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晶薄膜、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引脚的设计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6117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2:32
一种覆晶薄膜,包括基材、设置于基材表面的芯片以及与芯片电性连接的多个引脚。多个引脚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每一引脚包括沿其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每一引脚定义有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延伸的虚拟延长线。至少部分引脚的虚拟延长线和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基准线非垂直相交。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列的引脚。每一引脚包括沿其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每一引脚定义有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延伸的虚拟延长线。至少部分引脚的虚拟延长线和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基准线非垂直相交。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以及绑定于显示面板的覆晶薄膜。还提供一种引脚的设计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覆晶薄膜、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引脚的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覆晶薄膜、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引脚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平板显示器通常包括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驱动电路需要与显示面板电连接以控制显示面板的显示。现有技术中,实现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的电连接的方式包括COF(ChipOnFilm)、COG(ChipOnGlass)等技术。其中,COF技术通常将驱动电路制作在覆晶薄膜上,覆晶薄膜直接与显示面板连接实现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的电连接。在COF技术中,覆晶薄膜作为承载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电连接的载体,通过覆晶薄膜上的引脚和显示面板上的引脚的绑定,实现了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的电连接。随着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对显示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大尺寸、窄边框、高分辨等,因此,对覆晶薄膜和显示面板绑定的精准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覆晶薄膜上的引脚比较密集,导致覆晶薄膜和显示面板的绑定良率和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覆晶薄膜,其包括:基材;芯片,设置于所述基材表面;以及多个引脚,设置于所述基材表面,并与所述芯片电性连接,所述引脚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每一引脚包括沿其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每一引脚定义有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延伸的虚拟延长线,至少部分所述引脚的虚拟延长线和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基准线非垂直相交。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显示区;以及非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周边,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多个引脚,所述引脚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每一引脚包括沿其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每一引脚定义有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延伸的虚拟延长线,至少部分所述引脚的虚拟延长线和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基准线非垂直相交。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以及绑定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覆晶薄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引脚的设计方法,所述引脚包括位于第一待贴合物上的第一引脚及位于第二待贴合物件上用于与第一引脚进行贴合的第二引脚,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利用软件模拟或实际测量,获得所述第一引脚在与所述第二引脚在贴合前后的位置变化量;步骤S2:根据所述位置变化量,修正所述第一引脚或者第二引脚的排配设计,以减小第一引脚在与所述第二引脚的贴合过程中相对于第二引脚的位移偏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覆晶薄膜、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引脚的设计方法,可补偿引脚在贴合前后的位置变化量,以提升绑定良率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覆晶薄膜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2A为图1所示的覆晶薄膜与显示面板绑定之前的平面示意图。图2B为应用图1所示的覆晶薄膜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覆晶薄膜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覆晶薄膜的第三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显示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6A为覆晶薄膜与图5所示的显示面板绑定之前的平面示意图。图6B为应用图5所示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显示面板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8为应用图7所示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显示面板的第三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10为应用图9所示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引脚的设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其为本专利技术覆晶薄膜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覆晶薄膜10a包括基材11、设置于基材11表面的芯片12以及设置于基材11表面并与芯片12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一引脚13。多个第一引脚13沿第一方向D依次间隔排列。每一第一引脚13包括沿其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131及与第一端131相对的第二端132。本实施例中,第一引脚13的第一端131为其靠近芯片12的一端,第一引脚13的第二端132为其远离芯片12的一端。每一第一引脚13定义有自其靠近芯片12的一端至其远离芯片12的一端延伸的虚拟延长线L’。至少部分第一引脚13的虚拟延长线L’和与第一方向D垂直的基准线L相交。由于覆晶薄膜10a在受到力的作用时,基材11可能会发生一定的膨胀或拉伸形变,导致位于基材11表面的第一引脚13发生一定的偏移。通常,基材11的形变会导致位于其上的第一引脚13靠近芯片12一端向靠近基准线L的一侧移动,远离芯片12的一端向远离基准线L的一侧移动。本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一引脚13的虚拟延长线L’和基准线L相交,其可补偿由于基材11的形变导致的第一引脚13发生的偏移。于一实施例中,基材11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聚酰亚胺(Polyimide,PI)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glycolterephthalate,PET)等。芯片12可以为显示驱动芯片,或者为封装在一起的显示驱动芯片和触控控制芯片,或者为封装在一起的显示驱动芯片、触控控制芯片和指纹识别芯片等。第一引脚13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或着平行四边形。本实施例中,基准线L位于基材11的中间位置,各第一引脚13相对于基准线L呈对称分布。靠近基准线L的第一引脚13的形状为矩形,远离基准线L的第一引脚13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靠近基准线L的第一引脚13的虚拟延长线L’与基准线L平行。远离基准线L的第一引脚13的虚拟延长线L’与基准线L相交于一点P。距离基准线L越远的第一引脚13的虚拟延长线L’与基准线L的夹角越大。即,靠近基材11边缘的第一引脚13相对于基准线L的倾斜角度更大。于其他实施例中,基准线L也可不位于基材11的中间位置。于其他实施例中,覆晶薄膜10a位于基准线L两侧的第一引脚13可相对于基准线L不对称分布,例如,分别位于基准线L两侧的第一引脚13数目不同、分布密度不同或者倾斜角度不同等等。于其他实施例中,覆晶薄膜10a也可仅包括位于基准线L一侧的第一引脚13。图2A为图1所示的覆晶薄膜10a与一显示面板20a绑定之前的平面示意图。如图2A所示,显示面板20a包括显示区21以及位于显示区21周边的非显示区22,非显示区22设置有多个第三引脚24。多个第三引脚24沿第一方向D依次间隔排列。每一第三引脚24沿平行于基准线L的方向延伸成矩形条状。于一实施例中,与显示面板20a进行绑定的覆晶薄膜10a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图2A中仅示意性的画出了与显示面板20a进行绑定的两个覆晶薄膜10a。如图2A所示,覆晶薄膜10a与显示面板20a绑定之前,覆晶薄膜10a的第一引脚13与显示面板20a的第三引脚24一一对应。靠近基准线L的第一引脚13与显示面板20a上对应的第三引脚24平行且部分上下重叠。远离基准线L的第一引脚13与显示面板20a上对应的第三引脚24相交且部分上下重叠。本实施例中,覆晶薄膜10a与显示面板20a绑定过程中,由于基材11的材料特性或者绑定过程中的参数设置,基材11可能会发生一定的膨胀或拉伸形变,导致位于基材11表面的第一引脚13发生一定的偏移。其中,基材11靠近基准线L的位置处的膨胀或拉伸形变相较于远离基准线L的位置较小,且距离基准线L越远的位置基材11的膨胀或拉伸形变越大。一般地,基材11的对称位置处材料性质或其他参数相同或相似,基材11对称位置的膨胀或拉伸形变基本相同。本实施例中,覆晶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覆晶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芯片,设置于所述基材表面;以及多个引脚,设置于所述基材表面,并与所述芯片电性连接,所述引脚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每一引脚包括沿其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每一引脚定义有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延伸的虚拟延长线,至少部分所述引脚的虚拟延长线和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基准线非垂直相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覆晶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芯片,设置于所述基材表面;以及多个引脚,设置于所述基材表面,并与所述芯片电性连接,所述引脚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每一引脚包括沿其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每一引脚定义有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延伸的虚拟延长线,至少部分所述引脚的虚拟延长线和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基准线非垂直相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晶薄膜,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基准线相交的各引脚的虚拟延长线中,距离所述基准线越远的所述引脚的虚拟延长线与所述基准线的夹角越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覆晶薄膜,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基准线的所述引脚的虚拟延长线与所述基准线平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晶薄膜,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基准线相交的各引脚的虚拟延长线与所述基准线的夹角相同。5.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以及非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周边,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多个引脚,所述引脚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每一引脚包括沿其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每一引脚定义有自其第一端至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文黄达人陈盈成
申请(专利权)人: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