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如下面罩,该面罩具有在佩戴状态下能够维持系绳的卡定状态且能够抑制错位的卡定件。面罩(1)的卡定件(10)呈横向较长的薄板状,该卡定件(10)包含:第1卡定部(20),其用于以面罩(1)的一个系绳(4)能够脱离的方式将面罩(1)的一个系绳(4)卡定;以及第2卡定部(30),其位于第1卡定部(20)的第2端缘侧(14),该第2卡定部(30)具有供面罩(1)的另一个系绳(3)预先贯穿的通孔(31)。第1卡定部(20)具有:引导槽(21),其自第1侧缘(11)延伸;以及第1卡定孔(22),其与引导槽相连,第2卡定部(30)具有与通孔(31)相连且外形比通孔(31)的外形小的第2卡定孔(32),第1卡定孔(22)和第2卡定孔(32)在横向(X)上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卡定件的面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卡定件的面罩。
技术介绍
以往,具有用于将系绳卡定的卡定件的面罩是公知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卡定件的面罩,该卡定件呈横向较长的矩形,该卡定件在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端部配置有位于上下的一对钩部(上钩部和下钩部)。卡定件的上下钩部具有供系绳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卡定的卡定孔和用于将系绳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引导至卡定孔的引导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930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采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具有卡定件的面罩,通过将卡定件配置于佩戴者的头部的背面侧且将系绳的上下侧部分自上下钩部的引导槽进行引导并使系绳的上下侧部分分别卡定于卡定孔,从而维持系绳的上下侧部分相互分支的状态,因此能够使面罩主体的面部接触部贴合于佩戴者的面部。然而,由于仅将橡胶绳状的系绳卡定于上下钩部,在佩戴面罩的状态下,在佩戴者使嘴部运动时等情况下,系绳有可能在上下钩部内向下方滑动而错位。另一方面,在为了防止该错位而使系绳的上方部分的拉伸力比较大的情况下,佩戴者的耳部的抵接于该上方部分的上侧有可能被摩擦而感觉到不适、疼痛。另外,由于引导槽是系绳能够进入、退出的大小,因此,在系绳卡定于上下钩部的卡定孔的状态下,在为了调整系绳的长度而拉拽系绳时,系绳有可能通过引导槽而向外部脱出。本专利技术是以往的专利技术的改良,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如下面罩,该面罩具有在佩戴状态下能够维持系绳的卡定状态且能够抑制错位的卡定件。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面罩,其包括具有纵向和横向且横向较长的薄板状的卡定件,该卡定件包含沿所述横向延伸的第1侧缘和第2侧缘以及沿所述纵向延伸的第1端缘和第2端缘。在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卡定件的面罩中,卡定件包含:第1卡定部,其用于以所述面罩的一个系绳能够脱离的方式将所述面罩的一个系绳卡定;以及第2卡定部,其位于所述第1卡定部的所述第2端缘侧,该第2卡定部具有供所述面罩的另一个系绳预先贯穿的通孔,所述第1卡定部具有:引导槽,其自所述第1侧缘延伸;以及第1卡定孔,其与所述引导槽相连,所述第2卡定部具有与所述通孔相连且外形比所述通孔的外形小的第2卡定孔,所述第1卡定孔和所述第2卡定孔在所述横向上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卡定件的面罩中,卡定件的第1卡定部具有自第1侧缘延伸的引导槽和与引导槽相连的第1卡定孔,卡定件的第2卡定部具有与通孔相连且外形比通孔的外形小的第2卡定孔,第1卡定孔和第2卡定孔在横向上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因此,在佩戴面罩的状态下,系绳能发挥所需的系紧强度而使面罩主体紧贴面部,并且,系绳不会自卡定件脱落,能够抑制系绳的位置向上下偏移。附图说明附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不仅包含专利技术不可缺少的结构,还包含可选的及优选的实施方式。图1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具有卡定件的面罩中使卡定件卡定于一个系绳的状态下的面罩的后视立体图。图2是卡定件的平面图。图3是利用卡定件使一对系绳相互连结起来的、佩戴面罩的状态下的侧视图。图4是利用卡定件使一对系绳相互连结起来的、佩戴面罩的状态下的后视图。图5是在图4中被V线包围的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6的(a)是使使用了带状弹性体的系绳卡定于第1卡定孔的状态下的图,图6的(b)是使用了带状弹性体的系绳的剖视图,图6的(c)是使使用了绳状弹性体的系绳卡定于第1卡定孔的状态下的图,图6的(d)是使用了绳状弹性体的系绳的剖视图。图7是变形例的一个例子中的卡定件的平面图。图8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卡定件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述实施方式涉及图1~图7所示的、具有卡定件10的面罩1,不仅包含专利技术不可缺少的结构,还包含可选的及优选的结构。<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3,面罩1具有面罩主体2和自面罩主体2的两侧缘延伸出的环状的系绳3、4,卡定件10是为了将一对系绳3、4在佩戴者的头部的背面相互连结起来而使用的。面罩主体2具有:包覆部5,以其划分出内部空间7的方式被赋形为杯状;以及面部接触部(面部接触垫)6,其接合于包覆部5的外周缘部的后表面侧。系绳3、4的两端部借助扣件8固定于面罩主体2的两侧缘部,系绳3、4具有在佩戴状态下在上下分支的上侧部分3A、4A和下侧部分3B、4B。作为系绳3、4,能够使用扁平橡胶等具有所需的厚度尺寸的带状弹性体、由绞合状(日文:ストランド状)的橡胶绳等构成的绳状弹性体。只要在佩戴面罩1的状态下能发挥所需的贴合性、密封性,则既可以是,面罩主体2仅由包覆部5形成,也可以是,包覆部5未成型为杯状,而是使具有过滤功能的多个布、无纺布平面地形成而成的形状或将具有过滤功能的多个布、无纺布呈褶皱状折叠并立体地形成而成的形状。参照图2,卡定件10呈横向较长的薄板状,具有纵向Y和横向X以及将纵向Y的尺寸二等分的横剖中心线Q和将横向X的尺寸二等分的纵剖中心线P,该卡定件10包含沿横向X延伸的第1侧缘11和第2侧缘12以及沿纵向Y延伸的第1端缘13和第2端缘14。第1侧缘11和第2侧缘12沿横向X呈笔直状延伸,第1端缘13和第2端缘14具有朝向横向X的外侧呈凸状地弯曲的形状,两侧缘11、12和两端缘13、14相互交叉的角部具有曲状。另外,第2端缘14的曲率大于第1端缘13的曲率,与第1端缘13相比,第2端缘14具有更大幅度地呈圆弧状转弯的形状。但是,只要能发挥后述的本申请专利技术的效果,则既可以是,第1端缘13和第2端缘14的曲率相同,也可以是,第1端缘13的曲率大于第2端缘14的曲率,第1端缘13的曲率和第2端缘14曲率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形态。卡定件10还具有:第1卡定部20,其用于将面罩1的一个系绳3卡定;以及第2卡定部30,其位于第1卡定部20的第2端缘14侧,该第2卡定部30具有供面罩1的另一个系绳4预先贯通的通孔31。第1卡定部20具有:引导槽21,其自第1侧缘11朝向内侧延伸;以及第1卡定孔22,其与引导槽相连。第1卡定部20的引导槽21具有:曲状部位21a,其自第1侧缘11朝向第1端缘13转弯并延伸;以及笔直状部位21b,其自曲状部位21a的终端起以与曲状部位21a相连的方式沿着横剖中心线Q沿横向X呈笔直状延伸。引导槽21的曲状部位21a随着朝向内侧去而逐渐变窄,曲状部位21a在与笔直状部位21b之间的边界附近达到最窄。笔直状部位21b的宽度尺寸W1与曲状部位21a的终端的宽度尺寸相同,为大致恒定。曲状部位21a的转弯的程度、引导槽21的宽度尺寸能够根据卡定件10的大小、系绳3、4的宽度尺寸等而适当变更。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槽21中的最宽的部分,即,使第1侧缘11分离的分开部分的宽度尺寸(曲状部位21a的第1侧缘11侧的宽度尺寸)W5为笔直状部位21b的宽度尺寸W1的至少3倍以上。第2卡定部30还具有自第2侧缘12向内侧延伸且与通孔31相连通的缺口部33。缺口部33自第2侧缘12侧起朝向内侧变窄,并在通孔31侧稍微向第2端缘14侧转弯。通孔31在第2端缘14侧经由颈部34与第2卡定孔32相连通。第2卡定孔32是圆形,第2卡定孔32的直径小于通孔31的直径且为与第1卡定孔22的直径大致相同的大小。只要第1卡定孔22和第2卡定孔32能在系绳3、4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使系绳3、4卡定,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罩,其包括具有纵向和横向且横向较长的薄板状的卡定件,该卡定件包含沿所述横向延伸的第1侧缘和第2侧缘以及沿所述纵向延伸的第1端缘和第2端缘,该面罩的特征在于,该卡定件包含:第1卡定部,其用于以所述面罩的一个系绳能够脱离的方式将所述面罩的一个系绳卡定;以及第2卡定部,其位于所述第1卡定部的所述第2端缘侧,该第2卡定部具有供所述面罩的另一个系绳预先贯穿的通孔,所述第1卡定部具有:引导槽,其自所述第1侧缘延伸;以及第1卡定孔,其与所述引导槽相连,所述第2卡定部具有与所述通孔相连且外形比所述通孔的外形小的第2卡定孔,所述第1卡定孔和所述第2卡定孔在所述横向上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4.21 JP 2016-0856011.一种面罩,其包括具有纵向和横向且横向较长的薄板状的卡定件,该卡定件包含沿所述横向延伸的第1侧缘和第2侧缘以及沿所述纵向延伸的第1端缘和第2端缘,该面罩的特征在于,该卡定件包含:第1卡定部,其用于以所述面罩的一个系绳能够脱离的方式将所述面罩的一个系绳卡定;以及第2卡定部,其位于所述第1卡定部的所述第2端缘侧,该第2卡定部具有供所述面罩的另一个系绳预先贯穿的通孔,所述第1卡定部具有:引导槽,其自所述第1侧缘延伸;以及第1卡定孔,其与所述引导槽相连,所述第2卡定部具有与所述通孔相连且外形比所述通孔的外形小的第2卡定孔,所述第1卡定孔和所述第2卡定孔在所述横向上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中,所述第1卡定部的所述引导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田新之介,
申请(专利权)人:兴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