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4312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3:04
本公开涉及一种料架,包括用于放置能够容纳白车身的料框的底架,底架上安装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可移动地安装在底架上的安装座及固定在安装座上的安装销,料框上形成有与安装销配合的孔,以使料框被限制在料架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料框未放到料架上时,可根据料框的尺寸安装数据调整料架上的安装座,使料框落位,料框与料架使用一段时间后,料架上的安装销均会出现位置偏差,当新料框将要放置到料架上时,可根据孔的实际位置再次调节安装座的位置,进而调节安装销的位置,使料框正好放置在料架上,这样,白车身可以精准的放置到料框中,机器人抓手可以准确的抓取白车身到生产工位进行焊装,使白车身的焊装更加完整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料架
本公开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料架。
技术介绍
汽车的白车身作为车身的外观件,生产过程中对其外观的质量要求极高,目前,白车身均采用自动化生产线,白车身置于料框中,料框定位在料架上,机器人抓手从料框中抓取白车身到生产工位焊装,此过程中,料框通过料架上的定位销定位,定位销固定安装在料架上,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定位销及料框的位置精度均会出现偏差,料框不会平整的放入料架中,放置到料框中的白车身的位置也会出现偏差,此时,机器人抓手抓取白车身到生产工位时,白车身不会放置到要求位置,焊装时会导致白车身焊接外观不美观、甚至焊接不完整,影响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料架,该料架能够随时调整料框的放置位置,保证机器人抓手能精准抓取料框中的白车身,使白车身的焊接更加完整美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料架,包括用于放置能够容纳白车身的料框的底架,所述底架上安装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底架上的安装座及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的安装销,所述料框上形成有与所述安装销配合的孔,以使所述料框被限制在所述料架上。可选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至少两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块,所述安装座间隔地设置在由所述固定块围成的空间内侧,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穿过所述固定块并抵顶在所述安装座上的驱动杆。可选地,所述驱动杆为螺纹杆,所述固定块上形成有螺纹孔,以与所述螺纹杆螺接。可选地,所述安装座为方形座,所述固定块包括四个,四个所述固定块分别位于所述方形座的四条边的外侧,所述驱动杆为在所述方形座四周相对布置的两个横杆和两个纵杆。可选地,所述安装座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底架上形成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底架通过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第一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紧固件的外径。可选地,至少一个所述安装座上的安装销的内部安装有同轴的可上下移动的感应销,所述感应销的底部连接有弹性件,以使所述感应销凸出于所述安装销顶端,所述安装销上安装有能感应所述感应销位置的第一传感器。可选地,所述底架的两侧设置有能够在放置所述料框时导向的导向板。可选地,所述料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架两侧的侧架。可选地,所述侧架上设置有用于感应所述料架上摆放所述料框的位置上的物体的第二传感器。可选地,所述料架包括多层所述底架,每层所述底架分别连接在所述侧架上。可选地,所述侧架的外围设置有楼梯。可选地,所述底架上设置有接地支架,所述接地支架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料框未放到料架上时,可根据料框的尺寸安装数据调整料架上的安装座,使料框落位。料架使用一段时间后,料框与料架上的安装销均会出现位置偏差,此后,当需要放置新的料框,料框将要放置到料架上时,即,安装销与料框上的孔接近时,可根据孔的实际位置再次调节安装座的位置,进而调节安装销的位置,使料框正好放置在料架上,这样,白车身可以精准的放置到料框中,机器人抓手可以准确的抓取白车身到生产工位进行焊装,使白车身的焊装更加完整美观。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单层料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定位机构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带有第一传感器的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带有第一传感器的定位机构的平面示意图;图6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带料框的双层料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带料框的双层料架的平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架11导向板12接地支架13地脚螺栓2侧架21楼梯3安装座31第一安装孔4安装销41底座42第二紧固件5驱动杆6固定块61第三安装孔7感应销71第一传感器711传感器支架8第二传感器9料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左”、“右”是结合附图并根据使用习惯定义的,具体地,可参照图7的图面方向,在图7中,图面方向向内为前,图面方向向外为后,“横向”指的是左右方向,“纵向”指的是前后方向,“内”、“外”是针对相应零部件的本身轮廓而言的。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要素。如图1、图6和图7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料架,包括用于放置能够容纳白车身的料框9的底架1,底架1上安装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可移动地安装在底架1上的安装座3及固定在安装座3上的安装销4,料框9上形成有与安装销4配合的孔,以使料框9被限制在料架上。定位机构用于将料框9定位在底架1上,具体地,将料框9上的孔完全对准安装到安装销4上,使料框9及料框9内的白车身可以稳定地放置在底架1上,保证白车身焊装工作的精准进行。需要说明的是,两个以上的安装座3,是为了保证料框9的平面度,具体地,可以通过在安装座3与底架1的连接处增减垫片来调节料框9的平面度,在本公开中,底架1可以为方形架,此时安装座3可以为四个相互对称布置在方形架的四角。安装销4上可以形成有与安装座3固定连接的底座41,料框9的平面度还可以通过在底座41和安装座3之间增减垫片来调节,安装销4与安装座3可以通过穿过底座41和安装座3的第二紧固件42连接,其中,第二紧固件42穿过底座41,穿入安装座3但并不会穿出安装座3,以保证安装座3可以在底架1上移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料框9未放到料架上时,可根据料框9的尺寸安装数据调整料架上的安装座3,使料框9落位,料框9与料架使用一段时间后,料框9与料架上的安装销4均会出现位置偏差,此后,当需要放置新的料框9,料框9将要放置到料架上时,即,安装销4与料框9上的孔接近时,可根据孔的实际位置再次调节安装座3的位置,进而调节安装销4的位置,使料框9正好放置在料架上,这样,白车身可以精准的放置到料框9中,机器人抓手可以准确的抓取白车身到生产工位进行焊装,使白车身的焊装更加完整美观。进一步地,定位机构还包括至少两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块6,安装座3间隔地设置在由固定块6围成的空间内侧,定位机构还包括穿过固定块6并抵顶在安装座3上的驱动杆5。这里,每组固定块6对应于一个安装座3,且每个固定块6对应于一个驱动杆5。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块6固定在底架1上,其围成的空间对安装座3进行粗限位。驱动杆5穿过固定块6顶在安装座3的外周上,这样,可以通过推动驱动杆5来移动安装座3,进一步调节料框9的安装位置,使放入料框9中的白车身的位置更加精准,使白车身的焊接更加精准美观。具体地,如图2至图5所示,安装座3可以为方形座,例如可以为正方形座,这样,当安装座3安装到底架1上时,不需要注意安装方向的问题,避免错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料架,包括用于放置能够容纳白车身的料框(9)的底架(1),所述底架(1)上安装有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底架(1)上的安装座(3)及固定在所述安装座(3)上的安装销(4),所述料框(9)上形成有与所述安装销(4)配合的孔,以使所述料框(9)被限制在所述料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料架,包括用于放置能够容纳白车身的料框(9)的底架(1),所述底架(1)上安装有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底架(1)上的安装座(3)及固定在所述安装座(3)上的安装销(4),所述料框(9)上形成有与所述安装销(4)配合的孔,以使所述料框(9)被限制在所述料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至少两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块(6),所述安装座(3)间隔地设置在由所述固定块(6)围成的空间内侧,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穿过所述固定块(6)并抵顶在所述安装座(3)上的驱动杆(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5)为螺纹杆,所述固定块(6)上形成有螺纹孔,以与所述螺纹杆螺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为方形座,所述固定块(6)包括四个,四个所述固定块(6)分别位于所述方形座的四条边的外侧,所述驱动杆(5)为在所述方形座四周相对布置的两个横杆和两个纵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孔(31),所述底架(1)上形成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安装座(3)和所述底架(1)通过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31)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继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