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用棕榈植株疫霉病的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5014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0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棕榈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编织用棕榈植株疫霉病的防治方法,包括种子处理,当棕榈植株苗长高于50cm后,如果当天中午12点到14点,温度低于16℃,在对植株浇灌防治药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对棕榈种子进行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其抗病性及耐寒性,配合在低温条件下的防治药剂的浇灌处理,能够促进植株根系生长的同时,预防植株根系腐烂,有效防治疫霉病,防效可达99%以上,不会有药物残留,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编织用棕榈植株疫霉病的防治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棕榈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编织用棕榈植株疫霉病的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棕榈藤是藤类植株,藤茎是制作家具及工艺品的理想材料,原藤是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中药林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利用价值,我国的棕榈藤资源极其匮乏,为了降低进口成本,我国已经开始尝试规模化种植棕榈藤植株,棕榈植株疫霉病在我国棕榈植株栽培地的常见土壤传播病害,由疫霉属真菌引起,表现为心腐,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现疫霉病病情,喷施药物,防治效果一般,只要感染就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主要采用药物喷施,虽然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效果差,限制了其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编织用棕榈植株疫霉病的防治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编织用棕榈植株疫霉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内容:(1)种子处理:将所采集的种子在温度为40℃的水中浸泡3-4小时后,吸干表面的水分,放入质量浓度为2.8-4.2%的胆酸钠溶液,用强度为3.6-4.2J/cm²的脉冲强光照射20-30秒,取出后在温度为1-3℃的避光条件下保藏2小时,完成后进行催芽、播种;(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编织用棕榈植株疫霉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1)种子处理:将所采集的种子在温度为40℃的水中浸泡3‑4小时后,吸干表面的水分,放入质量浓度为2.8‑4.2%的胆酸钠溶液,用强度为3.6‑4.2J/cm²的脉冲强光照射20‑30秒,取出后在温度为1‑3℃的避光条件下保藏2小时,完成后进行催芽、播种;(2)当棕榈植株苗长高于50cm后,如果当天中午12点到14点,温度低于16℃,在对植株浇灌防治药剂;所述防治药剂包括以下组分的原料:L‑苯丙氨酸12‑16mg/L、无花果叶提取物18‑22mg/L、代森锰锌0.2‑0.8mg/L、吡啶盐30‑40mg/L、洋葱提取液6‑1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织用棕榈植株疫霉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1)种子处理:将所采集的种子在温度为40℃的水中浸泡3-4小时后,吸干表面的水分,放入质量浓度为2.8-4.2%的胆酸钠溶液,用强度为3.6-4.2J/cm²的脉冲强光照射20-30秒,取出后在温度为1-3℃的避光条件下保藏2小时,完成后进行催芽、播种;(2)当棕榈植株苗长高于50cm后,如果当天中午12点到14点,温度低于16℃,在对植株浇灌防治药剂;所述防治药剂包括以下组分的原料:L-苯丙氨酸12-16mg/L、无花果叶提取物18-22mg/L、代森锰锌0.2-0.8mg/L、吡啶盐30-40mg/L、洋葱提取液6-10ml/L、高锰酸钾3-5mg/L、钴胺素8-12mg/L、四水八硼酸钠16-20mg/L。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编织用棕榈植株疫霉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的催芽在恒温催芽箱中催芽,温度保持29-33℃,湿度保持72-76%,催芽12-16小时即可。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编织用棕榈植株疫霉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昌发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