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蓄热热交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热热交换装置,该蓄热热交换装置具备填充有潜热蓄热材料的蓄热槽和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以往,在热交换装置中,为了解决热能的需求和供给的时间之间的矛盾,利用能够暂时储存热量而在需要时使用的蓄热材料。其中,利用了液体和固体的相变时的潜热的潜热蓄热材料作为单位体积的蓄热密度高的材料而被使用。在此,蓄热材料的固相一般热传导率小,在蓄热时以及放热时,在吸收和放出热能时成为热阻,从而阻碍热的吸收和放出。另外,从液相向固相凝固时体积大幅变化,因此传热面露出,热交换性能降低。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蓄热热交换装置中,通过具有覆盖蓄热槽的底面的加热源和与底面垂直的加热源,防止蓄热槽内产生空隙,通过溶解的潜热蓄热材料的对流促进剩余的固相的潜热蓄热材料的溶解。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8-17819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的蓄热热交换装置中,在蓄热槽内的蓄热材料凝固的情况下,为了溶解热交换器周围的固相,需要使蓄热槽内所有的蓄热材料固相溶解,蓄热耗费时间。另外,在该蓄热热交换装置中,由于热交换量随着固相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热热交换装置,其中,具有:蓄热槽;蓄热材料,所述蓄热材料设置在所述蓄热槽的内部,具有蓄热性能和放热性能;液体流路,所述液体流路在所述蓄热槽的内部被所述蓄热材料覆盖,具有供液体沿水平方向流动的第1直管部;以及热介质流路,所述热介质流路在所述蓄热槽的内部被所述蓄热材料覆盖,与所述液体流路相邻而成对,具有供温度比所述液体高的热介质沿水平方向流动的第2直管部,所述第1直管部相比于所述第2直管部位于铅垂方向下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4.22 JP 2016-0858871.一种蓄热热交换装置,其中,具有:蓄热槽;蓄热材料,所述蓄热材料设置在所述蓄热槽的内部,具有蓄热性能和放热性能;液体流路,所述液体流路在所述蓄热槽的内部被所述蓄热材料覆盖,具有供液体沿水平方向流动的第1直管部;以及热介质流路,所述热介质流路在所述蓄热槽的内部被所述蓄热材料覆盖,与所述液体流路相邻而成对,具有供温度比所述液体高的热介质沿水平方向流动的第2直管部,所述第1直管部相比于所述第2直管部位于铅垂方向下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热交换装置,其中,所述第2直管部的配管直径比所述第1直管部的配管直径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热热交换装置,其中,所述热介质流路以比所述液体流路多的条数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热交换装置,其中,所述第1直管部与所述第2直管部的对在上下方向上配置有多级,所述热介质流路构成为,上下相邻的所述第2直管部的一端部被连结,在上下方向蛇行,所述流体流路构成为,上下相邻的所述第1直管部的一端部被连结,在上下方向蛇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热热交换装置,其中,在上下方向配置有多级的成对的所述第1直管部与所述第2直管部的距离的平均值小于相邻的一级的第2直管部与另一级的第1直管部的之间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蓄热热交换装置,其中,在观察所述蓄热槽的铅垂方向的截面时,在所述上下方向配置有多级的所述第1直管部与所述第2直管部的对交错配置。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热交换装置,其中,上下相邻的所述第2直管部的连结部分相比于上下相邻的所述第1直管部的连结部分位于铅垂方向上侧。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热交换装置,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俊圭,一法师茂俊,矢次庆和,野村泰光,中园纯一,鸨崎晋也,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