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历史街区立面改造的施工构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977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历史街区立面改造的施工构造方法,涉及建筑改造领域。包括现场检测、基础加固、墙面加固步、墙面修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在墙体基础和墙体表面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施工方法,对历史街区的建筑进行加固修复;在保留历史街区的文物价值的前提下,对历史街区的立面进行修复加固,并不需要更换墙体,通过在地下部分进行加固,提高了立面的承载能力,对历史文物实现了有效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历史街区立面改造的施工构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改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历史街区立面改造的施工构造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设计大师对古建筑的青睐,以及人们对仿古建筑和元素的认知,使得仿古建筑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道美丽风景线。现有的古建筑变形墙体修复技术,是当其墙体同时大面积出现倾斜、歪闪、扭曲、鼓涨的情况时,一般都是拆除墙体编号重砌。由于古建筑墙体经常有砖雕、彩画和灰塑等装饰,加上墙体本身也属于保护对象,因此将古建筑拆除墙体重砌,必然会损害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而且劳动强度大,工期长,这是现有古建筑变形墙体修复技术所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历史街区立面改造的施工构造方法,通过采用在墙体基础和墙体表面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施工方法,对历史街区的建筑进行加固修复;在保留历史街区的文物价值的前提下,对历史街区的立面进行修复加固,并不需要更换墙体,通过在地下部分进行加固,提高了立面的承载能力,对历史文物实现了有效保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历史街区立面改造的施工构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现场检测工作人员对历史街区建筑立面的结构特征、构造特征和残缺情况进行全面测绘、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施工设备和材料;步骤二:基础加固SS01、先将墙体通过支撑架与支撑板结构将墙体进行固定,再将墙体的地下墙体基础进行加固;SS02、地下墙体基础加固完成后将地上的支撑架与支撑板拆除,再对墙体进行修复改造;步骤三:墙面加固SS11、将墙体表面灰尘清理干净;SS12、在墙体表面固定缝织聚酯布构成的格栅,并在格栅上涂覆一层混凝土;得到加固的混凝土层;SS13、待混凝土层干燥凝固后,使用毛刷和水对混凝土层进行清洗,将表面灰尘清洗干净后风干;步骤四:墙面修复将风干后的混凝土层表面涂刷一层硅油,再用喷灯对墙面进行焙烧;然后将仿制涂料涂刷到墙面形成涂料层;最后对涂料层进行加热焙烧,并通过毛毡进行覆盖保温。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的地下墙体基础加固,包括以下步骤:SS21、在墙角处沿墙体的走向进行挖深形成坑道;所述坑道的深度为60-100cm;坑道的宽度在30-70cm;SS22、在坑道内搭建钢筋笼;其中,在墙体基础表面通过钻头钻出若干通孔,将钢筋笼的钢筋插入通孔内;并在钢筋笼内加入若干碎石或碎砖;浇入混凝土将坑道填满;SS23、待混凝土干燥凝固后,在混凝土基础上,使用砖块将墙体基础与墙体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的支撑板表面复合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由橡胶材料或海绵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的格栅通过钢钉固定在墙面上。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在墙体基础和墙体表面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施工方法,对历史街区的建筑进行加固修复;在保留历史街区的文物价值的前提下,对历史街区的立面进行修复加固,并不需要更换墙体,通过在地下部分进行加固,提高了立面的承载能力,对历史文物实现了有效保护。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具体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历史街区立面改造的施工构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现场检测工作人员对历史街区建筑立面的结构特征、构造特征和残缺情况进行全面测绘、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施工设备和材料;步骤二:基础加固SS01、先将墙体通过支撑架与支撑板结构将墙体进行固定,再将墙体的地下墙体基础进行加固;SS02、地下墙体基础加固完成后将地上的支撑架与支撑板拆除,再对墙体进行修复改造;步骤三:墙面加固SS11、将墙体表面灰尘清理干净;SS12、在墙体表面固定缝织聚酯布构成的格栅,并在格栅上涂覆一层混凝土;得到加固的混凝土层;SS13、待混凝土层干燥凝固后,使用毛刷和水对混凝土层进行清洗,将表面灰尘清洗干净后风干;步骤四:墙面修复将风干后的混凝土层表面涂刷一层硅油,再用喷灯对墙面进行焙烧;然后将仿制涂料涂刷到墙面形成涂料层;最后对涂料层进行加热焙烧,并通过毛毡进行覆盖保温。进一步地,步骤二中的地下墙体基础加固,包括以下步骤:SS21、在墙角处沿墙体的走向进行挖深形成坑道;坑道的深度为60-100cm;坑道的宽度在30-70cm;SS22、在坑道内搭建钢筋笼;其中,在墙体基础表面通过钻头钻出若干通孔,将钢筋笼的钢筋插入通孔内;并在钢筋笼内加入若干碎石或碎砖;浇入混凝土将坑道填满;SS23、待混凝土干燥凝固后,在混凝土基础上,使用砖块将墙体基础与墙体相连。进一步地,步骤二中的支撑板表面复合有缓冲层,缓冲层由橡胶材料制成,避免支撑板对墙体表面的纹路造成破坏。进一步地,步骤三中的格栅通过钢钉固定在墙面上。具体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历史街区立面改造的施工构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现场检测工作人员对历史街区建筑立面的结构特征、构造特征和残缺情况进行全面测绘、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施工设备和材料;步骤二:基础加固SS01、先将墙体通过支撑架与支撑板结构将墙体进行固定,再将墙体的地下墙体基础进行加固;SS02、地下墙体基础加固完成后将地上的支撑架与支撑板拆除,再对墙体进行修复改造;步骤三:墙面加固SS11、将墙体表面灰尘清理干净;SS12、在墙体表面固定缝织聚酯布构成的格栅,并在格栅上涂覆一层混凝土;得到加固的混凝土层;SS13、待混凝土层干燥凝固后,使用毛刷和水对混凝土层进行清洗,将表面灰尘清洗干净后风干;步骤四:墙面修复将风干后的混凝土层表面涂刷一层硅油,再用喷灯对墙面进行焙烧;然后将仿制涂料涂刷到墙面形成涂料层;最后对涂料层进行加热焙烧,并通过毛毡进行覆盖保温。进一步地,步骤二中的地下墙体基础加固,包括以下步骤:SS21、在墙角处沿墙体的走向进行挖深形成坑道;坑道的深度为60-100cm;坑道的宽度在30-70cm;SS22、在坑道内搭建钢筋笼;其中,在墙体基础表面通过钻头钻出若干通孔,将钢筋笼的钢筋插入通孔内;并在钢筋笼内加入若干碎石;浇入混凝土将坑道填满;SS23、待混凝土干燥凝固后,在混凝土基础上,使用砖块将墙体基础与墙体相连。进一步地,步骤二中的支撑板表面复合有缓冲层,缓冲层由海绵材料制成,避免支撑板对墙体表面的纹路造成破坏。进一步地,步骤三中的格栅通过钢钉固定在墙面上。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历史街区立面改造的施工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现场检测工作人员对历史街区建筑立面的结构特征、构造特征和残缺情况进行全面测绘、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施工设备和材料;步骤二:基础加固SS01、先将墙体通过支撑架与支撑板结构将墙体进行固定,再将墙体的地下墙体基础进行加固;SS02、地下墙体基础加固完成后将地上的支撑架与支撑板拆除,再对墙体进行修复改造;步骤三:墙面加固SS11、将墙体表面灰尘清理干净;SS12、在墙体表面固定缝织聚酯布构成的格栅,并在格栅上涂覆一层混凝土;得到加固的混凝土层;SS13、待混凝土层干燥凝固后,使用毛刷和水对混凝土层进行清洗,将表面灰尘清洗干净后风干;步骤四:墙面修复将风干后的混凝土层表面涂刷一层硅油,再用喷灯对墙面进行焙烧;然后将仿制涂料涂刷到墙面形成涂料层;最后对涂料层进行加热焙烧,并通过毛毡进行覆盖保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历史街区立面改造的施工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现场检测工作人员对历史街区建筑立面的结构特征、构造特征和残缺情况进行全面测绘、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施工设备和材料;步骤二:基础加固SS01、先将墙体通过支撑架与支撑板结构将墙体进行固定,再将墙体的地下墙体基础进行加固;SS02、地下墙体基础加固完成后将地上的支撑架与支撑板拆除,再对墙体进行修复改造;步骤三:墙面加固SS11、将墙体表面灰尘清理干净;SS12、在墙体表面固定缝织聚酯布构成的格栅,并在格栅上涂覆一层混凝土;得到加固的混凝土层;SS13、待混凝土层干燥凝固后,使用毛刷和水对混凝土层进行清洗,将表面灰尘清洗干净后风干;步骤四:墙面修复将风干后的混凝土层表面涂刷一层硅油,再用喷灯对墙面进行焙烧;然后将仿制涂料涂刷到墙面形成涂料层;最后对涂料层进行加热焙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亮张鹏徐晴向南石晨甘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