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净化双壳贝类体内镉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5053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0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食用海产品重金属的净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净化双壳贝类体内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养殖双壳贝类的水体中加入纳米碳酸钙悬浮液、镁离子水溶液、维生素C和酪蛋白磷酸肽;每日更换水体,重新加入纳米碳酸钙悬浮液、镁离子水溶液、维生素C和酪蛋白磷酸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操作简单,净化成本低,操作时间短,能够高效净化食用双壳贝类体内的镉离子残留,不影响产品品质和风味。实验证明,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处理受镉污染的双壳贝类,7天后双壳贝类体内镉的去除率可达36.5%~38.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化双壳贝类体内镉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海产品重金属的净化
,尤其涉及了一种净化双壳贝类体内镉的方法。
技术介绍
双壳贝类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因营养丰富,且具有保健功能,双壳贝类在我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工农业的高速发展,近年来海洋环境重金属镉污染日益严重。由于大多数食用养殖双壳贝类主要生活在海洋镉污染高发的潮间带或近岸浅海区,其在滤食的同时能将水体中的重金属镉富集在体内,存在较高的由镉超标引起的食品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在销售前减少镉在食用双壳贝类中的残留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双壳贝类体内重金属净化方法主要是换区暂养,是将已污染的贝类转移至清洁无污染的海区进行暂养,通过其自身代谢过程将体内重金属排出直至达到卫生标准。但由于此种方法暂养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损耗率高,并会污染暂养区水质,不适于在产业上应用。另外,CN201410382413.0,CN200510036014.X和CN107125173.A公开了在贝类暂养水体中加入藻类活体净化贝类体内重金属的方法,但藻类使用前需要培育、扩增等诸多步骤,且需要净化时间太长,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双壳贝类体内镉残留净化技术周期长、消耗率高、花费大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高效、方便、廉价的净化双壳贝类体内镉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净化双壳贝类体内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养殖双壳贝类的水体中加入纳米碳酸钙悬浮液、镁离子、维生素C和酪蛋白磷酸肽;(2)每一日或两日或三日更换水体,重新加入纳米碳酸钙悬浮液、镁离子、维生素C和酪蛋白磷酸肽。作为优选,步骤(1)之前还包括用砂滤海水对双壳贝类外壳的表面污物的清洗。作为优选,纳米碳酸钙悬浮液的制备方法为将纳米碳酸钙放入玻璃容器,在玻璃容器中加水后,经超声波震荡,配制成浓度为5-10g/L的纳米碳酸钙悬浮液。作为优选,镁离子来自硫酸镁。作为优选,水体中纳米碳酸钙悬浮液的终浓度为50-100mg/L,水体中镁离子的终浓度为0.4-0.6mmol/L,水体中维生素C的终浓度为10-20mg/L,水体中酪蛋白磷酸肽的终浓度为5-10mg/L。作为优选,水体为连续充气的砂滤海水,砂滤海水的温度为17-25℃,砂滤海水的pH值为7.9-8.1。作为优选,双壳贝类为泥蚶和文蛤。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纳米碳酸钙的粒径较小,纳米碳酸钙可以在水体中长时间保持悬浮状态,提高钙离子的稳定性和利用率;添加的酪蛋白磷酸肽可以与钙形成复合物,减少其沉淀并提高生物利用率;镁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添加镁离子不仅可以增强贝类对镉的响应,促进镉外排,还可以促进钙质的吸收与代谢。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操作简单,净化成本低,操作时间短,能够高效净化食用双壳贝类体内的镉离子残留,不影响产品品质和风味。实验证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处理受镉污染的双壳贝类,7天后双壳贝类体内镉的去除率可达36.5%~38.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对比例1实施时间:2017年7月,实施地点: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清江基地、浙江大学。取镉污染(镉浓度为30μg/L)海水中攻毒30天的泥蚶100个,用砂滤海水清洗泥蚶外壳的表面污物后,置于装有30L水体的塑料水桶中养殖净化7天。定期更换水体,泥蚶每日喂投。净化7天后随机取出20只泥蚶,测定其体内镉离子残留浓度。水体为连续充气的砂滤海水,砂滤海水的温度为17-25℃,砂滤海水的pH值为7.9。实施例1受污染泥蚶体内的镉净化:实施时间:2017年7月,实施地点: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清江基地、浙江大学。取镉污染(镉浓度为30μg/L)海水中攻毒30天的泥蚶100个,用砂滤海水清洗泥蚶外壳的表面污物后,置于装有30L水体的塑料水桶中,并添加纳米碳酸钙悬浮液、硫酸镁水溶液、维生素C和酪蛋白磷酸肽养殖净化7天。净化7天后随机取出20只泥蚶,测定其体内镉离子残留浓度,具体操作如下:(1)清洗泥蚶:用砂滤海水清洗泥蚶外壳的表面污物;(2)配置母液:称取纳米碳酸钙放入玻璃容器中,加水,经超声波震荡后,配制成浓度为5g/L的纳米碳酸钙悬浮液;称取一定量硫酸镁放入玻璃容器中,加水配制成摩尔浓度为0.04mol/L的硫酸镁水溶液;(3)净化养殖:将步骤(1)处理后的泥蚶置于装有30L水体的塑料水桶中,然后向水体中加入步骤(2)配置的纳米碳酸钙悬浮液及硫酸镁水溶液,使水体中的纳米碳酸钙悬浮液终浓度为50mg/L,水体中的硫酸镁水溶液的终浓度为0.4mmol/L,并加入水体中终浓度为15mg/L的维生素C和水体中终浓度为5mg/L的酪蛋白磷酸肽;水体为连续充气的砂滤海水,砂滤海水的温度为17-25℃,砂滤海水的pH值为7.9。(4)每日更换水体,重新加入纳米碳酸钙悬浮液、硫酸镁水溶液、维生素C和酪蛋白磷酸肽,泥蚶每日喂投。(5)镉含量测定:分别取对比例1的泥蚶与本实施例的泥蚶各20只,取全软组织置于10mL冻存管中,于-80℃冻存。根据国标GB5009.15-2014的方法,使用冷冻干燥机脱水并微波消解定容后,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对比例1和本实施例的泥蚶体内的镉含量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表1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泥蚶体内镉离子含量情况对比(干重,平均值±方差)组别第0天第7天对比例1(mg/kg)80.9±16.274.2±14.2实施例1(mg/kg)79.9±13.849.2±12.3由表1可知,使用本实施例的净化方法可以高效地去除泥蚶体内镉离子的残留,7天去除率达到38.4%,远高于对比例1的处理(8.3%)。同时,本实施例的方法操作简单、周期短、环保安全。上述步骤(1)-(3)在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清江基地完成,步骤(4)在浙江大学完成。对比例2时间:2017年9月,实施地点: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清江基地、浙江大学。取镉污染(镉浓度为25μg/L)海水中攻毒30天的文蛤100个,用砂滤海水清洗文蛤外壳的表面污物后,置于装有30L水体的塑料水桶中养殖净化7天。定期更换水体,文蛤每日喂投。净化7天后随机取出20只文蛤,测定其体内镉离子残留浓度。水体为连续充气的砂滤海水,砂滤海水的温度为17-25℃,砂滤海水的pH值为8.1。实施例2受污染文蛤体内的镉净化:时间:2017年9月,实施地点: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清江基地、浙江大学。取镉污染(镉浓度为25μg/L)海水中攻毒30天的文蛤100个,用砂滤海水清洗文蛤外壳的表面污物后,置于装有30L砂滤海水的塑料水桶中,并添加纳米碳酸钙悬浮液、硫酸镁水溶液、维生素C和酪蛋白磷酸肽养殖净化7天。净化7天后随机取出20只文蛤,测定其体内镉离子残留浓度并与对比例2的文蛤进行对比,具体操作如下:(1)清洗文蛤:用砂滤海水清洗文蛤外壳的表面污物;(2)配置母液:称取纳米碳酸钙放入玻璃容器中,加水,经过超声波震荡后,配制成浓度为5g/L的纳米碳酸钙悬浮液;称取一定量硫酸镁放入玻璃容器中,加水配制成摩尔浓度为0.04mol/L的硫酸镁水溶液;(3)净化养殖:将步骤(1)处理后的文蛤置于装有30L水体的塑料水桶中,然后向水体中加入步骤(2)配置的纳米碳酸钙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净化双壳贝类体内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养殖双壳贝类的水体中加入纳米碳酸钙悬浮液、镁离子、维生素C和酪蛋白磷酸肽;(2)每一日或两日或三日更换水体,重新加入纳米碳酸钙悬浮液、镁离子、维生素C和酪蛋白磷酸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化双壳贝类体内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养殖双壳贝类的水体中加入纳米碳酸钙悬浮液、镁离子、维生素C和酪蛋白磷酸肽;(2)每一日或两日或三日更换水体,重新加入纳米碳酸钙悬浮液、镁离子、维生素C和酪蛋白磷酸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双壳贝类体内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之前还包括用砂滤海水对双壳贝类外壳的表面污物的清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双壳贝类体内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纳米碳酸钙悬浮液的制备方法为将纳米碳酸钙放入玻璃容器,在玻璃容器中加水后,经超声波震荡,配制成浓度为5-10g/L的纳米碳酸钙悬浮液。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广绪施巍管晓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