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弯道转弯的双轨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6723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弯道转弯的双轨小车,包括主梁、连接于所述主梁下端的输送外轨道和输送内轨道、滚动连接于所述输送外轨道和输送内轨道的双轨小车本体,所述双轨小车本体包括承载梁框架,所述承载梁框架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承载梁,所述固定承载梁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主动轮系,所述固定承载梁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从动轮系;所述承载梁框架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活动承载梁,所述活动承载梁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主动轮系,所述活动承载梁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从动轮系。通过调整所述活动承载梁与所述固定承载梁之间的距离以及轮系的转动角度,以满足弯曲轨道的通过性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运行平稳,结构简单,无需额外增加变轨机构,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弯道转弯的双轨小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输送系统的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弯道转弯的双轨小车。
技术介绍
双轨小车是智能输送设备中常用到的一种牵引小车,其是输送设备行走的动力装置,采用摩擦驱动的方式独立运行在输送轨道上。随着智能输送行业的发展以及生产车间的多样化要求,双轨小车的输送线路也日益复杂,尤其是弯曲轨道的应用,其内外弯段轨道的半径和弧长均不相同,小车组之间的相对位置实时变化,从而对双轨小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双轨小车转弯技术主要采用两种方式:(1)在现有的双轨小车上增加一套变轨机构完成旋转动作,采用主动轮系和从动轮系先旋转再横向移动的方式实现双轨小车的转弯,其存在工艺流程复杂,转弯时间长,新增的变轨机构复杂的问题;(2)在转弯时采用万向轮,其前后轮行走的路径不同,因此导致轨道的设计十分复杂,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弯道转弯的双轨小车,通过设置固定承载梁与滑动承载梁,并在所述固定承载梁和所述活动承载梁上均转动连接有主动轮系与从动轮系,实现了所述固定承载梁与所述活动承载梁之间相对距离的自动调节,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通过性能好,运行平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于弯道转弯的双轨小车,包括主梁、连接于所述主梁下端的输送外轨道和输送内轨道、滚动连接于所述输送外轨道和输送内轨道的双轨小车本体,所述双轨小车本体包括承载梁框架,所述承载梁框架的一端横向固定连接有固定承载梁,所述固定承载梁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主动轮系,所述固定承载梁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从动轮系;所述承载梁框架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活动承载梁,所述活动承载梁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主动轮系,所述活动承载梁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从动轮系;所述第一主动轮系和所述第一从动轮系滚动连接于所述输送外轨道,所述第二主动轮系和所述第二从动轮系滚动连接于所述输送内轨道;通过所述活动承载梁的纵向滑动,实现了所述固定承载梁与所述活动承载梁之间相对距离的自动调节,以适应弯曲轨道的使用要求。所述活动承载梁通过滑轮机构滑动连接于所述承载梁框架,所述滑轮机构包括滑轨、滑轮本体、连接板以及滚动轴承座,所述滚动轴承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承载梁,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连接于所述滚动轴承座,所述连接板的上端连接所述滑轮本体,所述滑轨固定连接于所述承载梁框架,所述滑轮本体位于所述滑轨内,并形成所述活动承载梁的纵向滑动导向装置。较佳的,所述第一主动轮系、第一从动轮系、第二主动轮系以及第二从动轮系的下端均连接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轴、滚动轴承、轴套以及锥形滚轮,所述轴套分别对应镶嵌于所述固定承载梁和所述活动承载梁上,所述滚动轴承套于所述转轴的外部,且所述滚动轴承配合设置于所述轴套的内部,所述锥形滚轮连接于所述转轴的下端面,且分别对应卡扣于所述固定承载梁和所述活动承载梁上。进一步,所述第一主动轮系、第一从动轮系、第二主动轮系以及第二从动轮系均包括承载轮以及位于所述承载轮下方的导向轮;所述承载轮分别相抵于所述输送外轨道和输送内轨道,其形成双轨小车的滚动轮;所述导向轮分别相抵于所述输送外轨道和输送内轨道的侧边,其用于双轨小车运动方向的限位,确保运行更加平稳。进一步,所述第一主动轮系和所述第二主动轮系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于所述承载轮,实现双轨小车的移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原理是:通过设置具有转向功能的所述第一主动轮系、第一从动轮系、第二主动轮系以及第二从动轮系,并通过所述固定承载梁与所述活动承载梁之间相对距离的自动调节,以满足弯曲轨道的使用要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转动连接的轮系,并设置滑动连接的所述活动承载梁,其根据弯曲轨道的半径和弧长,实时调整所述活动承载梁与所述固定承载梁之间的距离以及轮系的转动角度,以满足弯曲轨道的通过性要求,其运行平稳,结构简单,无需额外增加变轨机构,制造成本低,通过性能好,使用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在弯曲轨道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主梁,2、输送外轨道,3、输送内轨道,4、双轨小车本体,5、承载梁框架,6、固定承载梁,7、第一主动轮系,8、第一从动轮系,9、活动承载梁,10、第二主动轮系,11、第二从动轮系,12、滑轮机构,121、滑轨,122、滑轮本体,123、连接板,124、滚动轴承座,13、转动机构,131、转轴,132、滚动轴承,133、轴套,134、锥形滚轮,135、第一驱动电机,136、第二驱动电机,14、承载轮,15、导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至图3,一种便于弯道转弯的双轨小车,包括主梁1、连接于所述主梁1下端的输送外轨道2和输送内轨道3、滚动连接于所述输送外轨道2和输送内轨道3的双轨小车本体4,所述双轨小车本体4包括承载梁框架5,所述承载梁框架5的一端横向固定连接有固定承载梁6,所述固定承载梁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主动轮系7,所述固定承载梁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从动轮系8;所述承载梁框架5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活动承载梁9,所述活动承载梁9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主动轮系10,所述活动承载梁9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从动轮系11。所述第一主动轮系7和所述第一从动轮系8滚动连接于所述输送外轨道2,所述第二主动轮系10和所述第二从动轮系11滚动连接于所述输送内轨道3;通过所述活动承载梁9的纵向滑动,实现了所述固定承载梁6与所述活动承载梁9之间相对距离的自动调节,以适应弯曲轨道的使用要求。所述活动承载梁9通过滑轮机构12滑动连接于所述承载梁框架5,所述滑轮机构12包括滑轨121、滑轮本体122、连接板123以及滚动轴承座124,所述滚动轴承座124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承载梁9,所述连接板123的下端连接于所述滚动轴承座124,所述连接板123的上端连接所述滑轮本体122,所述滑轨121固定连接于所述承载梁框架5,所述滑轮本体122位于所述滑轨121内,并形成所述活动承载梁9的纵向滑动导向装置。参照图1,所述第一主动轮系7、第一从动轮系8、第二主动轮系10以及第二从动轮系11的下端均连接有转动机构13,所述转动机构13包括转轴131、滚动轴承132、轴套133以及锥形滚轮134,所述轴套133分别对应镶嵌于所述固定承载梁6和所述活动承载梁9上,所述滚动轴承132套于所述转轴131的外部,且所述滚动轴承132配合设置于所述轴套133的内部,所述锥形滚轮134连接于所述转轴131的下端面,且分别对应卡扣于所述固定承载梁6和所述活动承载梁9上。参照图2,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弯道转弯的双轨小车,包括主梁、连接于所述主梁下端的输送外轨道和输送内轨道、滚动连接于所述输送外轨道和输送内轨道的双轨小车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轨小车本体包括承载梁框架,所述承载梁框架的一端横向固定连接有固定承载梁,所述固定承载梁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主动轮系,所述固定承载梁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从动轮系;所述承载梁框架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活动承载梁,所述活动承载梁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主动轮系,所述活动承载梁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从动轮系;所述第一主动轮系和所述第一从动轮系滚动连接于所述输送外轨道,所述第二主动轮系和所述第二从动轮系滚动连接于所述输送内轨道;所述活动承载梁通过滑轮机构滑动连接于所述承载梁框架,所述滑轮机构包括滑轨、滑轮本体、连接板以及滚动轴承座,所述滚动轴承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承载梁,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连接于所述滚动轴承座,所述连接板的上端连接所述滑轮本体,所述滑轨固定连接于所述承载梁框架,所述滑轮本体位于所述滑轨内,并形成所述活动承载梁的纵向滑动导向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弯道转弯的双轨小车,包括主梁、连接于所述主梁下端的输送外轨道和输送内轨道、滚动连接于所述输送外轨道和输送内轨道的双轨小车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轨小车本体包括承载梁框架,所述承载梁框架的一端横向固定连接有固定承载梁,所述固定承载梁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主动轮系,所述固定承载梁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从动轮系;所述承载梁框架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活动承载梁,所述活动承载梁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主动轮系,所述活动承载梁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从动轮系;所述第一主动轮系和所述第一从动轮系滚动连接于所述输送外轨道,所述第二主动轮系和所述第二从动轮系滚动连接于所述输送内轨道;所述活动承载梁通过滑轮机构滑动连接于所述承载梁框架,所述滑轮机构包括滑轨、滑轮本体、连接板以及滚动轴承座,所述滚动轴承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承载梁,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连接于所述滚动轴承座,所述连接板的上端连接所述滑轮本体,所述滑轨固定连接于所述承载梁框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曾润杨志祥陈敬鳌
申请(专利权)人:黄石市中城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