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的背板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5647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屏的背板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显示屏的背板结构包括背板及后壳,所述背板包括第一壁、连接壁及第二壁,所述连接壁的一端与第一壁连接,所述连接壁的另一端与第二壁连接,所述第一壁、连接壁及第二壁形成台阶状,且第一壁所在的平面高于第二壁所在的平面,所述后壳盖设在所述第二壁的外侧,且后壳与所述第一壁平齐。背板设有具有高度差的第一壁与第二壁,将后壳设置在第二壁外侧且后壳与第一壁平齐,从侧面看后壳与第一壁在同一个平面上或者基本位于同一平面上,避免后壳外凸,使整机厚度更薄,外观更美观,整体性更好,而且不需要额外增大后壳的面积,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屏的背板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平板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屏的背板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技术介绍
一般的显示屏背面设有背板及后壳,主板、电源板等板卡固定在背板的外侧,遮蔽板卡的后壳外凸于背板的后部,使得整机从侧面看有2个台阶,后壳像一个小书包一样,不美观,影响显示屏的整体性,如果在背板后部设计一个整体的后壳,需要全部覆盖背板,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显示屏的背板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不仅避免后壳外凸,而且成本较低。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显示屏的背板结构,包括背板及后壳,所述背板包括第一壁、连接壁及第二壁,所述连接壁的一端与第一壁连接,所述连接壁的另一端与第二壁连接,所述第一壁、连接壁及第二壁形成台阶状,且第一壁所在的平面高于第二壁所在的平面,所述后壳盖设在所述第二壁的外侧,且后壳与所述第一壁平齐。上述显示屏的背板结构,背板设有具有高度差的第一壁与第二壁,将后壳设置在第二壁外侧且后壳与第一壁平齐,从侧面看后壳与第一壁在同一个平面上或者基本位于同一平面上,避免后壳外凸,使整机厚度更薄,外观更美观,整体性更好,而且不需要额外增大后壳的面积,成本较低。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的背板结构还包括第一背光灯及第二背光灯,所述第一背光灯设在第一壁的内侧,所述第二背光灯设在第二壁的内侧。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背光灯的OD值大于所述第二背光灯的OD值。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背光灯的OD值比所述第二背光灯的OD值大15mm~25mm。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背光灯的OD值为28mm~40mm,所述第二背光灯的OD值为8m~20mm。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背光灯为折射式灯。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背光灯为反射式灯。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各自所在平面相互平行,其中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距离为15mm~25mm。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壁与后壳围成的容纳腔内设有板卡组件,所述板卡组件固定在第二壁上。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后壳包括盖板及封板,所述盖板的其中一边缘与第一壁连接,所述盖板的其他边缘均与所述封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封板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二壁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背板连接。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壁设置在背板的上方,所述第二壁设置在背板的下方。一种交互智能平板,包括屏幕组件及上述的显示屏的背板结构,所述背板设置在所述屏幕组件的背面,所述第一壁距离屏幕组件的距离大于第二壁距离屏幕组件的距离。上述交互智能平板的背板设有具有高度差的第一壁与第二壁,将后壳设置在第二壁外侧且后壳与第一壁平齐,从侧面看后壳与第一壁在同一个平面上或者基本位于同一平面上,避免后壳外凸,外观更美观,整体性更好,而且不需要额外增大后壳的面积,成本较低。相比传统的交互智能平板,该交互智能平板整机厚度更薄,体积更小,实现轻薄化的目的。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交互智能平板还包括设置在背板四周的侧板,所述侧板一端与背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屏幕组件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屏的背板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拆掉后壳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交互智能平板(无后壳)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背板,110、第一壁,120、连接壁,130、第二壁,20、后壳,210、盖板,220、封板,30、第一背光灯,40、第二背光灯,50、TV主板,60、屏幕组件,70、侧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实施例一参照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的背板结构,包括背板10及后壳20,所述背板10包括第一壁110、连接壁120及第二壁130,所述连接壁120的一端与第一壁110连接,所述连接壁120的另一端与第二壁130连接,所述第一壁110、连接壁120及第二壁130形成台阶状,且第一壁110所在的平面高于第二壁130所在的平面,所述后壳20盖设在所述第二壁130的外侧,且后壳20与所述第一壁110平齐。本实施例所述的显示屏的背板结构,背板10设有具有高度差的第一壁110与第二壁130,将后壳20设置在第二壁130外侧且后壳20与第一壁110平齐,从侧面看后壳20与第一壁110在同一个平面上或者基本位于同一平面上(后壳20贴紧在第一壁110上也视为两者平齐),避免后壳20外凸,使整机厚度更薄,外观更美观,整体性更好,而且不需要额外增大后壳20的面积,成本较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的背板结构还包括第一背光灯30及第二背光灯40,所述第一背光灯30设在第一壁110的内侧,所述第二背光灯40设在第二壁130的内侧,且所述第一背光灯30的OD值大于所述第二背光灯40的OD值。通过背板10内侧的第一背光灯30与第二背光灯40照亮背板10前侧的屏幕组件60,且将第一背光灯30的OD值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二背光灯40的OD值,即使距离屏幕组件60远的第一背光灯30的OD值大,而距离屏幕组件60近的第二背光灯40的OD值小,从而使屏幕组件60各处的亮度均匀。OD是opticaldensity(光密度)的缩写。背板10在产品当中是作为背光灯和板卡组件的安装基础,因第一背光灯30和第二背光灯40作为显示屏的光源,所以需要设置在背板10靠近屏幕组件60的第一侧;板卡组件组装到背板10相应的第二侧。为了背光灯满足投射至屏幕组件60的OD值足够均一,屏幕组件60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选择将背光灯和显示屏的距离保持一致,因此背板10的结构通常是一平板。实际生产中,屏幕组件60和板卡组件一般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再将两者进行组装,板卡组件领域的技术人员不会面临需要调节板卡组件距离屏幕组件60之间距离的技术问题。传统的直下式背光设计中,背板为一个平面,背光腔体中的OD值为同一个固定值。本实施例中,将背板设置成两个高度不同的平面,且不同高度的屏幕对应案子的背光灯OD值不同,以混合OD值实现屏幕组件显示需求,且使屏幕组件背面不再有凸包,形成一个整体,整体厚度相比传统的方式更薄。本实施例所述的屏幕组件60包括显示屏,具有显示功能;或者包括显示屏和触控屏,同时具有触控和显示的功能。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第一背光灯30为折射式灯。所述第二背光灯40为反射式灯。采用折射式灯与反射式灯配合使用,确保位于该背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屏的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及后壳,所述背板包括第一壁、连接壁及第二壁,所述连接壁的一端与第一壁连接,所述连接壁的另一端与第二壁连接,所述第一壁、连接壁及第二壁形成台阶状,且第一壁所在的平面高于第二壁所在的平面,所述后壳盖设在所述第二壁的外侧,且后壳与所述第一壁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屏的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及后壳,所述背板包括第一壁、连接壁及第二壁,所述连接壁的一端与第一壁连接,所述连接壁的另一端与第二壁连接,所述第一壁、连接壁及第二壁形成台阶状,且第一壁所在的平面高于第二壁所在的平面,所述后壳盖设在所述第二壁的外侧,且后壳与所述第一壁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屏的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背光灯及第二背光灯,所述第一背光灯设在第一壁的内侧,所述第二背光灯设在第二壁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显示屏的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光灯的OD值大于所述第二背光灯的OD值。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显示屏的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光灯的OD值比所述第二背光灯的OD值大15mm~25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显示屏的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光灯的OD值为28mm~40mm,所述第二背光灯的OD值为8m~20mm。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显示屏的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光灯为折射式灯。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显示屏的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宗韬魏洋洋宋高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