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5646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包括:后壳、指纹识别模块和指纹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后壳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盲孔,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固定在所述后壳的内表面上对应所述至少一个安装盲孔的位置,所述指纹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下方且与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固定连接。通过在后壳上开设安装盲孔,将指纹识别模块对应安装盲孔放置,做到了将指纹识别模块隐藏于后壳内,能够保证整机的外观;另外,隐藏式的后置指纹识别组件不需金属环,因而减少了后置指纹识别组件的组装工序,省去了高光喷涂的过程,提高了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及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终端
,尤其设置一种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及应用该后置指纹识别组件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今各式消费性电子设备市场中,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电子书及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已经成为现代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被广泛使用作为数据沟通的工具。随着现有电子设备越来越丰富的功能,电子设备上通常设置有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组件。当用户的手指按压该组件时,电子设备将对手指的指纹进行读取。现有技术中,通常在电子装置的玻璃后壳上开设通孔,或者在电子装置的后壳上开设通孔,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嵌设于所述通孔中并凸出电子装置外。但无论是前置后置指纹识别组件,亦或后置后置指纹识别组件,都为非隐藏式的组件,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向外凸出,且为保证整机的外观,需设置后置指纹识别组件的配色,因而导致对整机的限制较多。另外,非隐藏式的后置指纹识别组件需装配金属环,金属环的使用增加了后置指纹识别组件的组装工序,造成不良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及具有所述后置指纹识别组件的电子装置,后置指纹识别组件为隐藏式的按键,无需装配金属环,因而安装、拆卸较为方便。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包括:后壳、指纹识别模块和指纹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后壳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盲孔,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固定在所述后壳的内表面上对应所述至少一个安装盲孔的位置,所述指纹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下方且与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固定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后壳包括基板及自基板的边缘向外延伸的侧壁,所述基板包括外表面和内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后壳上开设有两个安装盲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两个安装盲孔中的一个安装盲孔设置在所述外表面上,另一个安装盲孔设置在所述内表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指纹识别模块通过粘胶剂、卡扣结构或者螺钉方式固定在所述后壳的所述内表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上形成有第一焊盘,所述指纹柔性电路板上形成有第二焊盘,所述第一焊盘与所述第二焊盘焊接从而将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焊接固定在所述指纹柔性电路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指纹识别模块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胶与所述指纹柔性电路板固定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外表面上对应所述安装盲孔处设置有装饰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装饰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本体及所述后置指纹识别组件。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后置指纹识别组件的设计,通过在后壳上开设安装盲孔,将指纹识别模块对应安装盲孔放置,做到了将指纹识别模块隐藏于后壳内,能够保证整机的外观;另外,隐藏式的后置指纹识别组件不需金属环,因而减少了后置指纹识别组件的组装工序,省去了高光喷涂的过程,提高了良品率;而且,指纹识别模块设置在后壳上,避免指纹识别模块与电子装置的显示屏在纵向上并列设置,从而可以增大电子装置的显示屏的尺寸以提高电子装置的屏占比,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后视示意图。图2所示是沿图1的II-II线的后置指纹识别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3所示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后置指纹识别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电子装置1本体100后置指纹识别组件200后壳10指纹识别模块20指纹柔性电路板30基板11侧壁12外表面111内表面112安装盲孔13装饰件15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专利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此外,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请参阅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1。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为一智能手机。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子装置1不限于智能手机,还可以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游戏机、交互式网络电视、智能式穿戴式设备等。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电子产品如可适应于本专利技术,也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并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该电子装置1包括一本体100及组装于本体100上的一后置指纹识别组件200。后置指纹识别组件200包括后壳10、指纹识别模块20和指纹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30。后壳10为电子装置1的覆盖件,盖设于本体100上。后壳10包括大致呈矩形状的基板11及自基板11的边缘向外延伸的侧壁12。基板11包括外表面111和内表面112,基板1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盲孔13。安装盲孔13可以位于外表面111上,也可以位于内表面112上,还可以在外表面111和内表面112上各开设一个安装盲孔13,外表面111开设的安装盲孔13可以用于提供一种放置手指形状的凹面,而对应内表面112上开设的安装盲孔13用于放置所述指纹识别模块20。所述安装盲孔13可以呈圆筒形、方环形或椭圆环形等形状。安装盲孔13的孔深不可以太小,需保证能感触到用户的指纹。指纹识别模块20固定在后壳10的内表面112上,指纹FPC30设置于所述指纹识别模块20的下方且与指纹FPC30连接。优选地,所述指纹识别模块20朝向用户的手指的表面设置有感测像素阵列,以采集用户的指纹图案。当手指按压于所述安装盲孔13的位置时,所述指纹识别模块20可进行指纹识别并通过指纹FPC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包括:后壳、指纹识别模块和指纹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后壳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盲孔,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固定在所述后壳的内表面上对应所述至少一个安装盲孔的位置,所述指纹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下方且与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包括:后壳、指纹识别模块和指纹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后壳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盲孔,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固定在所述后壳的内表面上对应所述至少一个安装盲孔的位置,所述指纹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下方且与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包括基板及自基板的边缘向外延伸的侧壁,所述基板包括外表面和内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上开设有两个安装盲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安装盲孔中的一个安装盲孔设置在所述外表面上,另一个安装盲孔设置在所述内表面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指纹识别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传芳
申请(专利权)人: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