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6973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装置,其中阳极滑动槽包括:滑动槽固定栓、滑动槽工字钢、侧向凹槽、滑动槽喷油嘴;所述侧向凹槽为滑动槽工字钢上下两端之间的中空通道,侧向凹槽内部设有滑动槽喷油嘴;所述滑动槽固定栓固定连接在滑动槽工字钢)底部两端,每个滑动槽工字钢上的滑动槽固定栓数量为2个;所述滑动槽工字钢、侧向凹槽和滑动槽喷油嘴的数量均为2个。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煤矿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装置,该装置污水处理费用和工厂运行成本较低;处理后的污水质量较好,可以达到循环使用标准,减少资源浪费;该装置工艺方法相对简单,制备成本低,经济性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装置。
技术介绍
煤矿污水水质与一般城市污水性质不同(城市污水中常包括部分工业废水,其特征可概括为: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污染物浓度偏低,污水可生化性较差,处理难度相对较大,不同煤矿对出水的要求差异较大,主要污染物为SS、Fe、Mn、SO4、COD、NH3及微量有毒金属离子,必须进行处理后才能进行排放,煤矿污水处理包括生产污水处理及生活污水处理,处理工艺随科技进步不断发展,在80年代采用活性污泥法和氧化沟法处理工艺的较多,其共同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污水中有机物含量太低,在运转过程中微生物得不到最低限度的营养物质,形不成活性污泥,运转不起来,达不到要求的处理目标。目前进行煤矿污水的处理工艺仍然存在以下缺点:污水处理费用高,导致工厂运行成本较高;处理后的污水质量较差,不能达到循环使用标准,造成资源浪费;现有的污水处理剂制备方法复杂,工艺条件较高,制备成本增加,经济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煤矿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装置,包括:控制面板1,支撑座2,倾倒电机3,电解池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装置,包括:控制面板(1),支撑座(2),倾倒电机(3),电解池(4),加碱管(5),沉淀池液位感应器(6),沉淀池pH值检测器(7),沉淀池(8),沉淀池出水管(9),沉淀池进水管(10),加酸管(11),进水泵(1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8)内壁设有沉淀池液位感应器(6)和沉淀池pH值检测器(7);所述沉淀池(8)底部一侧置有沉淀池进水管(10),沉淀池进水管(10)与沉淀池(8)贯通,其中沉淀池进水管(10)另一端设有电解池(4),沉淀池进水管(10)与电解池(4)贯通;所述加碱管(5)和沉淀池出水管(9)均位于沉淀池(8)外壁上,加碱管(5)和沉淀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装置,包括:控制面板(1),支撑座(2),倾倒电机(3),电解池(4),加碱管(5),沉淀池液位感应器(6),沉淀池pH值检测器(7),沉淀池(8),沉淀池出水管(9),沉淀池进水管(10),加酸管(11),进水泵(1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8)内壁设有沉淀池液位感应器(6)和沉淀池pH值检测器(7);所述沉淀池(8)底部一侧置有沉淀池进水管(10),沉淀池进水管(10)与沉淀池(8)贯通,其中沉淀池进水管(10)另一端设有电解池(4),沉淀池进水管(10)与电解池(4)贯通;所述加碱管(5)和沉淀池出水管(9)均位于沉淀池(8)外壁上,加碱管(5)和沉淀池出水管(9)均与沉淀池(8)贯通;所述电解池(4)底部一侧设有进水泵(12),电解池(4)通过进水泵(12)与沉淀池(8)贯通;所述加酸管(11)位于电解池(4)上部一侧,加酸管(11)与电解池(4)贯通,加酸管(11)距离电解池(4)上檐在15cm~20cm之间;所述电解池(4)两侧设有支撑座(2),支撑座(2)横截面结构为梯形,支撑座(2)与电解池(4)通过轴转动连接,其中支撑座(2)上设有控制面板(1)和倾倒电机(3);所述倾倒电机(3)、沉淀池液位感应器(6)、沉淀池pH值检测器(7)和进水泵(12)均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1)控制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包括:连接支架滑道底座(2-1),连接支架滑轮(2-2),连接支架电机(2-3),支架传动系统(2-4),支架传动系统连接杆(2-5),支撑座面板连接支架(2-6),连接支架滑道(2-7),支撑座面板(2-8);所述连接支架滑道底座(2-1)设于连接支架滑道(2-7)下方,两者垂直且固定连接,连接支架滑道底座(2-1)的数量为2个,每个连接支架滑道底座(2-1)上均设有左右2个连接支架滑道(2-7);所述支撑座面板连接支架(2-6)与连接支架滑道底座(2-1)上的左侧连接支架滑道(2-7)滑动连接,支撑座面板连接支架(2-6)的端头与支撑座面板(2-8)固定连接,支撑座面板连接支架(2-6)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连接支架滑轮(2-2)连接在支撑座面板连接支架(2-6)一侧,连接支架滑轮(2-2)与连接支架滑道底座(2-1)上的右侧连接支架滑道(2-7)滚动连接,每侧连接支架滑轮(2-2)的数量为2个;所述支架传动系统(2-4)位于每个支撑座面板连接支架(2-6)另一侧,支架传动系统(2-4)上下两端与连接支架滑轮(2-2)传动连接;所述连接支架电机(2-3)布置于支架传动系统(2-4)一侧下部,连接支架电机(2-3)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1)控制相连;所述支架传动系统连接杆(2-5)为两侧支架传动系统(2-4)之间的连接装置,支架传动系统连接杆(2-5)的数量为2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矿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池(4)包括:进水泵安装座(4-1),电解池出水管(4-2),桶壁(4-3),搅拌器(4-4),阳极(4-5),搅拌电机(4-6),倾倒口(4-7),阴极(4-8),转动轴(4-9),加酸孔(4-10);所述桶壁(4-3)顶部一侧设有倾倒口(4-7),桶壁(4-3)底部一侧设有进水泵安装座(4-1)和电解池出水管(4-2),其中电解池出水管(4-2)与桶壁(4-3)贯通;所述进水泵安装座(4-1)上部设有加酸孔(4-10),加酸孔(4-10)与桶壁(4-3)贯通;所述转动轴(4-9)位于桶壁(4-3)两侧中心,转动轴(4-9)数量为2个,两个转动轴(4-9)同轴转动;所述桶壁(4-3)顶部中心设有搅拌器(4-4),搅拌器(4-4)中心置有搅拌电机(4-6),搅拌电机(4-6)与搅拌器(4-4)螺纹连接;所述搅拌器(4-4)两侧分别设有阳极(4-5)和阴极(4-8),阳极(4-5)和阴极(4-8)均与搅拌器(4-4)滑动连接;所述阳极(4-5)、搅拌电机(4-6)和阴极(4-8)均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1)控制相连;所述阳极(4-5)为铁材质,阴极(4-8)为碳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煤矿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泵安装座(4-1)包括:安装座面板(4-1-1),安装座固定块(4-1-2),固定块连接杆(4-1-3),水泵支脚(4-1-4),压紧螺栓(4-1-5),螺栓套管(4-1-6),螺栓调节旋钮(4-1-7),支脚固定环(4-1-8);所述安装座固定块(4-1-2)位于安装座面板(4-1-1)右下方,两者固定连接,安装座固定块(4-1-2)的数量为3个,相邻安装座固定块(4-1-2)以水泵支脚(4-1-4)为中心等角度分布;所述支脚固定环(4-1-8)位于安装座固定块(4-1-2)内侧,支脚固定环(4-1-8)通过固定块连接杆(4-1-3)与安装座固定块(4-1-2)固定连接,支脚固定环(4-1-8)上设有螺栓套管(4-1-6);所述螺栓套管(4-1-6)的顶部设有螺栓调节旋钮(4-1-7),螺栓套管(4-1-6)的底部设有压紧螺栓(4-1-5),螺栓套管(4-1-6)的数量为3个;所述水泵支脚(4-1-4)位于支脚固定环(4-1-8)内部,水泵支脚(4-1-4)的直径小于支脚固定环(4-1-8)的直径,水泵支脚(4-1-4)通过压紧螺栓(4-1-5)的作用固定在安装座面板(4-1-1)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煤矿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4-4)包括:承载板(4-4-1),电解池pH值检测器(4-4-2),电解池液位感应器(4-4-3),搅拌装置(4-4-4);所述承载板(4-4-1)上设有电解池pH值检测器(4-4-2)和电解池液位感应器(4-4-3),电解池pH值检测器(4-4-2)和电解池液位感应器(4-4-3)均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1)控制相连;所述搅拌装置(4-4-4)位于承载板(4-4-1)下部,搅拌电机(4-6)通过轴与搅拌装置(4-4-4)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煤矿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4-4-4)包括:翼型搅拌叶(4-4-4-1),搅拌装置连接器(4-4-4-2),搅拌中轴(4-4-4-3),固定波轮(4-4-4-4),搅拌叶支撑架(4-4-4-5);所述搅拌中轴(4-4-4-3)中部设有固定波轮(4-4-4-4),搅拌中轴(4-4-4-3)底部设有搅拌装置连接器(4-4-4-2);所述搅拌装置连接器(4-4-4-2)与搅拌中轴(4-4-4-3)固定连接,搅拌装置连接器(4-4-4-2)底部与翼型搅拌叶(4-4-4-1)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叶支撑架(4-4-4-5)的两端分别与搅拌装置连接器(4-4-4-2)和翼型搅拌叶(4-4-4-1)固定连接,搅拌叶支撑架(4-4-4-5)的数量为2个。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煤矿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4-5)包括:进水处理甬道(4-5-1),阳极环(4-5-2),吸水孔(4-5-3),吸入管(4-5-4),吸入缓冲室(4-5-5),阳极处理液排水管(4-5-6),防水穿线管(4-5-7),阳极滑动槽(4-5-8);所述阳极滑动槽(4-5-8)呈工字结构,阳极滑动槽(4-5-8)的数量为两个,相邻阳极滑动槽(4-5-8)之间设有吸入缓冲室(4-5-5);所述吸入缓冲室(4-5-5)的上部连接有防水穿线管(4-5-7)和阳极处理液排水管(4-5-6),吸入缓冲室(4-5-5)的下部连接有吸入管(4-5-4)和阳极环(4-5-2);所述吸入管(4-5-4)通过吸入缓冲室(4-5-5)与阳极处理液排水管(4-5-6)贯通,吸入管(4-5-4)的下端设有吸水孔(4-5-3);所述阳极环(4-5-2)设在吸入管(4-5-4)外侧,阳极环(4-5-2)的直径大于吸入管(4-5-4)的直径,阳极环(4-5-2)内部设有进水处理甬道(4-5-1);所述进水处理甬道(4-5-1)与吸水孔(4-5-3)贯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煤矿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滑动槽(4-5-8)包括:滑动槽固定栓(4-5-8-1),滑动槽工字钢(4-5-8-2),侧向凹槽(4-5-8-3),滑动槽喷油嘴(4-5-8-4);所述侧向凹槽(4-5-8-3)为滑动槽工字钢(4-5-8-2)上下两端之间的中空通道,侧向凹槽(4-5-8-3)内部设有滑动槽喷油嘴(4-5-8-4);所述滑动槽固定栓(4-5-8-1)固定连接在滑动槽工字钢(4-5-8-2)底部两端,每个滑动槽工字钢(4-5-8-2)上的滑动槽固定栓(4-5-8-1)数量为2个;所述滑动槽工字钢(4-5-8-2)、侧向凹槽(4-5-8-3)和滑动槽喷油嘴(4-5-8-4)的数量均为2个。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煤矿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4-9)包括:压块固定板(4-9-1),张紧度调节栓(4-9-2),齿轮传动装置(4-9-3),中轴压块(4-9-4),压紧弹簧(4-9-5),转动轴壳体(4-9-6),中轴驱动齿轮(4-9-7),转动中轴(4-9-8),转动轴制动器(4-9-9);所述转动中轴(4-9-8)设于转动轴壳体(4-9-6)内部中心处,转动中轴(4-9-8)外壁为螺纹结构;所述中轴压块(4-9-4)布置于转动中轴(4-9-8)上下两端,中轴压块(4-9-4)凹面一侧设有压块固定板(4-9-1);所述压块固定板(4-9-1)的数量为2个;所述张紧度调节栓(4-9-2)垂直于压块固定板(4-9-1)之间,且张紧度调节栓(4-9-2)穿过压块固定板(4-9-1)与中轴压块(4-9-4)固定连接,张紧度调节栓(4-9-2)的数量为4个;所述中轴驱动齿轮(4-9-7)布置于中轴压块(4-9-4)内部,中轴驱动齿轮(4-9-7)与转动中轴(4-9-8)啮合连接,中轴驱动齿轮(4-9-7)外侧设有齿轮传动装置(4-9-3);所述齿轮传动装置(4-9-3)通过导线与与控制面板(1)控制相连;所述压紧弹簧(4-9-5)固定连接在中轴压块(4-9-4)一侧中心处;所述转动轴制动器(4-9-9)位于转动中轴(4-9-8)另一侧,转动中轴(4-9-8)从转动轴制动器(4-9-9)中部穿过;所述转动轴制动器(4-9-9)包括:制动器冷却水箱(4-9-9-1),皮带控制器(4-9-9-2),减速皮带(4-9-9-3),制动转盘(4-9-9-4),皮带张紧度调节装置(4-9-9-5);所述制动转盘(4-9-9-4)以转动中轴(4-9-8)为中心且两者通过支架固定连接,制动转盘(4-9-9-4)外围缠绕有减速皮带(4-9-9-3);所述减速皮带(4-9-9-3)的端口与皮带控制器(4-9-9-2)连接,减速皮带(4-9-9-3)的上侧与皮带张紧度调节装置(4-9-9-5)的一端连接;所述皮带控制器(4-9-9-2)位于皮带张紧度调节装置(4-9-9-5)下侧,皮带控制器(4-9-9-2)与皮带张紧度调节装置(4-9-9-5)的另一端连接,皮带控制器(4-9-9-2)通过导线与与控制面板(1)控制相连;所述制动器冷却水箱(4-9-9-1)连接在转动中轴(4-9-8)上,且位于制动转盘(4-9-9-4)一侧;所述制动器冷却水箱(4-9-9-1)包括:冷却水回流管(4-9-9-1-1),矩形缓冲板(4-9-9-1-2),冷却水缓冲网(4-9-9-1-3),水温传感器(4-9-9-1-4),水箱上腔室(4-9-9-1-5),冷却水沉降板(4-9-9-1-6),冷却水去流管(4-9-9-1-7),冷却水回流泵(4-9-9-1-8),水箱下腔室(4-9-9-1-9);所述水箱上腔室(4-9-9-1-5)和水箱下腔室(4-9-9-1-9)分别设在制动器冷却水箱(4-9-9-1)内部上下两侧,且两者贯通连接;所述冷却水沉降板(4-9-9-1-6)固定连接在水箱上腔室(4-9-9-1-5)和水箱下腔室(4-9-9-1-9)内部,各腔室内冷却水沉降板(4-9-9-1-6)的数量均为3个,相邻冷却水沉降板(4-9-9-1-6)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矩形缓冲板(4-9-9-1-2)位于水箱下腔室(4-9-9-1-9)中的冷却水沉降板(4-9-9-1-6)下侧,矩形缓冲板(4-9-9-1-2)的数量为4个,相邻矩形缓冲板(4-9-9-1-2)之间等距离分布,矩形缓冲板(4-9-9-1-2)的下部设有冷却水缓冲网(4-9-9-1-3);所述水温传感器(4-9-9-1-4)固定连接在水箱下腔室(4-9-9-1-9)内壁下侧,水温传感器(4-9-9-1-4)与控制面板(1)通过导线控制连接;所述冷却水去流管(4-9-9-1-7)位于水箱上腔室(4-9-9-1-5)外侧,冷却水去流管(4-9-9-1-7)的一端插入水箱上腔室(4-9-9-1-5)内部,冷却水去流管(4-9-9-1-7)的另一端通过冷却水回流泵(4-9-9-1-8)与冷却水回流管(4-9-9-1-1)的一端贯通连接;所述冷却水回流管(4-9-9-1-1)位于水箱下腔室(4-9-9-1-9)外侧,冷却水回流管(4-9-9-1-1)的另一端插入水箱下腔室(4-9-9-1-9)内部;所述冷却水回流泵(4-9-9-1-8)布置于整个制动器冷却水箱(4-9-9-1)一侧,冷却水回流泵(4-9-9-1-8)通过导线与控制相连;所述加碱管(5)包括:碱液搅拌叶(5-1),管内电机(5-2),加碱管固定环(5-3),碱液流出口(5-4),碱液缓冲装置(5-5),碱液进入口(5-6);所述碱液进入口(5-6)、碱液流出口(5-4)分别设于加碱管(5)左右两端;所述加碱管固定环(5-3)固定套接在加碱管(5)中部,加碱管固定环(5-3)的数量为3个,相邻加碱管固定环(5-3)呈等距分布;所述管内电机(5-2)位于加碱管(5)内部,管内电机(5-2)的两端设有碱液搅拌叶(5-1),管内电机(5-2)的腰部设有碱液缓冲装置(5-5),管内电机(5-2)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1)控制连接;所述碱液搅拌叶(5-1)和碱液缓冲装置(5-5)均与管内电机(5-2)固定连接;所述沉淀池pH值检测器(7)包括:密封式检测器机座(7-1),高压放电电容(7-2),汞同位素环(7-3),汞同位素发射头(7-4),集成电路板(7-5),测试液进水甬道(7-6),电磁震动线圈(7-7),密封式防水玻璃壳(7-8),测试液进水口(7-9),测试液出水口(7-10);所述测试液进水口(7-9)和测试液出水口(7-10)分别设在整个沉淀池pH值检测器(7)装置的上、下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峙梁骁张明胜张猛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腾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