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564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屏、至少一个支撑壳体、至少一个支撑件和至少一个辊轴,支撑壳体包括第一支撑壳体,辊轴包括第一辊轴;支撑壳体和支撑件位于柔性显示屏远离柔性显示屏出光面的一侧,且沿第一方向设置;支撑壳体靠近支撑件一侧设有空腔,空腔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凸柱,支撑件表面开设有导轨,导轨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同;凸柱的至少一部分内嵌于导轨中,且支撑件与支撑壳体活动连接;显示装置至少包括两种工作状态,分别为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在未使用状态时呈收纳模式,体积小,易携带,使用状态时呈延展模式,屏幕支撑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柔性显示屏是由柔软的材料制成并且可变型可弯曲的显示装置。由于柔性显示屏轻薄、不易碎、可弯曲以及可佩戴等优点,随着显示技术的近年来的发展,柔性显示技术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其中,与常规的显示屏相比,柔性显示屏不仅体积更加轻薄,而且也能够相应地降低功耗,有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同时基于其可弯曲、柔韧性佳的特性,使得高分辨率、大尺寸的显示需求与设备的便携性不再成为矛盾,并且其耐用程度也大大高于以往屏幕,能够降低设备意外损坏的概率。因此,鉴于柔性显示屏的上述优点,提供一种具有延展模式和收纳模式的柔性显示屏,未使用状态时呈收纳模式,体积小,易携带,使用状态时呈延展模式,屏幕支撑效果好的显示装置,就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未使用状态时体积小,易携带,使用时屏幕的支撑效果好的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屏、至少一个支撑壳体、至少一个支撑件和至少一个辊轴,支撑壳体包括第一支撑壳体,辊轴包括第一辊轴;支撑壳体和支撑件位于柔性显示屏远离柔性显示屏出光面的一侧,且沿第一方向设置,支撑壳体和支撑件均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支撑壳体靠近支撑件一侧设有空腔,空腔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凸柱,支撑件表面开设有导轨,导轨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同;凸柱的至少一部分内嵌于导轨中,且支撑件与支撑壳体活动连接;显示装置至少包括两种工作状态,分别为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下,支撑件内置于空腔内,支撑壳体支撑柔性显示屏;从第一工作状态至第二工作状态时,凸柱在导轨内滑动,柔性显示屏展开;在第二工作状态下,支撑壳体和支撑件均支撑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的一端通过第一辊轴卷绕于第一支撑壳体远离支撑件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柔性显示屏通过第一辊轴卷绕于第一支撑壳体远离支撑件的一侧呈收纳模式,第一支撑壳体用于支撑未卷绕于第一辊轴上的柔性显示屏,既能减小该显示装置的体积,便于携带,还可以使未卷绕于第一辊轴上的柔性显示屏得到很好的支撑,此时,位于第一支撑壳体上的柔性显示屏部分为柔性显示屏的有效显示部分,可以用于显示。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柔性显示屏通过设置于其下方的至少一个支撑壳体和至少一个支撑件使柔性显示屏呈延展模式,柔性显示屏的延展模式通过支撑件与第一支撑壳体的活动连接,且凸柱在导轨内滑动至导轨靠近第一辊轴的一端来实现,此时,第一支撑壳体和支撑件均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该延展模式的柔性显示屏,增加了显示装置的有效显示面积,第一支撑壳体和支撑件同时支撑展开后的柔性显示屏,使柔性显示屏的下方没有不受支撑力的死角,从而达到较好的支撑效果,便于使用。而在从第一工作状态至第二工作状态,或者第二工作状态至第一工作状态时,均是通过凸柱在导轨内滑动来实现第一支撑壳体与支撑件的相对运动的,不仅使用灵活,而且操作简单。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在第二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的一种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的另一种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其他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更新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B-B’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0的C-C’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请参考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屏1、至少一个支撑壳体2(图中未填充)、至少一个支撑件3和至少一个辊轴4,支撑壳体2包括第一支撑壳体21,辊轴4包括第一辊轴41;支撑壳体2和支撑件3位于柔性显示屏1远离柔性显示屏1出光面的一侧,且沿第一方向X设置,支撑壳体2和支撑件3均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1;支撑壳体2靠近支撑件3一侧设有空腔200,空腔200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凸柱201,支撑件3表面开设有导轨301,导轨301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X相同;凸柱201的至少一部分内嵌于导轨301中,且支撑件3与支撑壳体2活动连接;柔性显示屏1的一端通过第一辊轴41卷绕于第一支撑壳体21远离支撑件3的一侧。请参考图2和图3,图2是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在第二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至少包括两种工作状态,分别为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下,支撑件3内置于空腔200内,支撑壳体2支撑柔性显示屏1;从第一工作状态至第二工作状态时,凸柱201在导轨301内滑动,柔性显示屏1展开;在第二工作状态下,支撑壳体2和支撑件3均支撑柔性显示屏1。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柔性显示屏1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第一辊轴41卷绕于第一支撑壳体21远离支撑件3的一侧,此时,柔性显示屏1呈收纳模式,柔性显示屏包括卷绕于第一辊轴41上的部分以及未卷绕于第一辊轴41上且位于第一支撑壳体21上的部分,第一支撑壳体21可以具有一支撑表面,用于对位于第一支撑壳体21上的柔性显示屏1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第一支撑壳体21靠近支撑件3一侧设有空腔200,因此此时支撑件3内置于空腔200内,既能减小该显示装置的体积,便于携带,还可以使未卷绕于第一辊轴41上的柔性显示屏1得到很好的支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第一工作状态下,位于第一支撑壳体21上的柔性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显示屏、至少一个支撑壳体、至少一个支撑件和至少一个辊轴,所述支撑壳体包括第一支撑壳体,所述辊轴包括第一辊轴;所述支撑壳体和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柔性显示屏远离所述柔性显示屏出光面的一侧,且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支撑壳体和所述支撑件均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所述支撑壳体靠近所述支撑件一侧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凸柱,所述支撑件表面开设有导轨,所述导轨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所述凸柱的至少一部分内嵌于所述导轨中,且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撑壳体活动连接;所述显示装置至少包括两种工作状态,分别为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支撑件内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支撑壳体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至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凸柱在所述导轨内滑动,所述柔性显示屏展开;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支撑壳体和所述支撑件均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辊轴卷绕于所述第一支撑壳体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显示屏、至少一个支撑壳体、至少一个支撑件和至少一个辊轴,所述支撑壳体包括第一支撑壳体,所述辊轴包括第一辊轴;所述支撑壳体和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柔性显示屏远离所述柔性显示屏出光面的一侧,且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支撑壳体和所述支撑件均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所述支撑壳体靠近所述支撑件一侧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凸柱,所述支撑件表面开设有导轨,所述导轨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所述凸柱的至少一部分内嵌于所述导轨中,且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撑壳体活动连接;所述显示装置至少包括两种工作状态,分别为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支撑件内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支撑壳体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至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凸柱在所述导轨内滑动,所述柔性显示屏展开;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支撑壳体和所述支撑件均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辊轴卷绕于所述第一支撑壳体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两端分别通过连接部件与所述支撑壳体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上设置有扭矩弹簧或驱动器,所述扭矩弹簧或所述驱动器用于实现所述柔性显示屏在所述辊轴上的解绕与卷绕。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内嵌于所述导轨部分的外径大于所述导轨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导轨位于所述第一导轨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相互连通构成L型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导轨自与所述第一导轨的连接处起向远离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方向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的所述连接处夹角为钝角。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的所述连接处为倒角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上远离所述连接处的两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到所述支撑件表面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导轨底部到所述支撑件表面的垂直距离,所述凹槽内径与所述凸柱外径相匹配,所述凸柱为可伸缩结构;当所述凸柱到达所述凹槽时,所述支撑壳体与所述支撑件相互锁定。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