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扫地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5296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庭自动清洁装置,尤其是一种扫地机器人。该扫地机器人上壳表面设有用于吸收壳体上部空气中的灰尘的上吸尘口,所述的上吸尘口与吸尘风道连通;上壳侧壁套接与下壳侧壁外部,上壳和下壳之间设有活动的套接轴,套接轴处设有驱动套接轴升降进而改变上壳和下壳之间的相对高度的升降驱动装置,集尘盒包括柔性可拉升腔体,随着长时间的使用,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套接轴相互运动升高上壳,上壳带动上座体向上运动拉升腔体,提高腔体容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上壳和下壳的升降来拉伸和压缩来控制堆积灰尘的密度和容量,从而满足长期无人居住房屋的灰尘清理需要,在此基础上用户可以适当的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扫地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庭自动清洁装置,尤其是一种扫地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扫地机器人进入了越来越多的家庭,现有的扫地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动清扫、自动路径规划、自动回归充电座充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现有的扫地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下部的行走轮组件、清扫组件,位于壳体内部的集尘盒等,现有的扫地机器人的集尘盒多为固定结构,安装于壳体底部或者侧部,使用时为容量固定结构。现实中有一种使用场景为异地置业,用户长期不在家,不能有效的进行清扫,长期将门窗封闭会造成屋内空气质量差,湿气流通不畅,产生霉味,将门窗留下小缝进行通风,长期不清理又会造成屋内灰尘沉积,空气中的灰尘会大量的落到家具、电器和其他物品上,用户回家时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清理,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可以大幅度降低长期无人居住的房屋内的灰尘的扫地机器人。该扫地机器人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下部的行走轮组件、清扫组件以及位于壳体内部吸尘风道和集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表面设有用于吸收壳体上部空气中的灰尘的上吸尘口,所述的上吸尘口与吸尘风道连通;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扫地机器人,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下部的行走轮组件、清扫组件以及位于壳体内部吸尘风道和集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表面设有用于吸收壳体上部空气中的灰尘的上吸尘口,所述的上吸尘口与吸尘风道连通;所述的上壳侧壁套接与下壳侧壁外部,上壳和下壳之间设有活动的套接轴,套接轴处设有驱动套接轴升降进而改变上壳和下壳之间的相对高度的升降驱动装置,所述的集尘盒包括设于上壳内的上座体、设于下壳内的下座体以及设于上座体和下座体之间的柔性可拉升腔体,初始工作状态下,可拉升腔体处于压缩状态,随着长时间的使用,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套接轴相互运动升高上壳,上壳带动上座体向上运动拉升腔体,提高腔体容量...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扫地机器人,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下部的行走轮组件、清扫组件以及位于壳体内部吸尘风道和集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表面设有用于吸收壳体上部空气中的灰尘的上吸尘口,所述的上吸尘口与吸尘风道连通;所述的上壳侧壁套接与下壳侧壁外部,上壳和下壳之间设有活动的套接轴,套接轴处设有驱动套接轴升降进而改变上壳和下壳之间的相对高度的升降驱动装置,所述的集尘盒包括设于上壳内的上座体、设于下壳内的下座体以及设于上座体和下座体之间的柔性可拉升腔体,初始工作状态下,可拉升腔体处于压缩状态,随着长时间的使用,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套接轴相互运动升高上壳,上壳带动上座体向上运动拉升腔体,提高腔体容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壳侧部设有一上缺口,上缺口处设有一可拆卸的第一扇形挡壳;所述的下壳侧部对应上缺口的位置设有一下缺口,所述的下缺口处设有一克拆卸的第二扇形挡壳;所述的上座体设于第一扇形挡壳内,所述的下座体设于第二扇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伟海朱伟英邓小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豪洋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