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润滑油的预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8755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润滑油的预处理装置,属于预处理设备领域,包括搅拌部、运送部以及过滤部,所述搅拌部通过所述运送部与所述过滤部连接,所述搅拌部包括滚筒本体、第一支撑架、动力机构以及螺旋叶片,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减速器、联轴器、以及第二支撑架,所述过滤部包括过滤箱体、过滤板层、加热层、以及第三支撑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废润滑油的预处理装置,不仅使得吸附剂与废润滑中的机械杂质充分吸附沉淀,而且能够在层层过滤的同时进行加热,进而能有效地除去废润滑油中的绝大部分杂质和水分,因而达到废润滑油预处理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润滑油的预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润滑油处理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废润滑油的预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润滑油产量约占石油产品总量的2%,每年消耗在400万吨以上,润滑油在使用一段时间,变质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引起机器的各种故障,起不到很好的润滑作用,必须更换,每年我国更换下来的废机油量约占润滑油总量的30%~40%,再加上机器的泄露,废机油的量就更大了,随着国家机械化的提高,使用的润滑油就越多,相映产生的废机油也越多。多年来,我国面对大量的废机油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丢弃、道路硬化、做燃料,这几种方法对环境都会造成污染,因此需要一种预处理装置能有效去除废弃润滑中的水分和固体杂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废润滑油的预处理装置,不仅使得吸附剂与废润滑中的机械杂质充分吸附沉淀,而且能够在层层过滤的同时进行加热,进而能有效地除去废润滑油中的绝大部分杂质和水分,因而达到废润滑油预处理的目的。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废润滑油的预处理装置,包括搅拌部、运送部以及过滤部,所述搅拌部通过所述运送部与所述过滤部连接;所述搅拌部包括第一支撑架、滚筒本体、动力机构以及搅拌轴,所述第一支撑架顶部设有所述滚筒本体,所述动力机构设在所述滚筒本体右侧,所述搅拌轴设在所述滚筒本体的内部,所述滚筒本体下端设有滚筒出料口;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架、电机以及联轴器,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搅拌轴固定连接;所述运送部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以及泵体,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滚筒出料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泵体的进口端连通,所述泵体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连通;所述过滤部包括第三支撑架、过滤箱体、滤板层以及加热层,所述过滤箱体固定于所述第三支撑架的顶部,所述过滤板层水平设置在所述过滤箱体的内部,所述加热层设置在所述过滤箱体内部空间的底部,所述过滤箱体侧面设有过滤出料口,所述过滤箱体上端设有过滤进料口,所述过滤进料口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过滤板层包括上层、下层以及位于所述上层与所述下层之间的过滤筛层。优选地,所述滚筒本体上端设有滚筒加料口。优选地,所述滚筒加料口呈漏斗状。优选地,所述过滤板层数量不少于3。优选地,所述上层与所述下层均设置有过滤孔。优选地,所述过滤板层的所述过滤筛层的过滤筛目数量,从上到下依次减少。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靠近所述滚筒本体一端安装有过滤器。优选地,所述加热层为电阻丝加热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废润滑油的预处理装置,设置搅拌部能使得润滑油和吸附剂充分吸附沉淀;设置的过滤部既可以通过过滤部内的过滤板层逐层进行过滤,又可以通过加热层加热蒸发废弃润滑油内的水分,进而能有效地除去废润滑油中的绝大部分杂质和水分,因而达到废润滑油预处理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废润滑油的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废润滑油的预处理装置过滤板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搅拌部;2、运送部;3、过滤部;11滚筒本体;12、第一支撑架;13、搅拌轴;14、动力机构;21、第二连接管;22、泵体;23、第一连接管;31、过滤箱体;32、过滤板层;33、加热层;34、第三支撑架;111、滚筒加料口;112、滚筒出料口;141、第二支撑架;142、电机;143、联轴器;311、过滤出料口;312、过滤进料口;321、上层;322、过滤筛层;323、下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图1实例地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废润滑油的预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实例地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废润滑油的预处理装置过滤板层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废润滑油的预处理装置,包括搅拌部1、运送部2以及过滤部3,所述搅拌部1通过所述运送部2与所述过滤部3连接;所述搅拌部1包括第一支撑架12、滚筒本体11、动力机构14以及搅拌轴13,所述第一支撑架12顶部设有所述滚筒本体11,所述动力机构14设在所述滚筒本体11右侧,所述的右侧只是相对于附图的位置,不是固定的位置,所述搅拌轴13设在所述滚筒本体11的内部,所述滚筒本体11下端设有滚筒出料口112;所述动力机构14包括第二支撑架141、电机142以及联轴器143,所述电机142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架141的顶部,所述电机142的输出轴通过所述联轴器143与所述搅拌轴13固定连接;所述运送部包括第一连接管23、第二连接管21以及泵体22,所述第一连接管23的一端与所述滚筒出料口11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泵体22的进口端连通,所述泵体22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21一端连通;所述过滤部3包括第三支撑架34、过滤箱体31、滤板层32以及加热层33,所述过滤箱体31固定于所述第三支撑架34的顶部,所述过滤板层32水平设置在所述过滤箱体的内部,所述加热层33设置在所述过滤箱体31内部空间的底部,所述过滤箱体31侧面设有过滤出料口311,所述过滤箱体31上端设有过滤进料口312,所述过滤进料口312与所述第二连接管21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过滤板层32包括上层321、下层323以及位于所述上层321与所述下层323之间的过滤筛层322。进一步地,所述滚筒本体11上端设有滚筒加料口111,当需要加入废弃润滑油和吸附剂时,可从所述滚筒加料口111加入,所述吸附剂为白土吸附剂,所述白土吸附剂可吸附所述废弃润滑油内的机械杂质,从而使得所述机械杂质沉淀在滚筒本体内;所述滚筒加料口111呈漏斗状,能方便添加废弃润滑油和白土吸附剂,所述废弃润滑油和所述白土吸附剂从漏斗状的滚筒加料口111处加入,不易发生溅散。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板层32数量不少于3,设置的多层过滤板层能对废弃润滑油逐层过滤;所述上层321与所述下层323均设置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为过滤通孔,所述过滤通孔能使得所述废弃润滑油从所述过滤板层32的所述上层流到所述下层。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板层32的所述过滤筛层322的过滤筛目数量,从上到下依次减少,所述过滤筛目数量的逐步减少,能使得废弃润滑油内的机械杂质逐层减少。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管23的靠近所述滚筒11一端安装有过滤器,白土吸附剂吸附废弃润滑油内的机械杂质后会发生沉淀,所述过滤器能初步过滤掉一部分的所述机械杂质,从而使得所述废弃润滑油内的所述机械杂质不会堵塞所述第一连接管23。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层33为电阻丝加热层,所述电阻丝加热层广泛用在冶金机械、医疗、化工、陶瓷、电子、电器、玻璃等工业加热设备和民用加热器具领域,所述电阻丝层能够在层层过滤的同时进行加热,能有效地除去废润滑油中的水分,进而实现了废弃润滑油预处理的目的。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打开电源,所述电机142转动,所述电机14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联轴器143和所述搅拌轴13转动,此时,将需要处理的废弃润滑油通过所述滚筒进料口添加到所述滚筒本体11内,搅拌几分钟后加入白土吸附剂,所述吸附剂吸附所述废弃润滑油内的杂质,产生吸附沉淀,打开所述泵体22,所述泵体2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23与所述第二连接管21运送所述废弃润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润滑油的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部(1)、运送部(2)以及过滤部(3),所述搅拌部(1)通过所述运送部(2)与所述过滤部(3)连接;所述搅拌部(1)包括第一支撑架(12)、滚筒本体(11)、动力机构(14)以及搅拌轴(13),所述第一支撑架(12)顶部设有所述滚筒本体(11),所述动力机构(14)设在所述滚筒本体(11)右侧,所述搅拌轴(13)设在所述滚筒本体(11)的内部,所述滚筒本体(11)下端设有滚筒出料口(112);所述动力机构(14)包括第二支撑架(141)、电机(142)以及联轴器(143),所述电机(142)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架(141)的顶部,所述电机(142)的输出轴通过所述联轴器(143)与所述搅拌轴(13)固定连接;所述运送部包括第一连接管(23)、第二连接管(21)以及泵体(22),所述第一连接管(23)的一端与所述滚筒出料口(11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泵体(22)的进口端连通,所述泵体(22)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21)一端连通;所述过滤部(3)包括过滤箱体(31)、过滤板层(32)、加热层(33)以及第三支撑架(34),所述过滤箱体(31)固定于所述第三支撑架(34)的顶部,所述过滤板层(32)水平设置在所述过滤箱体的内部,所述加热层(33)设置在所述过滤箱体(31)内部空间的底部,所述过滤箱体(31)侧面设有过滤出料口(311),所述过滤箱体(31)上端设有过滤进料口(312),所述过滤进料口(312)与所述第二连接管(21)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过滤板层(32)包括上层(321)、下层(323)以及位于所述上层(321)与所述下层(323)之间的过滤筛层(3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润滑油的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部(1)、运送部(2)以及过滤部(3),所述搅拌部(1)通过所述运送部(2)与所述过滤部(3)连接;所述搅拌部(1)包括第一支撑架(12)、滚筒本体(11)、动力机构(14)以及搅拌轴(13),所述第一支撑架(12)顶部设有所述滚筒本体(11),所述动力机构(14)设在所述滚筒本体(11)右侧,所述搅拌轴(13)设在所述滚筒本体(11)的内部,所述滚筒本体(11)下端设有滚筒出料口(112);所述动力机构(14)包括第二支撑架(141)、电机(142)以及联轴器(143),所述电机(142)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架(141)的顶部,所述电机(142)的输出轴通过所述联轴器(143)与所述搅拌轴(13)固定连接;所述运送部包括第一连接管(23)、第二连接管(21)以及泵体(22),所述第一连接管(23)的一端与所述滚筒出料口(11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泵体(22)的进口端连通,所述泵体(22)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21)一端连通;所述过滤部(3)包括过滤箱体(31)、过滤板层(32)、加热层(33)以及第三支撑架(34),所述过滤箱体(31)固定于所述第三支撑架(34)的顶部,所述过滤板层(32)水平设置在所述过滤箱体的内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金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