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下摆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6429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汽车下摆臂,凸形缺角片顶边与衬套外柱面焊接,其缺角底部两外侧边分别与小衬套孔体总成两侧边焊接,凸形缺角片的顶边的焊缝与外侧边两条焊缝由于缺角而不相交叉;小衬套孔体总成用于与衬套外柱面周向匹配焊接端的断面为U形翻边结构,该U形翻边结构两侧与衬套的焊接焊缝与凸形缺角片顶边的焊缝也不相交叉;凸形缺角的存在避免了衬套焊接处三条焊缝交汇的焊接形式,避免如果出现三条焊缝交叉其焊趾区域材料力学性能下降,同时交叉焊缝在重叠区容易产生过烧,使得焊缝的强度耐久性能大幅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下摆臂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悬架板制件,具体涉及汽车下摆臂。
技术介绍
前悬架摆臂(也称作汽车下摆臂)是连接转向节与副车架(或车身)的部件,主要将路面激励纵向和横向载荷传递至副车架(或车身)上,是悬架系统的关重部件。为保证摆臂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通常摆臂采用上下两片板扣合焊接结构形式,摆臂总成一般由摆臂本体1a、摆臂下板2a、球头销总成3a、小衬套孔体总成4a、大衬套孔体总成5a和螺栓螺母组件6a构成,见图1所示。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刚度大、强度高,但缺点是工艺成型复杂,装配精度要求高,且重量相对较大。随着汽车排放标准逐步趋于严格,汽车轻量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底盘系统是减重的重点对象,悬架系统作为底盘的主要组成部分,故而成为轻量化的首选目标。目前悬架摆臂轻量化设计的一种趋势为采用单片式结构,见图2所示。此类结构通过适当增加摆臂上板1b的厚度,同时取消摆臂下板,从而实现摆臂总成减重的目的。其优点为重量较轻,同时工艺成型及装配相对简便,然而由于摆臂中间通常需要预留便于副车架等拆装的安装孔7b,同时为满足与副车架间隙要求使得中间安装孔附近8b截面尺寸小,结构强度偏低,通常仅适用于整车重量轻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车下摆臂,包括:摆臂和摆臂加强下板(2);摆臂包含小衬套孔体总成(4)、大衬套孔体总成(5)、球头销总成(3)和摆臂本体(1);装配状态下,球头销总成(3)用于连接转向节,小衬套孔体总成(4)与大衬套孔体总成(5)分别用于连接车体,且大衬套孔体总成(5)相对小衬套孔体总成(4)更位于车体纵向后方;所述摆臂加强下板(2)边缘向下翻边与摆臂本体(1)扣合焊接,其特征在于:小衬套孔体总成(4)用于与衬套(8)外柱面周向匹配焊接端的断面为U形翻边结构(41),摆臂加强下板(2)与小衬套孔体总成匹配部分的端部为凸形缺角片(26),所述凸形缺角片(26)的顶边(261)用于与衬套(8)外柱面焊接,凸...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下摆臂,包括:摆臂和摆臂加强下板(2);摆臂包含小衬套孔体总成(4)、大衬套孔体总成(5)、球头销总成(3)和摆臂本体(1);装配状态下,球头销总成(3)用于连接转向节,小衬套孔体总成(4)与大衬套孔体总成(5)分别用于连接车体,且大衬套孔体总成(5)相对小衬套孔体总成(4)更位于车体纵向后方;所述摆臂加强下板(2)边缘向下翻边与摆臂本体(1)扣合焊接,其特征在于:小衬套孔体总成(4)用于与衬套(8)外柱面周向匹配焊接端的断面为U形翻边结构(41),摆臂加强下板(2)与小衬套孔体总成匹配部分的端部为凸形缺角片(26),所述凸形缺角片(26)的顶边(261)用于与衬套(8)外柱面焊接,凸形缺角片(26)的缺角(262)底部两个外侧边(263)分别与小衬套孔体总成(4)两侧边焊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下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形缺角片(26)的顶边(261)焊接位置处于两个外侧边(263)焊接线范围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下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衬套孔体总成(4)与摆臂本体(1)连接处向大衬套孔体总成(5)侧延伸为避让折弯结构,所述避让折弯结构向摆臂本体(1)内凹,所述避让折弯结构用于避开副车架;摆臂加强下板(2)与避让折弯结构侧边焊接处呈逐步起筋朝上的局部加强筋结构(25)。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汽车下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折弯结构侧边用于避让副车架且与摆臂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亮亮龙弟德毛显红高翔王丹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