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苯-四联噻吩-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987164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如式1所示的苯‑四联噻吩‑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作为单体在电化学聚合制备电致变色材料薄膜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较高的产率(50%~60%)合成了一类苯‑四联噻吩‑苯衍生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苯‑四联噻吩‑苯衍生物作为单体经电化学聚合制得的薄膜表现出快速的响应速度,合理的光学对比度,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在电致变色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苯-四联噻吩-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苯-四联噻吩-苯结构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其作为电致变色材料的应用。(二)
技术介绍
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使得我们的生存环境接受空前的挑战,因此如何有效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太阳能材料按功能来说主要分为光化学能转变材料、光热转变材料、光电转变材料和光能调控变色材料。其中,光能调控变色材料又包括热致变色材料、光致变色材料和电致变色材料。而电致变色因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的最为广泛。EC材料可应用于智能窗、生物传感器、显示屏、汽车无眩光反光镜以及国防军事伪装等方面。在众多的电致变色材料中,聚噻吩类电致变色材料具有诸多明显的优势,如稳定的电致变色性能,较高的色彩对比度,快速的响应时间,较高的导电率,合成与改性方法简单,可通过分子优化得到多色彩显示等。因而聚噻吩类电致变色共轭聚合物是研究最为广泛的电致变色共轭聚合物之一。但无取代的聚噻吩由于主链的刚性较大,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很差,因此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此后,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噻吩分子进行修饰,如在单个噻吩环上引入不同的取代基,将噻吩环与其他杂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如式1所示的苯‑四联噻吩‑苯衍生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如式1所示的苯-四联噻吩-苯衍生物: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苯-四联噻吩-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1)将式Ⅰ所示的1-(2-(5-溴噻吩))-3,5-二(2-噻吩)苯与双(频哪醇合)二硼、醋酸钾溶于二氧六环中,在双三苯基二氯化钯的催化下,在回流温度下反应完全,得到反应混合液A,经后处理得到式Ⅱ所示的中间产物2-(1,3,5-三(2-噻吩)苯)[4,4,5,5-四甲基-1,3,2-二恶硼烷];所述式Ⅰ所示的1-(2-(5-溴噻吩))-3,5-二(2-噻吩)苯与双(频哪醇合)二硼、双三苯基二氯化钯及醋酸钾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0.007:3;所述的二氧六环加入量以恰好溶解所加入的固体物质为准;(2)将式Ⅲ所示的5,5'-二溴-2,2'-联噻吩与式Ⅱ所示的2-(1,3,5-三(2-噻吩)苯)[4,4,5,5-四甲基-1,3,2-二恶硼烷]、碱性物质、四三苯基膦钯,溶于甲苯中,在回流温度下反应完全,得到反应混合液B,经后处理得到式1所示的苯-四联噻吩-苯衍生物;所述的式Ⅲ所示的2,5-二溴噻吩与式Ⅱ所示的2-(1,3,5-三(2-噻吩)苯)[4,4,5,5-四甲基-1,3,2-二恶硼烷]、四三苯基膦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0.007;所述的碱性物质以水溶液的形式加入,所述的碱性物质的浓度为2mol/L,所述的碱性物质为碳酸钾或碳酸钠;所述的甲苯加入量以恰好溶解所加入的固体为准;所述的碱性物质的水溶液与所述的甲苯的体积比为2:3;3.如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军罗菲菲张诚欧阳密戴玉玉闫栓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