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快速路出口匝道与邻接平面交叉口联结段的优化组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609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快速路出口匝道与邻接平面交叉口联结段的优化组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联结段实时的交通状况,与控制阈值进行比较,控制可变标志与可变标线的变化,选择两种联结段的组织方式,其中一种是无交织组织方式,另一种是可交织的组织方式,该方法包括在匝道与地面车道路侧布置可变信息标志,在出口匝道端部到邻接交叉口的进口道的起点布置可变标线1,在邻接交叉口进口道布置可变标线2,提出了联结段密度的控制阈值,并提出了获取联结段实时密度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限于进口道为四车道、交织长度不足的联结段。本方法降低了联结段对邻接交叉口负面影响,提升联结段的道路使用效率,并降低了联结段的交通紊乱的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路出口匝道与邻接平面交叉口联结段的优化组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路出口匝道与邻接平面交叉口联结段的优化组织方法,属于交通领域。
技术介绍
图1为平行式联结段流线分析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相比普通平面交叉口,在设置平行式出口匝道后,交叉口流线更趋复杂。驶离高架的车辆离开匝道后,需要根据各自转向分向变更车道,而地面道路的车辆也需在交叉口进口道范围内完成车道变更。2股车流同时在进口道范围内大范围地变更车道,形成3个交织段和3个合流点,即:匝道直行车流与地面道路辅道左转车流的交织、匝道右转车流与地面道路辅道左转车流的交织、匝道右转车流与地面道路辅道直行车流的交织以及匝道直行车流与地面道路辅道左转车流的合流、匝道直行车流与地面道路辅道直行车流的合流、匝道右转车流与地面道路辅道右转车流的合流。6股车流要在交叉口范围内完成如此多的变更车道行为,易形成车流紊流。特别是在交织流量比较大、联结段长度过短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交织困难,车行速度降低、服务水平急剧下降,进而形成交叉口交通堵塞;情况严重时,车辆排队还会延伸至匝道桥及主线高架桥,这种情况在国内一些城市的高架桥出口匝道时有发生。针对联结段的交通紊乱情况,普遍采取的组织方法是无交织设计。如图2所示,无交织设计即在匝道与地面道路车流的联结段设置栅栏,使匝道和地面道路各行其道,这种组织方式没有交织段的存在,避免了交织对联结段的影响。通过分隔匝道车流与地面道路车流的方法消除交织状态传统的无交织设计会给邻接的交叉口带来新的交通冲突或者导致部分转向车流无法在邻接交叉口完成转向,这对于邻接交叉口的通行安全和通行效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而且由于地面道路车流与匝道车流的分布的不均衡性,当联结段有四条车道时,地面道路车流和匝道车流各分得两条车道是,会造成部分道路资源的浪费,以及给邻接交叉口的通行增加了负担。而且由于交通流时间分布的不均衡性,联结段处于交通紊乱的状态在一天中的占比较低。为了降低对于邻接交叉口的负面影响,以及综合考虑交通流时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一种可以跟随交通流时间分布或者联结段的交通紊乱的程度而调整的优化组织方法就被提出了。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联结段的时空资源优化管理的方法,有效降低了联结段交通紊乱的程度,提高了联结段的安全水平,同时也降低了传统无交织设计对于邻接交叉口的负面影响。技术方案: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路出口匝道与邻接平面交叉口联结段的优化组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匝道与地面车道路侧布置可变信息标志;(2)在出口匝道端部到邻接交叉口的进口道的起点布置可变标线1,在邻接交叉口进口道布置可变标线2;(3)通过检测器获得实时的联结段密度;(4)根据获取联结段实时密度与联结段的绝对密度的阈值的关系,判断联结段处于交织组织状态或无交织组织状态;(5)根据联结段处于交织组织状态或无交织组织状态,控制可变标线与可变标志进行变换,实现两种组织状态的控制。其中,所述可变信息标志功能如下:(1)可变信息标志分别布置在出口匝道与地面道路路侧,标志上有可变文字信息;(2)该标志在联结段处于可交织组织状态时,充当指示标志作用,呈现的文字提醒匝道和地面道路的车辆需要在进入联结段前提前变道;(3)该标志在联结段的处于无交织组织状态时,充当禁止标志,呈现的文字告知匝道和地面道路的车辆在前方联结段白色实线处禁止变道。其中,所述可变标线1包括:可变标线1布置在出口匝道端部到邻接交叉口的进口道的起点,该种标线可以显示白色实线或者白色虚线两种状态,当联结段处于无交织状态时,可变标线呈现为白色实线;当联结段处于可交织状态时,可变标线呈现为白色虚线。其中,所述可变标线2包括:当联结段处于无交织状态时,车道2与车道4为直右车道,车道1与车道3为左转车道;当联结段处于可交织状态时,车道1为左转车道,车道2与车道3与直行车道,车道4为右转车道;而且,可变标线2布置在在邻接交叉口进口道的上,其中车道包括相邻车道1、车道2、车道3、车道4。其中,在步骤(3)中,所述获取联结段实时密度的方法如下:在出口匝道端部布置线圈检测器,覆盖联结段所有车道,在进口道起点布置线圈检测器,覆盖进口道所有车道,两个检测器所计车辆数的差值即为联结段的实时车辆数,联结段实时密度=实时车辆数/联结段长度/联结段车道数。其中,在步骤(4)中,所述控制联结段处于交织组织状态或无交织组织状态方法如下:根据联结段的实际的交织比和设计速度,查表确定该联结段的绝对密度的阈值,当检测的实时密度超过该阈值时,则进入无交织组织状态,否则保持可交织状态。其中,在步骤(5)中,控制可变标线与可变标志进行变换,实现两种组织状态的控制,方法如下:通过检测器获得实时的联结段密度,并与联结段的绝对密度的阈值进行对比,控制可变标线与可变标志进行变换,实现两种组织状态的控制。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降低了长度较短且交织流量较大的联结段的交通紊乱程度,提高了联结段的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了交通冲突,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传统无交织设计对于邻接交叉口的通行效率的影响,减少了对于道路资源的浪费以及邻接交叉口的交通冲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时空资源优化管理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平行式联结段流线分析示意图;图2是联结段无交织设计;图3是联结段优化组织示意图;图4是可变标线1示意图;图5是可变标线2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快速路下匝道与平面交叉口联结段的可变无交织设计方法,在分析联结段存在的问题,以及无交织设计方法的利弊基础上,考虑到交通流时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可变无交织设计的方式来降低无交织设计对邻接交叉口负面影响,提升交织段的道路使用效率,并降低了联结段的交通紊乱的程度。如图3,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快速路下匝道与平面交叉口联结段的可变无交织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1)可变标线本专利技术采用两种可变标线,两种标线均是将现有的高强度永久型防滑玻璃板与LED灯组等组合起来形成的智能道路可变标线。其中一种标可变线1布置在无交织设计的联结段设置栅栏处,该种标线1可以显示为白色实线或者白色虚线两种状态,形状变动由控制器控制,另外一种可变标线2布置在联结段与平面交叉口的进口道处,车道上显示的标线方向根据信号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可变,左转、直行、右转、直行+右转。如图3所示,可变标线2布置在车道1、车道2、车道3、车道4上。当联结段处于无交织状态时,可变标线1为白色实线,车道2与车道4为直右车道,车道1与车道3为左转车道;当联结段处于可交织状态时,可变标线1为白色虚线,车道1为左转车道,车道2与车道3与直行车道,车道4为右转车道。可变标线的形状、尺寸、布置符合相应的规范。可变标线2布置在在邻接交叉口进口道,它是将现有的高强度永久型防滑玻璃板与LED灯组等组合起来形成的智能道路可变标线,车道上显示的标线方向根据信号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可变,左转、直行、右转、直行+右转。当联结段处于无交织状态时,车道2与车道4为直右车道,车道1与车道3为左转车道。当联结段处于可交织状态时,车道1为左转车道,车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路出口匝道与邻接平面交叉口联结段的优化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匝道与地面车道路侧布置可变标志;(2)在出口匝道端部到邻接交叉口的进口道的起点布置可变标线1,在邻接交叉口进口道布置可变标线2;(3)通过检测器获得实时的联结段密度;(4)根据上述实时密度与联结段的绝对密度的阈值的关系,判断联结段处于交织组织状态或无交织组织状态;(5)根据联结段处于交织组织状态或无交织组织状态,控制可变标线与可变标志进行变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路出口匝道与邻接平面交叉口联结段的优化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匝道与地面车道路侧布置可变标志;(2)在出口匝道端部到邻接交叉口的进口道的起点布置可变标线1,在邻接交叉口进口道布置可变标线2;(3)通过检测器获得实时的联结段密度;(4)根据上述实时密度与联结段的绝对密度的阈值的关系,判断联结段处于交织组织状态或无交织组织状态;(5)根据联结段处于交织组织状态或无交织组织状态,控制可变标线与可变标志进行变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路出口匝道与邻接平面交叉口联结段的优化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信息标志功能如下:(1)可变标志分别布置在出口匝道与地面道路路侧,标志上有可变文字信息;(2)该标志在联结段处于可交织组织状态时,充当指示标志,呈现的文字提醒匝道和地面道路的车辆需要在进入联结段前提前变道;(3)该标志在联结段的处于无交织组织状态时,充当禁止标志,呈现的文字告知匝道和地面道路的车辆在前方联结段白色实线处禁止变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路出口匝道与邻接平面交叉口联结段的优化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标线1功能如下:可变标线1布置在出口匝道端部到邻接交叉口的进口道的起点,该种标线可以显示白色实线或者白色虚线两种状态,当联结段处于无交织状态时,可变标线呈现为白色实线;当联结段处于可交织状态时,可变标线呈现为白色虚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路出口匝道与邻接平面交叉口联结段的优化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标线2布置在在邻接交叉口进口道的上,其中车道包括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乔君蔡韵雯徐浠鹏李东亚郑康康禹奥业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