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联结构宽带双频偶极子基站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4449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串联结构宽带双频偶极子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基板、低频段寄生贴片、由上向下依次间隔设置在介质基板上的低频段带状振子、第一高频段带状阵子和第二高频段带状振子;其中,低频段带状振子、第一、第二高频段带状振子通过平行微带线串联连接,并通过设置在介质基板最下端的矩形微带实现同轴线馈电;低频段带状振子、第一、第二高频段带状振子采用对称双边结构,各带状阵子的两臂分别以各带状阵子的中心点为对称点分刻在介质基板两面,且位于介质基板两面的低频段带状振子均与第一、第二高频段带状振子处于平行微带线的两侧,第一、第二高频段带状振子处于平行微带线的同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串联结构宽带双频偶极子基站天线
本技术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串联结构宽带双频偶极子基站天线。
技术介绍
移动通信系统中,天线作为发射源与自由空间电磁波信号的转换器,是信息的出入口,其性能影响整个移动网络的性能。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相继出现了使用不同频段的移动通信系统。现阶段在中国,2G系统(CDMA800、GSM900、GSM1800、GSM1900)工作频段为824MHz-960MHz和1710MHz-1926MHz;3G系统(TD-SCDMA、WCDMA、cdma2000)工作频段为1880-2170MHz;4G系统(TD-LTE、FDD-LTE)工作频率为1755MHz-2655MHz。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基站天线提出了宽频/多频的要求。一方面,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维持2G、3G、4G系统共存的局面,多系统共站、多系统共天线是经济有效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视觉污染和电磁辐射污染,加之基站天线维护成本高,迫切需要减少数量。宽带/多频天线可以一副天线为多个系统提供服务,有效减少天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串联结构宽带双频偶极子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介质基板、低频段寄生贴片、低频段带状振子、第一高频段带状阵子和第二高频段带状振子;所述低频段寄生贴片、低频段带状振子、第一高频段带状阵子和第二高频段带状振子由上向下依次并排间隔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上,且所述低频段带状振子、第一高频段带状振子和第二高频段带状振子的中心点通过平行微带线串联连接,并通过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最下端的矩形微带实现同轴线馈电;所述低频段带状振子、第一高频段带状振子和第二高频段带状振子均采用对称双边结构,各带状阵子的两臂分别以各带状阵子的中心点为对称点分刻在所述介质基板两面,且位于所述介质基板任何一面的所述低频段带状振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联结构宽带双频偶极子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介质基板、低频段寄生贴片、低频段带状振子、第一高频段带状阵子和第二高频段带状振子;所述低频段寄生贴片、低频段带状振子、第一高频段带状阵子和第二高频段带状振子由上向下依次并排间隔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上,且所述低频段带状振子、第一高频段带状振子和第二高频段带状振子的中心点通过平行微带线串联连接,并通过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最下端的矩形微带实现同轴线馈电;所述低频段带状振子、第一高频段带状振子和第二高频段带状振子均采用对称双边结构,各带状阵子的两臂分别以各带状阵子的中心点为对称点分刻在所述介质基板两面,且位于所述介质基板任何一面的所述低频段带状振子均与所述第一、第二高频段带状振子处于所述平行微带线的两侧,所述第一、第二高频段带状振子处于所述平行微带线的同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结构宽带双频偶极子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频段带状振子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第二高频段带状振子,所述第一高频段带状振子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高频段带状振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结构宽带双频偶极子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频段寄生贴片与所述低频段带状振子之间的间隔为4mm。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玲朱雄志郑占旗崔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邮电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