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水冷式冷却除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8773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含焦油高温尾气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水冷式冷却除焦设备,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具有内腔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内腔从上至下被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分布室、冷却室、集油室;所述分布室上端设有尾气进口;所述冷却室下端侧壁设有循环水入口、上端侧壁设有循环水出口,所述冷却室中设有若干个从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且横向延伸的用于导流循环水的折流板,所述冷却室中均匀设有若干根穿设于折流板且一端与分布室连通、另一端与集油室连通的输气管;所述集油室侧壁设有尾气出口,底端设有焦油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冷却除焦效果好,实现了尾气冷却、除焦一体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水冷式冷却除焦设备
本技术涉及含焦油高温尾气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水冷式冷却除焦设备。
技术介绍
电石生产过程中,电石炉会产生大量的电石炉尾气,温度为150~240℃,电石炉尾气可以作为燃料气进行燃烧;但其焦油含量可高达1.5%,焦油的存在会严重影响电石炉尾气的热值和燃烧性能,并且焦油极易堵塞燃烧器喷嘴,因此电石炉尾气必须除焦油;在传统技术中,通常采用水喷淋冷却的方式来降温除焦,但采用该方式降温除焦后的电石炉尾气含有大量的饱和水,对电石炉炉气的热值和纯度造成了影响,从而降低了电石炉尾气的利用效率;鉴于此,为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一体化水冷式冷却除焦设备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一体化水冷式冷却除焦设备,冷却除焦效果好,实现了尾气冷却、除焦一体化。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体化水冷式冷却除焦设备,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具有内腔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内腔从上至下被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分布室、冷却室、集油室;所述分布室上端设有尾气进口;所述冷却室下端侧壁设有循环水入口、上端侧壁设有循环水出口,所述冷却室中设有若干个从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且横向延伸的用于导流循环水的折流板,所述冷却室中均匀设有若干根穿设于折流板且一端与分布室连通、另一端与集油室连通的输气管;所述集油室侧壁设有尾气出口,底端设有焦油出口。按以上方案,所述尾气进口内侧设有使尾气均匀进入输气管的气体分布器。按以上方案,所述分布室上端还设有用于清洗输气管的清洗口。按以上方案,所述输气管在冷却室中竖直设置。按以上方案,所述折流板的一侧缺口,缺口与冷却室的侧壁之间形成空隙,若干个折流板依次固定在冷却室内,空隙交替出现在冷却室的左右两侧。按以上方案,所述冷却室的上端侧壁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循环水出口异侧设置。按以上方案,所述冷却室的下端侧壁设有排凝口,所述排凝口与循环水入口异侧设置。按以上方案,所述集油室的内侧设有靠近尾气出口的挡板。按以上方案,所述挡板包括:位于所述尾气出口上方且一端连接于集油室内侧的横板部、与所述横板部另一端相连且竖直向下延伸的竖板部。按以上方案,所述集油室的底面呈向下凸起的曲面,所述焦油出口设于曲面的最低端。由上述方案,冷却室中的输气管将含焦油高温尾气与循环水隔离,含焦油高温尾气在输气管内自上而下流动,循环水在输气管外自下而上流动,含焦油高温尾气与循环水逆流接触,换热冷却效果好;冷却后含焦油的尾气进入集油室,集油室有足够的气液分离空间使含焦油的尾气进行气液分离,除焦油效果好;冷却室和集油室的设置实现了含焦油高温尾气冷却、除焦一体化,进一步地,分布室的设置使含焦油高温尾气均匀地进入冷却室进行冷却,提高了冷却除焦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分布室(101-尾气进口、102-气体分布器、103-清洗口、104-分布室人孔)、2-冷却室(201-循环水入口、202-循环水出口、203-折流板、204-输气管、205-排气口、206-排凝口)、3-集油室(301-尾气出口、302-焦油出口、303-挡板、303a-横板部、303b-竖板部、304-底面、305-集油室人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许多方面。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按照比例绘制。替代地,重点在于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部件。此外,在附图中的若干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对应零件。如本文所用的词语“示例性”或“说明性”表示用作示例、例子或说明。在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或“说明性”的任何实施方式未必理解为相对于其它实施方式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下文所描述的所有实施方式是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做出和使用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预期并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详细地描述了熟知的特征和方法以便不混淆本技术。出于本文描述的目的,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和其衍生词将与如图1定向的技术有关。而且,并无意图受到前文的

技术介绍

技术实现思路
或下文的详细描述中给出的任何明示或暗示的理论限制。还应了解在附图中示出和在下文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装置和过程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技术构思的简单示例性实施例。因此,与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关的具体尺寸和其他物理特征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性的,除非权利要求书另作明确地陈述。本技术为实现含焦油高温尾气的净化,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水冷式冷却除焦设备,对尾气进行冷却、去焦油处理;图1示出了一体化水冷式冷却除焦设备,该设备包括具有内腔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内腔从上至下被划分为相互独立的三个腔室,分别为分布室1、冷却室2、集油室3;其中,分布室1上端设有尾气进口101,用于尾气进入分布室1并使尾气进入冷却室2中的输气管204;尾气进口101内侧设置有气体分布器102,可以使尾气更加均匀地进入输气管204;分布室1上端设置有用于清洗输气管204的清洗口103,防止焦油堵塞输气管204;分布室1上还设有分布室人孔104,通过分布室人孔104进入设备内部,可以进入设备维修。冷却室2用于冷却尾气,进行换热,其侧壁一侧设有循环水入口201、另一侧设有循环水出口202,循环水入口201靠近冷却室2的下端设置,循环水出口202靠近冷却室2的上端设置;冷却室2中从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横向延伸的用于导流循环水的折流板203,强化了传热以保证冷却效果,所述冷却室2中竖直均匀排布设置有若干根穿设于折流板203且一端与分布室1连通、另一端与集油室3连通的输气管204,输气管204竖直设于冷却室2中,冷却室2的侧壁与输气管204之间形成用于充满循环水的容纳腔,折流板203位于此容纳腔内,折流板203的一侧缺口,缺口与冷却室2的侧壁之间形成空隙,若干个折流板203依次固定在冷却室2内,空隙交替出现在冷却室2的左右两侧;冷却室2的侧壁开设有排气口205,所述排气口205靠近冷却室2的上端设置且排气口205与循环水出口202异侧设置,设备开始运行,通过排气口205排净换热段壳程即冷却室2的侧壁与输气管204之间形成的容纳腔中的空气,否则换热段是空气和循环水的混合相,会影响换热效果,换热效果不好会导致气液分离的效果差,因此排气口205的设置保证了气液分离效果,保证净化后尾气的焦油含量满足要求;在设备停运或检修时,排气口205也可以用来排放壳程里面的气体;冷却室2的侧壁还开设有排凝口206,所述排凝口206靠近冷却室2的下端设置且排凝口206与循环水入口201异侧设置,当设备停运或检修时,通过排凝口206把换热段壳程的循环水排净。集油室3用于尾气的气液分离和尾气、焦油的输出,所述集油室3设有足够的气液分离空间用于进行冷却后的尾气的气液分离,其侧壁设有尾气出口301,底端设有焦油出口302;在集油室3中,为了进一步降低尾气中的焦油含量,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化水冷式冷却除焦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内腔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内腔从上至下被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分布室、冷却室、集油室;所述分布室上端设有尾气进口;所述冷却室下端侧壁设有循环水入口、上端侧壁设有循环水出口,所述冷却室中设有若干个从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且横向延伸的用于导流循环水的折流板,所述冷却室中均匀设有若干根穿设于折流板且一端与分布室连通、另一端与集油室连通的输气管;所述集油室侧壁设有尾气出口,底端设有焦油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水冷式冷却除焦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内腔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内腔从上至下被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分布室、冷却室、集油室;所述分布室上端设有尾气进口;所述冷却室下端侧壁设有循环水入口、上端侧壁设有循环水出口,所述冷却室中设有若干个从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且横向延伸的用于导流循环水的折流板,所述冷却室中均匀设有若干根穿设于折流板且一端与分布室连通、另一端与集油室连通的输气管;所述集油室侧壁设有尾气出口,底端设有焦油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水冷式冷却除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进口内侧设有使尾气均匀进入输气管的气体分布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水冷式冷却除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室上端还设有用于清洗输气管的清洗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水冷式冷却除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在冷却室中竖直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水冷式冷却除焦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毅吴明亮曹小健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炼化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