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除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91210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1:16
一种废气除尘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废气管道和输水管道,所述的输水管道包括横向输水管道、向上输水管道和向下输水管道,向上输水管道顶部与横向输水管道连接,向下输水管道底部伸入到蓄水池内,向上输水管道经过降温室顶部与横向输水管道连接,向上输水管道底部伸入到沉淀池内,蓄水池与沉淀池底部通过隔板隔开;所述的向上输水管道在降温室内形成若干分支管道,分支管道包括内外两层,其中内层与外层之间填充有热相变材料;所述的废气管道内安装有若干交错设置的挡板,废气管道内还通过旋转轴安装有扇叶。本装置解决了传统的废气处理系统中死水不能充分接触废气的弊端,大大提高了废气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气除尘系统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
,具体地说是一种废气除尘系统。
技术介绍
现代企业在进行废气处理时,大多直接将废气通入水池中,既可以对废气进行降温,又能够将废气中包含的杂质颗粒融入水中,但是由于水池中的水往往是死水,废气与池内的水接触并不充分,因此无论是降温效果还是除尘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另外,如果直接将废气引入水中,其包含的大量的灰尘颗粒直接与水混合,使水在短时间内变浑浊,影响后期处理效果,若频繁的更换池内的水,则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因此需要改进现有的废水处理系统,既提高废水中灰尘的处理效果,又能节省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降温效果好、除尘效率高的废气除尘系统。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废气除尘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相互连接的废气管道和输水管道,所述的输水管道包括横向输水管道、向上输水管道和向下输水管道,向上输水管道顶部与横向输水管道连接,向下输水管道底部伸入到蓄水池内,向上输水管道经过降温室顶部与横向输水管道连接,向上输水管道底部伸入到沉淀池内,蓄水池与沉淀池底部通过隔板隔开;所述的向上输水管道在降温室内形成若干分支管道,分支管道包括内外两层,其中内层与外层之间填充有热相变材料;所述的废气管道内安装有若干交错设置的挡板,废气管道内还通过旋转轴安装有扇叶;所述的废气管道一侧还安装有引风机,所述的向上输水管道一侧安装有增压泵;所述的废气管道末端与降温室连通,降温室一侧设置有废气出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废气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好。本装置解决了传统的废气处理系统中死水不能充分接触废气的弊端,大大提高了废气处理效果。本系统中经过初步阻挡去尘,能够将废气中较大的颗粒物去除,大大降低了循环水中杂质量,循环水落入蓄水池中并经过沉淀池的沉淀后,上层净化水可继续循环使用,不会影响净化水的净化效果,大大节约了水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废气管道、2-横向输水管道、3-向上输水管道、4-向下输水管道、5-蓄水池、6-降温室、7-沉淀池、8-隔板、9-挡板、10-扇叶、11-旋转轴、12-引风机、13-增压泵、14-废气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凡是未对其进行具体说明的,均是不受其具体结构的限制,可根据其作用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方位名词如“左”“右”“上”“下”等均是根据附图中的方向确定。一种废气除尘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废气管道1和输水管道,所述的输水管道包括横向输水管道2、向上输水管道3和向下输水管道4,向上输水管道3顶部与横向输水管道2连接,向下输水管道4底部伸入到蓄水池5内,向上输水管道3经过降温室6顶部与横向输水管道2连接,向上输水管道3底部伸入到沉淀池7内,蓄水池5与沉淀池7底部通过隔板8隔开;所述的向上输水管道3在降温室6内的部分外层设置有热相变材料;所述的废气管道1内安装有若干交错设置的挡板9(具体设置见说明书附图),废气管道1内还通过旋转轴11安装有扇叶10;所述的废气管道1一侧还安装有引风机12,引风机12引导气流自左向右流动。具体地,扇叶10外侧与挡板9外侧均包覆有过滤纱布。具体地,热相变材料为六水氯化钙。具体地,向上输水管道3一侧安装有增压泵13。具体地,废气管道1末端与降温室6连通,降温室6一侧设置有废气出口14。具体地,为了增强废气与循环水的接触效果,可设置多个与废气管道1垂直相通的向下输水管道4。本实施例中设置一个向下输水管道4。本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废气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好。废气进入废气管道1后,在引风机12的作用下,由管道左侧逐渐流向右侧,期间在挡板9的作用下,不断变化前进方向,从而将一些大的杂质颗粒被挡板9阻拦,引风机12形成的气流,迫使扇叶10围绕旋转轴11自动转动,在扇叶10旋转的过程中进一步将微尘颗粒阻拦,大量的杂质将会粘附在扇叶10外侧与挡板9外侧包覆的过滤纱布中,从而起到初步过滤的作用,另一方面,增压泵13不断将沉淀池内的水抽吸到高处,高处的水经过向下输水管道4垂直流下,期间与沿废气管道1水平方向流动的废气充分接触,实现废气的进一步除尘并且降温。与废气接触后的水继续沿着向下输水管道4进入蓄水池5内,并在蓄水池5内进行初步的沉淀,将其中的杂质颗粒沉淀到底层后,蓄水池5内上层的水越过隔板8进入沉淀池7内再次进行沉淀,上层水在增压泵13的作用下再次进入向上输水管道3中进行循环。除尘完成的废气经过与水的充分接触后进入降温室6,相变材料吸收废气中的热量并保存,降温后的废气经过废气出口14排出,当向上输水管道3中的水在上升的过程中经过降温室6时,吸收相变材料存储的热能,水的温度升高,经过横向输水管道2后进入向下输水管道4,进而与废气进行接触,温度较高的水在与废气接触的过程中,能够更快的将浸润其中的杂质颗粒,其除尘效果更好。特别地指出,在降温室内,向上输水管道自下而上的穿过,但并不影响废气从降温室左侧流向右侧,此处并不能简单的根据说明书附图进行判断,因为废气完全可以在向上输水管道的两侧绕过继续前行。本系统中利用相变材料作为中间传递介质,一方面将废气中的热量保存,另一方面将保存的热量传递到循环水中,同直接将循环水作为吸收热量的介质相比,相变材料是利用本身固液状态的变化实现吸热与放热,在吸热过程中,其自身温度不会随着大量废气的进入而升高,因而能够有有效的保证废气的降温效果。为了获得更好的除尘效果,本系统中利用温度较高的循环水与废气进行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在废气与循环水接触的过程中,废气也能够将一部分热量传递到循环水中,但是循环水与废气的接触时间较短,因此,循环水温度上升较慢,而另一方面,当大量的废气与循环水接触后,循环水温度变高,但此时水中容易杂质较多,容易影响除尘效果,因此,特别设置了降温室对废气进行降温后再排放。本装置解决了传统的废气处理系统中死水不能充分接触废气的弊端,大大提高了废气处理效果。本系统中经过初步阻挡去尘,能够将废气中较大的颗粒物去除,大大降低了循环水中杂质量,循环水落入蓄水池中并经过沉淀池的沉淀后,上层净化水可继续循环使用,不会影响净化水的净化效果,大大节约了水资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气除尘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相互连接的废气管道、输水管道和蓄水池,所述的输水管道包括横向输水管道、向上输水管道和向下输水管道,向上输水管道顶部与横向输水管道连接,向下输水管道底部伸入到蓄水池内,向上输水管道经过降温室顶部与横向输水管道连接,向上输水管道底部伸入到沉淀池内,蓄水池与沉淀池底部通过隔板隔开;所述的向上输水管道在降温室内形成若干分支管道,分支管道包括内外两层,其中内层与外层之间填充有热相变材料;所述的废气管道内安装有若干交错设置的挡板,废气管道内还通过旋转轴安装有扇叶;所述的废气管道一侧还安装有引风机,所述的向上输水管道一侧安装有增压泵;所述的废气管道末端与降温室连通,降温室一侧设置有废气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气除尘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相互连接的废气管道、输水管道和蓄水池,所述的输水管道包括横向输水管道、向上输水管道和向下输水管道,向上输水管道顶部与横向输水管道连接,向下输水管道底部伸入到蓄水池内,向上输水管道经过降温室顶部与横向输水管道连接,向上输水管道底部伸入到沉淀池内,蓄水池与沉淀池底部通过隔板隔开;所述的向上输水管道在降温室内形成若干分支管道,分支管道包括内外两层,其中内层与外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连芬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蓝天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