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遮阳篷,特别是一种用于建筑物门窗外部的遮阳篷。建筑物向阳房间的门窗夏季一般要装一个遮阳篷,以抵挡强烈的日照。目前公知的遮阳篷多为固定式篷架,拆装很麻烦,当遇到阴雨天气还撑着遮阳篷会使室内变得昏暗,光线不足。而且遮阳篷篷布经风吹、雨淋之后,极易被污染而老化褪色;另外,还有一部分可折叠的遮阳篷,一般为手动捆绑式,由于其安装在建筑物外墙上,捆绑折叠既麻烦又不安全。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靠电动伸缩的遮阳篷,它靠电机驱动操作遮阳篷的伸展与收缩,人们可以根据天气、季节的变化方便地撑开和收回遮阳篷。另外,提供一篷罩,作为遮阳篷的自身保护,从而延长遮阳篷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一可变形的框架。所述框架具有一挑杆,两根第一支撑臂和两根第二支撑臂,以及一根固定在建筑物外墙上的联杆。所述两根第一支撑臂的一端分别与挑杆联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两根第二支撑臂的一端铰接,两根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联杆铰接。在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及第二支撑臂与联杆之铰接处均装有弹簧以顺利撑开框架,在遮阳篷完全撑开时,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之间所夹的外角为160-170°,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遮阳篷包括框架、篷布卷筒及篷布,其特征在于:框架是可变形的,其由挑杆(1)分别联接两根第一支撑臂(4)的一端两根第一支撑臂(4)的另一端分别与两根第二支撑臂(6)的一端铰接,两根第二支撑臂(6)的另一端分别与联杆(15)铰接;在联杆(15)上固定一篷布卷筒,篷布卷筒的两端各有传动机构(11)和制动机构(12),中段为卷筒(14),篷布(2)与挑杆(1)及篷布卷筒相固联;两根第一支撑臂(4)和两根第二支撑臂(6)之间的铰接处装有弹簧(22),在两根第二支撑臂(6)与联杆(15)的铰接处装有弹簧(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遮阳篷包括框架、篷布卷筒及篷布,其特征在于:框架是可变形的,其由挑杆(1)分别联接两根第一支撑臂(4)的一端两根第一支撑臂(4)的另一端分别与两根第二支撑臂(6)的一端铰接,两根第二支撑臂(6)的另一端分别与联杆(15)铰接;在联杆(15)上固定一篷布卷筒,篷布卷筒的两端各有传动机构(11)和制动机构(12),中段为卷筒(14),篷布(2)与挑杆(1)及篷布卷筒相固联;两根第一支撑臂(4)和两根第二支撑臂(6)之间的铰接处装有弹簧(22),在两根第二支撑臂(6)与联杆(15)的铰接处装有弹簧(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篷,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臂(4)与挑杆通过转向托件(3)联接;第一支撑臂(4)与第二支撑臂(6)通过转向轴件(5)相铰接;第二支撑臂(6)与联杆(15)通过支撑臂固定转向轴件(9)铰接;第一支撑臂(4)和第二支撑臂(6)至少其两端为空腔;挑杆(1)上沿轴向有一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托件(3)由转向托架(16)、托挂螺栓(17)和螺母(18)组成,在直角转向托架(16)的水平板上的通孔中穿入托挂螺栓(17)在水平面另一面的托挂螺栓(17)的螺纹上拧螺母(18),将托挂螺栓(17)的螺帽嵌入挑杆(1)的凹槽中,在直角转向托架(16)的垂直板外侧有一凸起形插口,插入第一支撑臂(4)一端的空腔内,周边用自攻螺钉紧固;所述转向轴件(5)由一端带双耳的外转向轴件(19)与一端带单耳的内转向轴件(21)用一轴销(20)穿过所述双耳和单耳上的孔组成的,外转向轴件(19)和内转向轴件(21)的另一端各有一插口,分别插入第二支撑臂(6)的一端和第一支撑臂(4)另一端的空腔内,周边用自攻螺钉紧固;所述支撑臂固定转向轴件(9)中包括一端带双耳,耳上皆有孔,另一端带插口的转向轴件(29),其与一端带单耳耳上有孔另一端有一段螺纹的转向轴螺栓(25)通过轴销(27)穿过所述双耳和单耳上孔而铰接,转向轴螺栓(25)螺纹一侧穿入一卡扣体(23)一端的带双侧鱼眼的通孔内,两侧鱼眼内均有防转橡胶垫片(26),转向轴螺栓(25)上有一轴肩,使轴肩压紧在一侧鱼眼内的橡胶垫片上,转向轴螺栓(25)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