以有效地吸收声音。为了通过使用诸如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陶瓷之类的“多孔(porous)”材料构成的吸声器来吸收低频声音,则必须将吸声板和墙壁之间形成的空气层的厚度增大。但是,由于空气层的厚度“较大”,在房间中用于声音吸收以外的其它目的的空间将减小。这使得很难形成具有足够厚度的空气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声结构,它能够利用较薄的空气层来有效地吸收低频声音。-->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吸声结构的声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声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吸声器,该吸声器由具有开口的外壳以及振动部件构成,该振动部件被布置在所述开口上以便在外壳中形成一个空腔;一个具有边界的房间,其中吸声器被布置在所述边界上以使得振动部件面对所述边界;以及一个空间,其形成在振动部件上方使得与所述房间通信。在上述结构中,可以将外壳的外表面形成为不规则的。可以将外壳的外表面形成为弯曲的。可以将由多孔材料制成的多孔层附于外壳的外表面。可以布置多个吸声器,这些吸声器以规定的间距相邻排列。在上述结构中,吸声器的与房间相对的所有外表面均被具有声透射性和声流阻力的材料覆盖。此外,通过固定部件将吸声器以可调整的间隔固定至房间的边界。吸声结构可应用到声室和各种仪器和装置中。本专利技术的吸声结构可以有效地吸收声音,尤其是低频声音,其中吸声器的空气层的厚度可被减小。附图说明现在通过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方面和实施例。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吸声器的外部的透视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吸声器的截面图。图3是用来将吸声器固定至壁上的固定部件的剖视图。图4A是示出了在条件(1)至(5)的各种情况下的混响(reverberation)时间与倍频带的中心频率关系的结果的图表。图4B是示出了在条件(1)至(5)的各种情况下的平均吸声系数与倍频带的中心频率关系的结果的图表。图5是配置有采用吸声器的吸声结构的车辆的透视图。图6是图5所示的车辆的侧视图。-->图7是用于安装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一变型的吸声结构的车辆顶部的纵向截面图。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安装在车辆顶部的吸声结构中包含的吸声器的一种布置。图9是用于安装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二变型的吸声结构的车辆后柱的截面图。图10是用于安装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三变型的吸声结构的车辆后行李槽的截面图。图11是用于安装根据第一实施例第四变型的吸声结构的车辆仪表板的截面图。图12是用于安装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五变型的吸声结构的车门的截面图。图13是用于安装根据第一实施例第六变型的吸声结构的车辆底板的截面图。图1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第一变型的吸声器的横截面图。图1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第二变型的吸声器的横截面图。图16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第三变型的吸声器的横截面图。图17是包含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第四变型的吸声器的吸声结构的透视图。图18是示出了用来对根据第二实施例第五变型的吸声器进行固定的可伸展支撑部件的构造的侧视图,其中部分以截面图方式示出。图19是示出了在不同密度的吸声器振动部件情况下吸声系数关于频率的仿真结果。具体实施方式将参考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1.第一实施例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吸声器的外部的透视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吸声器2的截面图。吸声器2由外壳20和振动部件25构成。外壳20由木制材料制成,并且外壳20-->由矩形底部部件21(对应于吸声器2的底部)和侧壁部件22(形成外壳20的侧壁)组成,从而形成了允许振动部件25振动的内部空间。侧壁部件22是具有多个开口的矩形木材,其中一个开口的边缘被固定至底部部件21。外壳20并非必须由木制材料制成,它也可以由诸如合成树脂和其硬度足够大到能使振动部件25振动的金属之类的其它材料形成。振动部件25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矩形板。振动部件25被粘接至侧壁部件22的与底部部件21相对的另一开口的边缘,外壳20的开口被振动部件25闭合,以便在吸声器2的内部形成闭合的空气层26。振动部件25并非必须由矩形板形成,而是可以采用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薄膜或由高聚物制成的其它薄膜来形成振动部件25。吸声器2被固定至形成声场的房间(或室)的壁(或边界),以使得振动部件25朝向房间的边界以便在它们之间形成空间。图3是用来将吸声器2固定至房间的壁(边界)10的固定部件3的剖视图。固定部件3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四棱柱形支撑部件31。固定部件3还包括多个平面紧固件32,其中每个平面紧固件均由钩状部分32A(即在整个表面形成钩状凸起的布料)和带毛(piled)部分32B(即带毛布料)。钩状部分32A被粘贴至支撑部件31的相对表面中的一个表面,而带毛部分32B则粘贴至另一个表面。带毛部分32B被粘贴至吸声器2的振动部件25的四个角,而钩状部分32A被粘贴至壁10上这样的固定位置处:在将振动部件25放置成面对用来将吸声器2固定至壁10的固定区域时,壁10的固定位置与振动部件25的四个角精确匹配。在将吸声器2固定至壁10的固定操作中,粘贴至固定部件3的带毛部分32B被放置成面对事先粘贴至壁10的钩状部分32A,于是钩状部分32A的钩状凸起与带毛部分32B啮合,从而使得固定部件3被固定至壁10。接下来,粘贴至吸声器2的四个角的带毛部分32B被放置成与被粘贴至事先固定于壁10的固定部件3上的钩状部分32A相对,于是钩状部分32A的钩状凸起与粘贴至振动部分25的四个角的带毛部分32B啮合。因此,吸声器2被固定至壁10,以便在-->振动部件25和壁10之间形成其厚度与固定部件3的高度实质匹配的空间S。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吸声结构的特征在于,吸声器2的振动部件25通过空间S而在位置上与壁10隔离。当房间内(或室内)(其中吸声器2被固定至壁10以便在振动部件25和壁10之间形成空间S)产生声音时,低频声波进入在振动部件25和壁10之间形成的空间S。由于声波进入了处于振动部件25和壁10之间的空间S,振动部件25按照施加至空间S的声压和吸声器2的空气层26的内部压力之间的压差而振动,其中进入空间S的声波能量被振动部件25的振动所消耗,于是声音被吸声器吸收。空间S由两个边界(即振动部件25和壁10)所限定;因此,与没有在房间中布置吸声器2的情况相比,施加到其上的声压变高,其中相对较高能量的声波被传播到振动部件25上,从而提高了吸声效率。接下来将描述吸声器的设置条件。总的说来,在用于通过使用在空腔中形成的空气层和振动部件(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声结构,其包括: 至少一个吸声器,所述吸声器由具有开口的外壳以及振动部件构成,所述振动部件被布置在所述开口上以便在所述外壳中形成一个空腔; 一个具有边界的房间,其中所述吸声器被布置在所述边界上以使得所述振动部件面对所述边界 ;以及 一个空间,其形成在所述振动部件上方使得与所述房间通信。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10-11 2007-2655541.一种吸声结构,其包括:至少一个吸声器,所述吸声器由具有开口的外壳以及振动部件构成,所述振动部件被布置在所述开口上以便在所述外壳中形成一个空腔;一个具有边界的房间,其中所述吸声器被布置在所述边界上以使得所述振动部件面对所述边界;以及一个空间,其形成在所述振动部件上方使得与所述房间通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声结构,其中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被形成为不规则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声结构,其中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被形成为弯曲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声结构,其中所述吸声器还包括由多孔材料制成的多孔层,该多孔层被附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5.一种吸声结构,其包括:多个吸声器,这些吸声器被布置成以预定间距邻接在一起,其中每个吸声器均由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棚濑廉人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