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的柔性关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6160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关节结构设计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的柔性关节。此柔性关节采用软体材料驱动,基于介电弹性体的力电特性,通过改变在介电弹性体材料上的电压的通断,驱动关节的双臂的开合,使得柔性关节开合的响应迅速,力电耦合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的柔性关节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关节结构设计
,特指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的柔性关节;基于介电弹性体材料力电耦合性能,实现柔性关节开合驱动,以及开合角度的控制。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军事侦察,医疗救援等领域为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出要求。常规的机器人关节多采用电动机,液压泵、齿轮、气缸等部件实现驱动和运动传递。机械结构的关节由于其传动部件较多,需要较大的工作空间,而且全机械驱动装置容易损坏,可靠性较低,能量效率低,工作噪音较大,对环境适应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机械结构的机器人关节运动的传动机构复杂,工作空间较大,机械效率不高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开合灵活迅速的关节装置,采用介电弹性体材料作为驱动装置,工作空间小,力电耦合效率高,控制简单,环境适应性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的基于介电弹性体的柔性关节包括褶皱结构的扇形介电弹性体、弹簧、可活动臂杆、扇形壳体和弹簧连接件。其中褶皱结构的扇形介电弹性体是一种绝缘体,具有很高的介电常数,在其上下表面加电压刺激后,由于其不可压缩性,介电弹性体材料在面积上扩大,厚度上减小;当外部电压撤走后,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从而产生力电转换。由于单层介电弹性体的驱动力较小,本专利技术做成多层叠加的结构,扇形介电弹性体由三层柔性电极层与两层介电弹性体薄膜叠加而成,从上至下依次为柔性电极层、介电弹性体薄膜、柔性电极层、介电弹性体薄膜和柔性电极层,形成褶皱结构的扇形结构,保证伸缩幅度大,产生较大驱动力;扇形形状是为了保证伸缩方向为两侧;上下两个柔性电极层接电源正极,中间柔性电极层属于公共电极,接电源的负极;上述结构构成褶皱结构的扇形介电弹性体部件,形成的褶皱结构高度为15mm。所述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的柔性关节的扇形壳体采用有机玻璃材料制成,扇形壳体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单个扇形壳体的外观尺寸为:圆心角60度,外圆弧半径90mm,内圆弧半径42mm,厚度为12mm。上下两个部分的壳体内部都分别留出两个槽,用来安置扇形介电弹性体和弹簧。在靠近壳体大端一侧留出径向宽26mm、深8mm的扇形槽安置扇形介电弹性体;在靠近壳体小端留出一个直径为8mm的半圆弧的槽安置弹簧。上部壳体在小端两侧设有两个带孔的杆,孔径2mm;下部壳体在小端两侧设有对应的两个直径为2mm的细杆,两个细杆插入两个带孔的杆配合形成两个轴杆,保证了扇形壳体的装配;两个壳体安装后形成的内部高度为16mm,上部扇形壳体与褶皱结构最高处形成1mm的间隙。所述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的柔性关节的可活动臂杆采用有机玻璃材料制成,其外观尺寸为:长度为72mm、宽为16mm、厚度为2mm。可活动臂杆的一端有一个轴孔,孔直径为4mm,此处的轴孔与扇形壳体装配产生的轴杆连接,保证了可活动臂杆的转动。所述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的柔性关节的可活动臂杆有两个,分别与褶皱结构的扇形介电弹性体两侧通过胶粘接。所述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的柔性关节的两个可活动臂杆与弹簧分别通过两个连接件连接,弹簧的基本尺寸为:外径7mm、线径1mm、圈数25、节距3mm。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介电弹性体材料作为驱动装置的活动关节。采用介电弹性体材料制作成本低,控制简单,易于实现。对介电弹性体材料施加电压,介电弹性体伸展推动活动臂杆绕壳体转动;断开电压,介电弹性体上的力消失,两个可活动臂杆在弹簧作用下恢复初始状态。本专利技术可以应用于机器人的活动关节,不在需要电机的驱动,自主工作,将多个关节串、并联可以组装出多关节软驱动机器人。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柔性关节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柔性关节的外观示意图。图3为带褶皱的扇形介电弹性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壳体上部结构正等测图。图5可壳体下部结构正等测图。图6为可活动杆件的示意图。1、可活动臂杆;2、褶皱结构的扇形介电弹性体;3、弹簧;4、扇形壳体;5、连接件。第一、二、三柔性电极层2-1、2-3、2-5;第一、二介电弹性体薄膜2-2、2-4;上下部壳体4-1、4-2。具体实施方式为充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能,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的柔性关节,由可活动臂杆1、褶皱结构的扇形介电弹性体2、弹簧3、扇形壳体4和连接件5组成。其中如图3,褶皱结构的介电弹性体由多层叠加而成,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柔性电极层2-1、第一介电弹性体薄膜2-2、第二柔性电极层2-3、第二介电弹性体薄膜2-4、第三柔性电极层2-5;其中第一柔性电极层2-1和第三柔性电极层2-5接电源正极,第二柔性电极层2-3为公共电极接电源负极。介电弹性体薄膜采用聚丙烯酸脂弹性体材料,为了避免介电弹性体被击穿,制作前对介电弹性体薄膜材料进行了等双轴的预拉伸,介电弹性体薄膜预拉伸前的厚度为1mm;柔性电极为碳黑、硅胶和硅油的混合物,碳黑、硅胶和硅油的质量比为5:16:1,柔性电极厚度为1um。上述褶皱结构的介电弹性体制作具体步骤:先将介电弹性体膜进行预拉伸,制作出第一介电弹性体薄膜2-2、第二介电弹性体薄膜2-4;由于采用的聚丙烯酸脂弹性体材料和以及柔性电极有一定的粘性,所以过程中不需要额外的粘接剂;第一柔性电极2-1和第二柔性电极2-3均匀涂抹在第一介电弹性体薄膜2-2两侧后干燥2h形成,第三柔性电极2-5涂抹在第二介电弹性体薄膜2-4的一侧后干燥2h形成,第二介电弹性体薄膜2-4的另外一侧贴合到第二柔性电极2-3上,形成多层叠加状态;再将多层叠加的膜,经过折叠形成褶皱结构的介电弹性体,形成的褶皱结构高度为15mm。如图4、图5所示,扇形壳体4采用的材料为有机玻璃,扇形壳体分为上部壳体4-1、下部壳体4-2。在上下部壳体4-1、4-2内部都分别留出两个槽,在靠近壳体大端一侧留出宽26mm、深8mm的扇形槽安置扇形介电弹性体;在靠近壳体小端留出一个直径8mm的半圆弧的槽安置弹簧。上下部壳体4-1、4-2通过小端两侧的孔和杆啮合,装配的同时形成轴杆。如图6所示,可活动臂杆1采用有机玻璃材料,其端部有一个孔径为4mm的轴孔,通过轴孔与扇形壳体4装配形成的轴杆连接,可以保证两个可活动臂杆1绕着扇形壳体4转动。两个可活动臂杆1与弹簧3分别通过连接件5连接;同时两个可活动臂杆1分别与褶皱结构的扇形介电弹性体2两侧通过胶粘接。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的柔性关节的工作基本原理在于:介电弹性体是一种绝缘体,具有很高的介电常数,在其上下表面加电压刺激后,由于其不可压缩性,介电弹性体材料会在面积上扩大,厚度上减小;当外部电压撤走后,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从而产生力电转换。本专利技术的运行状态分为两种:通电状态与断电状态;通电时,对褶皱结构的扇形介电弹性体2的柔性电极上施加电压,褶皱结构的扇形介电弹性体2向两侧舒展,将弹簧拉伸,同时推动可活动臂杆1绕壳体4转动;断电状态,褶皱结构的扇形介电弹性体2上的电压消失,弹簧3收缩将两个可活动臂杆1拉回,恢复到初始状态;控制电压大小也可以控制可活动臂杆开合角的大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的柔性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关节由褶皱结构的扇形介电弹性体、弹簧、可活动臂杆、扇形壳体和连接件组成;扇形介电弹性体由三层柔性电极层与两层介电弹性体薄膜叠加而成,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柔性电极层、第一介电弹性体薄膜、第二柔性电极层、第二介电弹性体薄和第三柔性电极层,形成褶皱结构的扇形结构,第一和第三两个柔性电极层接电源正极,第二柔性电极层属于公共电极,接电源的负极;扇形壳体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下两个部分的壳体内部都分别留出两个槽,用来安置扇形介电弹性体和弹簧;在靠近壳体大端一侧留出扇形槽安置扇形介电弹性体;在靠近壳体小端留出一个半圆弧的槽安置弹簧;上部壳体在小端两侧设有两个带孔的杆,下部壳体在小端两侧设有对应的两个细杆,两个细杆插入两个带孔的杆配合形成两个轴杆,保证了扇形壳体的装配;所述可活动臂杆的一端有一个轴孔,所述的轴孔与扇形壳体装配产生的轴杆连接,保证了可活动臂杆的转动;可活动臂杆有两个,分别与褶皱结构的扇形介电弹性体两侧通过胶粘接;两个可活动臂杆同时与弹簧分别通过连接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的柔性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关节由褶皱结构的扇形介电弹性体、弹簧、可活动臂杆、扇形壳体和连接件组成;扇形介电弹性体由三层柔性电极层与两层介电弹性体薄膜叠加而成,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柔性电极层、第一介电弹性体薄膜、第二柔性电极层、第二介电弹性体薄和第三柔性电极层,形成褶皱结构的扇形结构,第一和第三两个柔性电极层接电源正极,第二柔性电极层属于公共电极,接电源的负极;扇形壳体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下两个部分的壳体内部都分别留出两个槽,用来安置扇形介电弹性体和弹簧;在靠近壳体大端一侧留出扇形槽安置扇形介电弹性体;在靠近壳体小端留出一个半圆弧的槽安置弹簧;上部壳体在小端两侧设有两个带孔的杆,下部壳体在小端两侧设有对应的两个细杆,两个细杆插入两个带孔的杆配合形成两个轴杆,保证了扇形壳体的装配;所述可活动臂杆的一端有一个轴孔,所述的轴孔与扇形壳体装配产生的轴杆连接,保证了可活动臂杆的转动;可活动臂杆有两个,分别与褶皱结构的扇形介电弹性体两侧通过胶粘接;两个可活动臂杆同时与弹簧分别通过连接件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的柔性关节,其特征在于,上部扇形壳体或下部扇形壳体的外观尺寸为:圆心角60度,外圆弧半径90mm,内圆弧半径42mm,厚度为12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的柔性关节,其特征在于,扇形槽的径向宽度为26mm、深为8mm;半圆弧的槽的直径为8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的柔性关节,其特征在于,两个带孔的杆的孔径2mm;两个细杆的直径同样为2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的柔性关节,其特征在于,上部扇形壳体和下部扇形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强戴启明丁建宁张福建程广贵王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