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尾门推杆的机电部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0749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4:11
一种汽车尾门推杆的机电部防水结构,包括固定部外管,安装在固定部外管左部的电机,安装在固定部外管中部的变速箱,安装在固定部外管右部的丝杆座,安装在丝杆座中部的丝杆,以及安装在固定部外管左端的左端盖,其特征是所述左端盖的外围设置有第三防水槽和第一铆接槽,所述第三防水槽内套装有第三防水圈,所述第三防水圈压缩在固定部外管和左端盖之间,所述固定部外管的左端压制在铆接槽内进行固定,所述丝杆座的外围设置有第二防水槽和第二铆接槽,所述丝杆座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丝杆座通过第二铆接槽与固定部外管压制相固定,所述第二防水槽内套装有第二防水圈,所述轴承的左侧贴装有第一防水圈,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内圈内安装有丝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尾门推杆的机电部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配件,特别指的是一种汽车尾门推杆的机电部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汽车的车门都是从汽车的两侧开门,为了便于携带物品,为了便于装货,也为了便于上下人,现有的汽车尾部通常要设置一个汽车尾门,并且采用了电动尾门推杆来开启和关闭汽车尾门。由于电动尾门推杆分固定部和运动部,在固定部的外管和运动部的外管套接的位置随着汽车尾门的开启和关闭而不断运动,很难做防水设置,当水从固定部的外管和运动部的外管套接的位置进入到固定部外管内时,水就会沿着丝杆向下流动,流到丝杆座后穿过丝杆座外围和内部的轴承一直流进变速箱,再从变速箱流向电机,电机进水后就会短路烧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双重防水功能的丝杆座。本技术包括固定部外管,安装在固定部外管左部的电机,安装在固定部外管中部的变速箱,安装在固定部外管右部的丝杆座,安装在丝杆座中部的丝杆,以及安装在固定部外管左端的左端盖。所述左端盖的外围设置有第三防水槽和第一铆接槽,所述第三防水槽内套装有第三防水圈,所述第三防水圈压缩在固定部外管和左端盖之间,所述固定部外管的左端压制在铆接槽内进行固定。所述丝杆座的外围设置有第二防水槽和第二铆接槽,所述丝杆座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丝杆座通过第二铆接槽与固定部外管压制相固定,所述第二防水槽内套装有第二防水圈,所述轴承的左侧贴装有第一防水圈,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内圈内安装有丝杆。所述第一防水圈套装在丝杆上,其右侧面与第一轴承的左侧面相贴装,其内径小于相应丝杆的外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从固定部外管的左右两端封住了水的渗透,有效保证了电动尾门推杆机电部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固定部外管1,安装在固定部外管1左部的电机9,安装在固定部外管1中部的变速箱2,安装在固定部外管1右部的丝杆座3,安装在丝杆座3中部的丝杆4,以及安装在固定部外管1左端的左端盖10。所述左端盖10的外围设置有防水槽12和第一铆接槽11,所述防水槽12内套装有第三防水圈13,所述第三防水圈13压缩在固定部外管1和左端盖10之间,所述固定部外管1的左端压制在铆接槽11内进行固定。所述丝杆座3的外围设置有防水槽14和第二铆接槽15,所述丝杆座3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8,所述丝杆座3通过第二铆接槽15与固定部外管1压制相固定,所述防水槽14内套装有第二防水圈6,所述轴承7的左侧贴装有第一防水圈5,所述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8的内圈内安装有丝杆4。所述第一防水圈5套装在丝杆4上,其右侧面与第一轴承7的左侧面相贴装,其内径小于相应丝杆4的外径。当水从流进固定部外管1的内侧时,丝杆座3的外围被第二防水圈6所封闭,丝杆座3的内部被第一防水圈5所封闭,在固定部外管1的左端被第三防水圈13所封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尾门推杆的机电部防水结构,包括固定部外管,安装在固定部外管左部的电机,安装在固定部外管中部的变速箱,安装在固定部外管右部的丝杆座,安装在丝杆座中部的丝杆,以及安装在固定部外管左端的左端盖,其特征是所述左端盖的外围设置有第三防水槽和第一铆接槽,所述第三防水槽内套装有第三防水圈,所述第三防水圈压缩在固定部外管和左端盖之间,所述固定部外管的左端压制在铆接槽内进行固定,所述丝杆座的外围设置有第二防水槽和第二铆接槽,所述丝杆座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丝杆座通过第二铆接槽与固定部外管压制相固定,所述第二防水槽内套装有第二防水圈,所述轴承的左侧贴装有第一防水圈,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内圈内安装有丝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尾门推杆的机电部防水结构,包括固定部外管,安装在固定部外管左部的电机,安装在固定部外管中部的变速箱,安装在固定部外管右部的丝杆座,安装在丝杆座中部的丝杆,以及安装在固定部外管左端的左端盖,其特征是所述左端盖的外围设置有第三防水槽和第一铆接槽,所述第三防水槽内套装有第三防水圈,所述第三防水圈压缩在固定部外管和左端盖之间,所述固定部外管的左端压制在铆接槽内进行固定,所述丝杆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岱明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海纳斯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