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聚苯胺电致变色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7659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7:18
碳纳米管‑聚苯胺电致变色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材料技术应用领域。将多壁碳纳米管在王水中羧基化,干燥加入到异丙醇中分散,在ITO玻璃片上制备碳纳米管薄膜,得到ITO导电玻璃;配制乙醇的稀硫酸溶液,后加入苯胺单体,得到电沉积聚苯胺前驱体溶液;选择三电极体系,利用恒电位仪电镀沉积,选择恒电流沉积,在碳纳米管薄膜表面进行电化学沉积聚苯胺电致变色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薄膜循环稳定性好、膜面均匀性好且洁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纳米管-聚苯胺电致变色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面积制备碳纳米管-聚苯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材料技术应用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环境和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两大课题,节省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势在必行。电致变色材料作为一种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新型功能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显示器件、智能窗、节能建筑、国防军事伪装等领域,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电致变色是指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离子与电子的共注入与共抽出,使材料的价态与化学组分发生可逆变化,从而使材料的透射与反射特性发生改变。电致变色层所用的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离子和电子导电性、较高的对比度、变色效率和循环周期等电致变色性能。按其结构来源和电化学变色性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其光吸收变化主要是由于离子和电子的注入/抽取引起,性能优越稳定;另一类是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其光吸收变化来自氧化还原反应,色彩变化丰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中应用很广的当属导电聚合物材料,导电聚合物既有金属和半导体的光电性质,又兼具聚合物柔韧的力学性能和可加工性,有着优越的着色效率和快速的响应时间、宽广的颜色变化范围,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纳米管‑聚苯胺电致变色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多壁碳纳米管在王水中羧基化,然后放入干燥箱中烘干备用;然后将上述功能化的碳纳米管加入到异丙醇中,并超声配成黑色悬浮溶液;(2)将丙酮清洗过的ITO玻璃片依次放入无水乙醇、去离子水中分别超声处理,然后利用旋涂法在ITO玻璃片上制备碳纳米管薄膜,得到ITO导电玻璃;(3)配置聚苯胺前驱体溶液:配制稀硫酸溶液,即采用浓硫酸与污水乙醇混合制备稀硫酸,稀硫酸的浓度为0.05‑1mol/L,搅拌后加入苯胺单体,搅拌12h,得到电沉积聚苯胺前驱体溶液;苯胺与稀硫酸溶液的用量关系为每1000ml无水乙醇稀硫酸对应10‑5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纳米管-聚苯胺电致变色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多壁碳纳米管在王水中羧基化,然后放入干燥箱中烘干备用;然后将上述功能化的碳纳米管加入到异丙醇中,并超声配成黑色悬浮溶液;(2)将丙酮清洗过的ITO玻璃片依次放入无水乙醇、去离子水中分别超声处理,然后利用旋涂法在ITO玻璃片上制备碳纳米管薄膜,得到ITO导电玻璃;(3)配置聚苯胺前驱体溶液:配制稀硫酸溶液,即采用浓硫酸与污水乙醇混合制备稀硫酸,稀硫酸的浓度为0.05-1mol/L,搅拌后加入苯胺单体,搅拌12h,得到电沉积聚苯胺前驱体溶液;苯胺与稀硫酸溶液的用量关系为每1000ml无水乙醇稀硫酸对应10-50ml苯胺:(4)选用铂片电极作为对电极,步骤(2)ITO导电玻璃为工作电极,Ag/KCl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与工作电极平行排列分布,选择步骤(3)的聚苯胺前驱体溶液进行电沉积,选择三电极体系,利用恒电位仪电镀沉积,选择恒电流沉积,优选在电流密度为0.05mA/cm2条件下电沉积时间为30min,在碳纳米管薄膜表面进行电化学沉积聚苯胺电致变色薄膜;将制备好的薄膜放在烘箱里,干燥2h即可得到碳纳米管-聚苯胺电致变色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浩徐坤周开岭刘晶冰严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